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HM台灣設計中心技術部副所長林志昇觀察,建築、汽車則成為下一個USB PD潛力發展的領域,目前日本已有建築應用實例。 |
ROHM台灣設計中心技術部副所長林志昇表示,與競爭產品相比,此款PD IC採用0.13μm的BiCDMOS製程,由於使用高耐壓製程,毋須電壓轉換後再降壓;同時與一般系統相比,此IC減少了二十個以上的電源和FET等外接零件。
USB Type-C具有正反插拔的優點,可支援資料、電源和影音傳輸,在USB 3.1規範下,傳輸速率達10Gbit/s,而其中相關電源傳輸的USB PD規範能改善過去手機在BC 1.2標準下,最高只能以7.5瓦(W)充電的窘境,大舉將供電能力提升至100W(20V/5A),加上其統一連接器規格的優勢,未來能同時替多台行動裝置、家電補滿電力。
然而,因供電能力攀升至100瓦,加上一條USB線能同時替多種電器進行充電,也衍生出不同電壓/電流轉換的安全疑慮。對此,林志昇進一步解釋,該款IC內建多組供電範例,令供電端與收電端可自行匹配適合的充電模式,若無法匹配時,則將回歸Type-C本身的供電模式(5V/3A),或是回到PD的供電範圍(5至20V)來做調整,以避免產生安全問題。
此外,該款IC設計時,亦遵守相關協會的安全規範,本身也具有過電壓與過電流保護功能,因此在一對多充電時,若供電需求超過100瓦,則在供電處理上會採優先順序或同步降低,來提升安全性。
林志昇指出,自去年8月USB Type-C規格發布後,今年便陸續見到產品推出,譬如Apple的MacBook、Nokia的平板電腦,但現階段市面上相關產品仍占少數,各家廠商也加緊腳步開發,預計於2016年時可望見到更多產品;而建築、汽車則成為下一個USB PD潛力發展的領域,據悉,目前日本已有建築應用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