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漏加工/混裝/漏檢問題 視覺軟體提升活塞檢測品質
活塞總檢部門檢驗漏工序和環槽鋁屑等內容,以前主要依靠人工檢驗,然而長時間的目視以及每日重複地工作,容易導致作業人員視覺疲勞與懈怠,便產生漏檢情況,由此經驗發現,因為設備不會感到疲累與產生情緒,因此檢驗須依靠設備而非倚賴人眼。
有鑑於此,渤海活塞決定進行技術改造,藉以解決上述問題。
視覺軟體相助 活塞工序改造挑戰有解
但是技術改造的過程中遇到諸多困難,譬如活塞的種類較多,要求的功能複雜,環槽工位必須三百六十度高速檢測,以確保生產節奏;旋轉設備在保證不碰撞的前提下運行,無法兼顧旋轉精準;也需要有高速且準確的定位工具來維持檢測穩定性;字元和二維碼的讀取須達到高讀取率,以避免遺漏輸入資料;活塞表面處理方式的不同,導致光源無法適應所有的活塞,有時成像所形成的低對比度二維碼資訊,一般的讀碼器須多次轉換角度才能讀取;雖然以前人工掃碼毋須考慮讀碼器的一次性讀取率,但每個企業都樂見能有設備可達到較好的一次性讀取率,藉以替代人工。
此時,該公司技術負責人在網路進行資料搜索時,發現市面上有些公司在視覺領域內具有較佳的技術水準,譬如康耐視,於是便找到康耐視在濟南的代理公司–濟南冠天機電設備(以下簡稱濟南冠天)。
濟南冠天的工程師經過實地研究調查,選擇使用康耐視的視覺軟體–VisionPro來解決渤海活塞的技術改造難題,而渤海活塞在幾條總檢線上採用該視覺軟體的檢測系統,成功地解決了技術改造的難題。
讀取率/字元辨識度提升 活塞混裝情況減少
VisionPro具有較佳的視覺工具,提供可靠性能,能準確檢測活塞是否漏加工和環槽鋁屑的存在;基於圖像的2DMax+演算法能讀取活塞的二維碼,為產品追溯提供較高的讀取率;而OCRMax提供光學字元辨識和驗證,以及讀取活塞的分組資訊,因而減少活塞混裝。
基於COM/ActiveX技術使VisionPro應用系統易於整合協力廠商的實用程式,例如圖形函數,使用Visual C#的程式設計環境,可將該系統的視覺工具快速應用到系統中。基於PCI匯流排的圖像採集,能使活塞在旋轉過程中,不會漏掉每個可能存在鋁屑的圖像;此外,對於不同型號的活塞,能創建對應的檢測作業,當更換型號時,只須選擇相應的作業即可切換。整個系統的工作流程如下:
第一次工序檢測
第一次工序檢測
活塞在生產線上走到第一檢測工位元後,PLC控制系統使活塞旋轉一周,當開始旋轉時,給漏工序檢測相機發送一個觸發脈衝訊號,進行第一次工序檢測;同時給環槽鋁屑檢測相機觸發持續訊號,進行連續鋁屑有無的檢測,並將結果傳送給C#應用主程序。
第二次工序檢測
在旋轉一百八十度時,再次給工序檢測相機發送一個觸發脈衝訊號,進行第二次工序檢測。當旋轉完畢時,斷開鋁屑檢測觸發訊號,主程序進行兩項內容的結果處理。如果不合格會將訊號回饋給PLC控制系統,進行剔除。檢測合格後的活塞會繼續進行生產線上的其他內容檢測和處理,最後到達頂面資訊讀取工位元。應用程式讀取活塞的二維碼資訊和分組資訊,將二維碼資訊和ERP的資訊進行重複比對,並將相關資訊入庫保存,如果不符合重複的次數則發送警報;讀取完畢後的活塞進入分組料道後,主程序會根據實際走入的料道號與本身讀取的分組設置資訊比對,確認是否走錯料道,並給出提示警報。
據了解,該視覺系統解決長期困擾渤海活塞的難題,不僅避免該公司的經濟損失,亦帶來生產和品質上的進步,獲得更多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