低成本/創新照明後勢看俏 供應鏈廠爭相布局LED商機
為鞏固材料源和縮減成本,三星(Samsung)、樂金(LG)、友達、奇美電子與夏普(Sharp)等面板大廠,以及索尼(Sony)與東芝(Toshiba)等知名電視機品牌商正積極部署發光二極體(LED)供應鏈;除鎖定LED TV商機,也相當看好LED照明市場的前景。
品牌/面板廠縮減成本 競相部署LED供應鏈
![]() |
| 圖1 隆達電子總經理蘇峯正表示,不讓韓日面板與品牌商專美於前,台灣面板廠商也已展開垂直整合策略。 |
隆達電子總經理蘇峯正(圖1)表示,中大尺寸背光源市場已由品牌及面板廠商各據山頭,為站穩市場一席之地,三星、樂金、友達、奇美電子、夏普等面板大廠紛紛加緊布局策略性LED供應鏈,除搶攻LED TV版圖,亦瞄準即將興起的LED照明商機,然持續縮減成本仍為各廠戮力的目標。現階段,全球前五大面板廠市占已高達80~90%,索尼、三星、樂金、東芝及夏普前五大電視機品牌商市占則達70%。
在全球前五大面板與品牌商力推之下,可望加速LED TV市場滲透率擴張。根據隆達電子預估,2011年LED TV市場滲透率將由2010年的21%攀升至53%;LED桌上型顯示器將從2010年的16%成長至45%;LED筆記型電腦市占已由2010年91%提高至98%。蘇峯正指出,面板廠以內部LED供應商為主,外部供應商為輔的供應鏈生態大勢底定,除力拓LED TV版圖,同樣看好LED照明後勢,不過有鑑於LED上游磊晶、晶粒成本下降有限,未來其他關鍵元件單價下滑將為降低成本的一大指標。
相較於傳統光源,蘇峯正強調,LED照明技術迭有突破,加上產品價格持續下跌之下,未來唯有掌握成本競爭力的燈具與燈源廠商才有機會存活。而不讓日本、韓國及中國大陸業者專美於前,蘇峯正透露,看準4吋有機金屬化學氣相沉積(MOCVD)機台為市場主流,隆達電子擴產MOCVD機台將率先於第三季在中國大陸裝機,預計第四季正式導入量產,估計未來4吋MOCVD機台將占隆達電子總機台數的三分之二。
LED商業照明兵家必爭 創新設計成亮點
為避免與歐司朗(OSRAM)、飛利浦(Philips)及奇異(GE)三大照明在LED室內照明市場正面交鋒,諸多業者皆以商業照明為主戰場。在競爭者眾多的態勢下,不少業者憑藉創新的設計,已創造LED燈具的特殊價值,並有助於帶動市場需求。
![]() |
| 圖2 琉璃奧圖碼科技總經理室顧問暨照明事業處主管顧振聲指出,標準化與客製化LED照明燈具皆有市場需求。 |
琉璃奧圖碼科技總經理室顧問暨照明事業處主管顧振聲(圖2)表示,LED光源在室內照明市場滲透率仍低,加上歐司朗、飛利浦及奇異三大照明燈廠積極部署LED照明市場,地位難以撼動,加上戶外照明技術難度高,多數業者遂選擇投入可展露LED特性的商業照明領域。
目前有不少燈具品牌商藉由創新設計已推出高毛利率的LED燈具,顧振聲舉例,如FLOS已開發出賣價高於成本達三十倍的LED創新燈具,而Bauhaus、Evolux等品牌商亦開發出LED燈具的特殊需求,充分展現LED照明的創新價值的重要性,將為LED照明業者爭取更大的市場機會。
除了創新價值之外,開發出符合客戶要求的LED燈具亦為贏得客戶訂單的要件,顧振聲認為,即便如Panasonic、東芝、恩益禧(NEC)、夏普、三菱(Mitsubishi)等燈具廠,開發產品皆須自行判斷採購大或小瓦數LED光源,或與LED供應商討論,以避免產品開發方向錯誤,造成投資損失。另外,顧振聲強調,高性價比仍為諸多燈具廠商難以克服的瓶頸,如何突破將為各燈具廠面臨的重大考驗。
根據市調機構Strategic Unlimited統計,2010年高亮度LED市場產值高達40億美元,其中,建築照明仍為最大宗應用,市占率達33.7%,其次為商業/工業照明,達17.1%,取代光源位居第三,市占達11%,而居家照明僅占1.3%。
值得關注的是,由於採用LED TV強調薄型、平價及多功能,因此對LED封裝的要求為更薄與更低成本;而因應多元化LED照明應用所需,則訴求能達到更亮、更高演色性及更高色度集中性的封裝,預期塑膠晶粒承載(PLCC)、COB(Chip On Board)兩大技術將各擅勝場。
LED TV/照明應用大不同 封裝技術各展所長
LED TV/照明應用大不同 封裝技術各展所長
![]() |
| 圖3 威力盟電子顯示研發處處長楊光能認為,每千瓦流明的單價為LED照明是否普及的重大關鍵。 |
威力盟電子顯示研發處處長楊光能(圖3)表示,LED於26吋以下顯示器背光源市場滲透率已逼近100%,相較於2010年,2011年LED TV背光源更標榜薄型、平價化與多功能特性,因此LED封裝趨勢朝更薄型化,厚度僅2毫米,以及主流亮度要求每瓦90流明以上,高階產品甚至高達每瓦100流明,且更低成本,每千流明低於4美元以下,並支援觸控、三維(3D)與區域調光(Local Dimming)功能。考量價格為終端消費者採購的指標,未來側光式背光源仍為市場主力,高階機種則採用直下式。
有別於LED TV,應用於照明領域的LED封裝技術除要求更高亮度之外,更須突顯高演色性、高色度集中性及低價格優勢,楊光能指出,主流LED封裝亮度為每瓦100流明,高階產品達每瓦110流明,冷光與暖光LED演色性分別訴求75和80,生產成本須低於每千流明3.5美元;且達到更高色度集中性。
值得關注的是,即便PLCC封裝技術兼顧COB諸多優勢,不過楊光能分析,相較於PLCC適用於在尺寸與亮度有特殊要求的應用,COB則在面光源領域較具優勢,且光學設計容易、低組裝成本,加上無重影特性,因此未來兩大封裝技術在LED照明市場將各有擁護者。
另一方面,歷經日本311強震,日本政府更加重視節能減碳,可望加快LED推動腳步,然LED燈泡價格戰正如火如荼開打之際,新型LED燈泡須提出更吸引消費者的多元化功能與光品質塑造,藉此提升環境氛圍才能贏得市場青睞,此外,直管型將為引領下一波LED照明熱潮的殺手級應用,吸引各廠群起攻之。
符合低成本/光品質要求 多功能/直管型LED賣相佳
![]() |
| 圖4 IEK節能技術研究部產業分析師李芷氤分析,直管型LED壽命長達4,000小時,較傳統螢光燈管可省下42%的電力損耗。 |
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節能技術研究部產業分析師李芷氤(圖4)表示,日本九級強震後限電,更突顯出LED節能的效益,激勵LED照明滲透率大幅攀升。事實上,2011年初根據日本照明器具工業會最新資料顯示,日本照明產業新成長戰略為2020年削減二氧化碳排放較1990年減少25%,而拜日本政府政策推波助瀾所賜,預計2015年日本照明將更為普及,至2020年市場滲透率上看25%。
李芷氤指出,為爭取更大的LED燈泡市占率,日本二線品牌商主打價格戰,上市的LED燈泡已降至1,500日圓以下,由於價格競爭激烈,導致日本LED燈泡大廠如Panasonic等亦加入戰局,推出LED燈泡促銷,三顆6.9瓦的白光LED燈泡僅6,300日圓。
不僅是日本本土LED燈泡供應商看好日本LED燈泡市場前景,台商亦積極搶攻低價LED燈泡版圖,李芷氤分析,台灣廠商進軍日本LED燈泡領域,以低價為主要策略,藉此分食市場一杯羹;另為降低成本,日本照明廠商委由台灣或中國大陸代工亦蔚為風潮。
值此取代光源成為照明市場主流之際,帶動LED燈泡熱銷,為刺激消費者更大的購買動機,李芷氤強調,新一代的LED燈泡將強調更大出光角、可調光、光色較柔和級結構創新的新型產品,且訴求更高的替代性,期望以相似於傳統白熾燈泡出光角所塑造的光品質,爭取消費者的目光。如Panasonic新款LED燈泡出光角已達300度,接近傳統白熾燈泡;東芝亦推出光角達260度的LED燈泡。
現階段各照明大廠接連發布標榜符合JEL801:2010規格的直管型LED,期望符合消費者對於直管型LED燈管安全與高標準性的要求,預期直管型LED將為照明新寵兒。
日本燈泡工業協會於2010年10月提出JEL801:2010規格,規範直管型LED燈管的接口將改為L型,主要避免消費者直接將其接在傳統的螢光燈管燈座,使消費者未來在使用上不易造成困擾,且在電器特性不相符的情況下產生危險。李芷氤認為,直管型LED成為下一波LED照明熱潮,可望取代辦公室照明與一般室內照明。
日本強震後限電,帶動LED市場滲透率大幅提升,根據日本零售商GFK調查,受到強震後限電影響,消費者節能意識高漲,使用LED燈泡比例提高,單單4月第二週LED燈泡銷售數量於整體照明燈泡市占即達27.1%,創歷史新高,銷售總金額占比更高達67%。進行限電措施的關東與甲信越地區對LED燈泡的需求增幅特別明顯,4月第二週該地區LED燈泡銷售量較前年同期暴增182.1%。
LED照明規模急速擴大 2013年超越背光源
LED照明規模急速擴大 2013年超越背光源
根據市調機構美商顯像資訊管理顧問(DisplaySearch)預估,2013年LED照明需求量將首度超越背光源,至2014年則接掌LED TV成為下一波LED光源市場成長動能,市場滲透率可達9.6%,LED總需求顆數高達一千零三十一億四千九百萬顆;其中,LED背光源的使用顆數達五百四十二億顆。
美商顯像資訊管理顧問研究總監劉景民表示,2011年第四季,LED TV市場滲透率將高達66%,三星、樂金及晶元光電為前三大主要供應500微米×500微米的LED晶片商。儘管2013年LED TV仍為驅動LED光源市場成長的主要力道,然預期2013年LED照明出貨量將大於背光源市場,達五百五十八億四千九百顆,高於背光源的五百五十二億顆出貨量。
![]() |
| LED TV市場滲透率持續擴大,激勵LED需求量攀升。 |
由於LED照明需求即將引爆,加上LED TV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台灣、日本、韓國及中國大陸已緊鑼密鼓展開擴產,劉景民分析,2010年韓國躍居最大LED供應國,然2011年後,台灣多方布局完整,可望重新站穩LED第一大出貨國。隨著各LED晶片商持續擴產,2011年500微米×500微米的LED晶片出貨量可達八百五十五億九千顆,至2013年出貨量將攀升至一千一百九十九億四千四百萬顆。
至於LED照明應用方面,2011年日本仍為最大市場,比重高達30%,出貨量已達四億三千六百萬顆,其次為北美與歐洲,分別為25%、22%,出貨量分別為一億三千六百萬顆、一億二千七百萬顆。然在節能減碳政策的推波助瀾之下,中國大陸LED照明需求快速興起,預計至2014年,中國大陸LED照明市場規模將首度超越歐洲,成為LED第三大市場,出貨量亦將急速成長至十三億七千三百萬顆,遠高於歐洲的十一億五千四百萬顆。
若以LED照明應用別觀之,燈泡需求比重仍獨占鰲頭,2014年500微米×500微米LED光源出貨量達二百二十億三千一百二十萬顆,其次為取代螢光燈管傳統光源使用顆數達一百五十億四千六百萬顆,路燈使用量排名第三,達七十五億九千七百萬顆。
劉景民預測,隨著筆記型電腦背光源設計由長邊入光改為短邊入光,使用的LED顆數將變少,再加上LED TV背光源結構正醞釀由二邊入光調整為單邊入光設計,即便技術難度相對更高,仍有不少供應鏈廠商投入開發,恐將使整體LED光源需求顆數減少。相對而言,因LED發光效率升級,LED照明需求露曙光,將順勢接棒成為引領LED市場成長的主要浪潮,已呈現群雄競逐的態勢,可預期的是,更多供應鏈垂直整合、策略結盟等發展將會愈趨明顯,以分食照明市場大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