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及國防部的軍用商規無人機採購,都帶動了市場對於商用與軍用無人機的需求。台灣的新創廠商無不把握這一波市場機會,加快無人機研發角度, 透過多次的硬體迭代、軟體導入人工智慧(AI)技術、開發自主飛行系統,同時快速跟上TTC的無人機資安認證,迅速回應市場需求。新創廠商透過國內的軍用商規訂單練兵,並積極布局全球的無人機非紅供應鏈商機。
商用/軍用無人機市場可期
商用無人機目前最重要的三個市場,璿元科技執行長周玉端博士(圖1)說明,分別是基礎建設、農業及物流。無人機可以執行基礎建設的測繪以及巡檢工作。例如電塔、油管或橋樑的巡檢。農業無人機是第二大的商用市場,可以執行噴藥、觀察植物生長的工作。第三則是無人機物流,這方面受限於各國法規限制,現階段難以落地。未來待各國相關的法規通過,可預期無人機物流應用快速成長。
針對台灣的商用及軍用無人機發展,艾知科技COO&Co-Founder李芷婷(圖2)認為,現階段有點類似PC早期的狀態,使用者自行採買處理器等不同零件來組裝使用,但系統之間串接不順暢。未來商用及軍用無人機進入成熟期,則會類似PC目前以品牌廠為主,終端使用者直接選購已經組裝好、系統串接順暢,且介面方便使用的裝置。
艾知從軍用商規切入 看好未來物流應用
艾知科技四年前在創業之初,原先瞄準物流無人機應用,但是各國針對物流無人機的法規尚嚴,目前的市場發展受限,但是李芷婷仍看好物流應用。未來三到五年後,若是監管單位放行,物流應用就會快速成長。而現階段隨著俄烏戰爭爆發,艾知科技到國外參展時,接到不少關於軍用無人機的詢問,加上台灣的國防部開始採購軍用無人機,現階段便投入研發軍用商規無人機。
目前艾知科技的產品鎖定電動垂直起降無人機(eVTOL),自主研發機體的流體力學、三角儀,以及動力系統設計。軟體方面則結合AI技術,從使用者導向出發,透過取得特定應用場域的數據,開發相應的模型。同時艾知的無人機具備自主飛行系統,不需要地面導控。目前針對自主飛行功能,團隊正在搜集客戶的飛行需求與數據,開發不同的飛行模式。
艾知的無人機銷售模式,是將通用的系統與AI平台分開販售。李芷婷提及,客戶購買無人機之後,如果需要在應用場景中採用AI來強化影像辨識功能,再訂閱AI 平台。艾知曾跟基隆消防隊合作,開發在山區與海上救難的影像辨識系統,協助消防隊尋找救援對象。過去消防隊在山區搜救採用人力搭配紅外線設備,除了人力可搜尋的範圍有限,也較難找到已經失溫的人。而透過無人機的AI影像辨識,則能夠精準尋找山區複雜地形中,以及海上時不時被浪花淹沒的人。而目前正在研發的軍用無人機產品,若要導入AI,也需要取得軍方的資料集,重新開發新的AI模型。
璿元開發無人機應用平台 全面發揮數據價值
璿元的無人機以小型化與智慧化為目標,積極研發自主飛行功能,並與Synology合作,共同開發自主飛行平台。該團隊將產品定位為偵查(Inspection Surveillance Rescue, ISR)無人機,無人機除了飛行,還會搜集資訊、建立資料庫,同時即時進行資料比對,強化搜救等工作的執行效率。飛行過程中搜集的數據,數據在後台經過分析與整合,就能持續優化特定的功能應用。
周玉端表示,璿元科技在六年前投入無人機應用,採用大疆(DJI)的無人機執行測繪工作,製作影像地圖。然而當時曾在蘭嶼測繪時,無人機有取得民航局的許可,仍無法起飛。團隊便透過代理商聯繫原廠,隔天原廠就解除飛行限制。璿元的團隊因此意識到,大疆可以透過網路遠距控制終端使用者的無人機,就表示若原廠也可能取得無人機上的資料。考量到資安疑慮,團隊就決定開發自己的無人機。
團隊自行開發無人機,就能確保飛行控制的底層沒有資安漏洞,也能掌握軟體跟韌體的設計。周玉端進一步解釋,目前TTC針對無人機的資安規範分為初級、中級與高級三個等級,初級的資安檢測軟體,中級檢測韌體,高級則關注晶片資安。現階段璿元與少數台灣的無人機廠商,通過的是中級資安認證。未來軍用無人機勢必也需要晶片安全的相關認證,不過目前台灣無人機的市場規模較小,尚難取得安全晶片的採購。同時晶片層級的資安設計及檢測,都需要投入更多資源,因此也有待無人機大規模生產後的收益來支撐。
新創國內練兵 布局全球非紅商機
整體而言, 台灣部分的無人機新創廠商,如艾知及璿元科技數年前已經投入無人機產業。隨著國防部的軍用商規訂單的帶動,新創廠商獲得產品練兵的機會。新創研發的無人機軟、硬體設計經過多次的迭代,快速回應國防部對於軍用功能、資安的要求,在這樣的過程中扎穩產品實力。若新創廠商能成功在2024年量產自家的產品,就能向潛在客戶證明公司的無人機研發與生產實力,利於搶攻國際市場的非紅供應鏈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