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高畫質影音媒體世代 數位家庭市場號角響

作者: 蔡雅萍
2006 年 06 月 12 日

何謂數位家庭?數位家庭何時成形?已成為近幾年電子產業不斷探討的議題。透過軟硬體數位化技術,以及運用有線或無線網路串連家庭每個區域,將促使人們在家庭中享受便利化數位娛樂生活(圖1)。
 

CE/IT業者發展差異化
 

資策會MIC多媒體消費性電子研究經理洪春暉(圖2)表示,過去家庭娛樂產品多屬於消費性電子(CE)業者市場領域,但因IT業者強勢進入數位家庭後引發市場巨大變化。以娛樂電腦系統架構來看,除了強調可與網路內容加以結合,還必須導入有線電視、地面廣播以及衛星電視業者等串連技術,以整合產業鏈,成為IT業者拓展數位家庭的最佳利器。雖然IT業者積極搶攻數位家庭市場,並強調「容易使用」操作介面,但對於長期耕耘該市場的CE業者,絕不會坐視IT業者侵占原有江山。
 

科勝訊(Conexant)大中華區副總裁陳光旭(圖3)指出,相較於CE家電業者和以個人電腦(PC)為主力的IT業者在數位家庭的經營,PC業者對於數位介面技術經驗豐富、軟體整合優異以及產品訴求多元化,並強調產品標準化。反之,家電業者則是強調品牌知名度、設計介面易於使用、產品造型討喜以及行銷通路布建能力廣大,並突顯產品差異化。概括而論,PC具備速度快、數位整合功能多元等特色,而家電業者則是強調品牌、造型、功能簡單化。
 

目前IT業者運用PC建構數位家庭如下方式,第一為生活常用PC,如直立式PC;第二為錄放影機形式PC,方便設置電視旁邊;第三為整合式PC,普遍用於歐洲和日本地區,具備多元化功能以及占用較少空間等特性。相較過去PC形式,已不再局限單一面貌呈現,而是具備可塑性,可符合不同家庭型態需求,如目前許多大尺寸電視導入PC系統,除了觀看電視之外,也具有錄放影機、線上媒體內容等功能。
 

就CE業者在數位家庭產品布局來看,原來就擅於將使用者介面(UI)導入設計,加上產品屬於封閉特性,技術自成一套系統,自然不同於IT業者標準化基礎架構。未來,CE業者拓展數位家庭產品時,將會面臨產品規格化及互通性問題,如HD DVD和Bluy-ray DVD兩大陣營競爭下,何種次世代光碟機將成為主流仍不可知。未來,善於經營自家後花園及獲得消費者青睞的CE業者,如何面對強調完整串連機制和產業標準化的數位家庭市場以及在市場競爭下創造產品差異化,皆成一大考驗。
 

何種產品入主客廳?
 

數位產品不斷推陳出新,如STB、DVD以及遊戲機等,究竟何種產品將會入主家裡客廳,已成為相關業者搶奪的重點市場。
 

溫瑞爾(Wind River)總經理李隆仁表示,由於各國政府積極推動數位廣播電視,如當紅的世足賽促使歐洲地區數位電視進展腳步加快,加上高畫質數位電視推波助瀾,驅動數位化STB朝向多元化。以STB產品區隔來說,包括有線(Cable)STB、地面數位廣播(DVB-T)STB、衛星STB以及IP STB等,其中又以地面廣播STB應用為最大宗,其次為北美地區較為成熟的有線STB。
 

美普思(MIPS)市場行銷總監Noam Shendar(圖4)表示,STB最初推出市場就是單純因應類比電視必須接收數位訊號,MPEG2解碼器加上視訊編碼器送到類比電視,成為STB最基礎接收數位訊號需求。目前營運商為擴增使用者數量,導入個人視訊錄影機(PVR)數位儲存功能,全球類比和數位訊號大多數仍處於並存狀況,類比廣播如須錄製數位內容,可將MPEG2編碼器將類比訊號數位化之後,壓縮成MPEG2格式,加以儲存至硬碟。
 

除積極布局數位家庭市場的DVD、STB和遊戲機等業者,從春季IDF發現,結合微軟和英特爾的Wintel所推出的娛樂電腦,藉由運算能力提升,得以播放高畫質多媒體影音內容,並強調「容易操作」使用者介面,以符合大多數家庭需求。
 

家庭自動化/行動化延伸應用
 

行動化數位家庭屬於下一階段的發展,運用手機等可攜式產品可進行更多個人娛樂建置,但必須考量如何串連可攜式產品與家庭裝置,目前元件技術已非門檻,關鍵在於家庭產品能否達到數位化串連,始能運用手機進行控制,因此行動化可說是數位家庭延伸應用。如以手機控制家中電燈開關,必須在電燈都裝設感測元件,才能控制。因此,在元件技術成熟後,經由系統廠商進行產品整合,預期自動化數位家庭將不會是全面化發展,而是漸進式成形。
 

英特爾(Intel)亞太區平台零件行銷暨開發事業群產品行銷經理盧進忠(圖5)表示,在家庭自動化控制方面,數位生活網路聯盟(Digital Living Network Alliance, DLNA)建立一個隨插即用(Universal Plug and Play, UPnP)通用標準,其技術架構控制點(Control Point)為遙控功能,遙控器如何與媒體中心溝通,則是運用特定軟體介面,而不受限任何傳送技術。該技術可統一所有控制介面,並利用軟體進行控制,使得產品溝通介面標準化,如導入數位相機,即可將拍攝相片運用網路立即傳送至媒體中心儲存裝置。
 

為了達到家庭自動化控制,必須藉由技術標準統一才能讓各種不同設備連結在一起,以便進行控制。另外,應用保密性相對非常重要,如何推出一個標準規格,且又具備完善的安全機制,將是未來努力的目標。
 

數位家庭建構技術條件
 

科勝訊總經理施宏漳(圖3)表示,以數位家庭數位訊號傳輸架構來說,內容傳送方式有地面廣播、衛星、有線等數位訊號,接收方面則是因應不同數位訊號接收而必須加以解調,內容經過編碼處理,再傳送到數位電視或傳統類比顯示器,因應標準或高畫質顯示品質而需要影像編碼器,其具備傳送、接收、解調、影像編碼等功能。
 

高畫質/數位化整合單一平台
 

德州儀器(TI)行銷技術應用經理杜王平福(圖6)表示,數位家庭所特別重視的高解析度視訊與音訊產品,必須透過高運作效能運讓許多新應用得以實現。為提供數位家庭最佳解決方案,使用系統單晶片(SoC)技術,結合數位訊號處理器(DSP)與微處理(MCU),使影音訊號處理完全交由DSP來進行,將作業系統、檔案管理、記憶體、輸出輸入介面交由MCU管理,以發揮最高處理效能。
 

Cell處理器具備多核心效能
 

目前元件廠商數位家庭發展策略,主要在於觀看整體產業發展方向,推出相關解決方案,技術已不再是數位家庭發展的唯一條件,而是市場的真正需求。如新力、東芝和IBM所共同推出的處理器-Cell,由於該晶片具備彈性化機制,可因應不同等級產品需求進行調整,其具有網格運算能力,可在同一平台上利用其他更高效能處理器,目前也獲得新力PS3所採用,即使未來系統沒有導入多核心處理器,仍可透過網格運算能力達到多核心處理效果。元件廠商推動數位家庭皆以整合平台化為特性,由於該市場並非單一元件就能完全符合需求,平台化勢不可擋。塑造數位家庭概念以及客戶產品架構,以提供更為完善的解決方案,同時也築起競爭對手未來進入市場的屏障。
 

高解析度影音平台兼容特性
 

博通(Broadcom)通訊事業群資深市場總監John Gleiter(圖7)表示,針對影音平台架構來說,硬體將不斷整合各種元件於單一晶片,以利降低產品設計整合困難度,以及提供技術經驗至平台技術,並減少整體成本;目前軟體方面投資有時甚至大過於硬體,一個優異的平台必須能因應產品變化進行升級,如MPEG2升級至MPEG4,且軟體平台必須具備相容性,才不會被變化快速的市場所淘汰。
 

此外,飛利浦半導體數位家庭娛樂事業部資深行銷總監Menno Kleingeld(圖8)表示,高解析度標準已是當前的趨勢,由於可用頻寬有限的因素,因此壓縮技術相對非常重要。飛利浦則是透過具高度可編程的Nexperia媒體處理解決方案支援新標準。通常處理器可支援多重標準,透過可編程架構、具固定版位的架構或透過結合固定和可編程方塊的組合。此外,處理器必須具備跨多個平台的A/V編解碼器,以獲得最佳的視頻/音頻品質,並且能夠以圖像改善演算法提升高解析度顯示器影像品質。
 

耗電量設計考量
 

由新加坡好利順電子所代理的Nordic亞太區銷售經理陳志謙(圖9)表示,當PC從房間搬到客廳,必須考慮無線布建問題,如有線鍵盤和滑鼠操控皆不方便,必須透過無線周邊建置加以改善。此外,業者在進行產品設計時,必須考慮抗干擾問題,如許多無線技術都在2.4GHz頻段裡運作,十分容易產生干擾問題。由於感測器越來越省電,Nordic則是運用射頻晶片導入MCU功能,如無線滑鼠可重覆發送訊號,而不是持續使用MCU的電量,等待訊號傳輸確認後,再喚醒MCU,以達到省電效果。
 

打造最佳化媒體中心
 

什麼樣的產品可能成為媒體中心﹖如電腦、整合型STB、DVD播放機、電視機、媒體轉接器(DMA)以及遊戲機等皆有可能成為媒體中心。搶占數位家庭商機就像八仙過海一般,相關業者使出渾身解數皆希望成為客廳的主角,但是媒體中心的功能必須到達何種程度,是值得探討的問題。未來,媒體中心將以任何數位產品形式呈現,且朝向整合堆疊方式,而不是單指一種產品。較特別的是,娛樂型PC則是運用單一產品進軍家庭,唯一考量在於消費者能否接受,如不同年齡族群的使用習慣。此外,媒體中心須考慮消費者是否希望藉由單一產品符合所有數位化功能,抑或運用各種不同產品串連一個數位家庭(圖10)。
 

微軟行動通訊暨嵌入式設備部門產品經理Jeff Albertson表示,由於家庭媒體中心具備多項周邊產品,且必須與媒體中心加以串連,在家庭網路布建方面,包含如何控制操作家電、資料傳輸以及多媒體影音資料傳輸等三類。以家電控制來說,微軟積極推動軟體研發流程(Software Development Process, SDP)、UPnP等標準,使得家電可透過統一介面進行操控,方便消費者加以使用。整體而言,媒體中心只是拓展數位家庭的媒介,家庭環境必須達到相互分享多媒體內容以及資源,在所有產品皆形成數位化後,再進行數位媒體編輯、分享以及不同檔案間的轉換。
 

強大軟體搜尋引擎現身
 

除了運用PC設計形式,也可導入PMP、數位相機等可攜式產品應用,由於上述產品內容皆具備數位媒體,也可在同一平台上進行編輯、資料分享。因此,多媒體內容相互作用皆須透過PC加以處理,此時,必須建構一個能執行數位內容管理的平台。未來,則是運用可攜式裝置與PC媒體中心自動進行連結,以及運作管理機制。隨著多媒體資訊在可攜式裝置逐步普及,以及因應資訊量更龐大時,下一步則是透過媒體中心進行分類、管理。未來微軟的Vista平台則是具備強大搜尋引擎功能,可進行自動化分類管理,以促使生活更加便利化。
 

內容管理機制操作容易
 

全科科技總經理特別助理許育誠(圖11)表示,相關業者必須找尋合作夥伴以及建構一個完整產業供應鏈,才能讓數位家庭成形腳步加快,如英特爾在推動Viiv平台時,除了推動自身CPU技術,也推廣產品整體平台認證機制建立,以達到系統互通性。如此一來,在具備互通性硬體平台下,軟體才得以在該平台進行運作,數位內容才得以呈現。未來,具備互通連結的硬體平台,才能讓軟體有發揮的空間,例如微軟也藉由尋找策略聯盟夥伴,提供更為完整的數位內容軟體。全科科技產品經理簡林智(圖11)則認為,長期耕耘數位家庭的消費性電子產品業者,運用不同產業型態進行產品設計,其市場區隔十分清楚,透過軟硬體產品陸續推出,將會持續投入更多數位娛樂應用資源。
 

軟硬體平台推動雙管齊下
 

至於在數位家庭軟體平台方面則必須具備容易使用的特性,如目前家電產品規格尚待全面統一,以及提供一個具備彈性化、靈活度足夠的軟體平台,以加速客戶產品上市時程,並透過產品差異化才能真正取得市場商機。另外,除了Wintel積極拓展軟硬體平台之外,相關組織也致力推動開放性平台,如全球四大數位家庭聯盟陸續成立,分別是以家電廠商為主的ECHONET、消費性電子產品廠商為主的OSGi、以資訊廠商為主的DHWG以及作業系統軟體為主的消費性電子Linux論壇(CE Linux Forum, CELF)等,其中,CELF希望透過Linux統一規範,以達到共通標準的軟體平台,並與不同的數位家庭硬體快速整合。
 

目前硬體廠商也投入許多資源在於軟體開發,並希望硬體平台可獲得最佳效能,運用硬體延伸系統之建構,以促使軟體達到最佳化。此外,英特爾也積極推動媒體管理平台建立,並在Viiv平台導入上述媒體管理功能,以促使各種產品達到輕薄化設計。未來PC媒體管理中心,除了自動轉檔機制之外,並可提供使用者所需資訊,在強大CPU硬體功能下,還必須依賴完善的自動搜尋軟體平台。
 

Home服務為媒體中心下一階段發展重點
 

所謂Home服務則是媒體中心的進階版,必須具備儲存、管理以及資料分享等功能。當所有多媒體內容檔案運用不同平台到達同一個管理中心時,因為檔案格式各不相同,Home服務必須具備將不同格式加以統一化,且在各種數位產品上呈現的功能,預期Home服務仍有一定發展蟄伏期。另外,透過Home服務或外部網路連線方式,可進行功能版本升級。目前家電產品也強調具備通訊連網功能,如短距離傳輸、家電間網路串連,以及與外部傳輸系統等,未來皆可以運用軟體機制進行管理。
 

建立產品互通性
 

為了建構各種家庭環境開發數位內容保護機制,由英特爾為首的數位居家網路聯盟(DLNA),由全球約250家相關業者所組成,組織成員來自軟硬體廠商、CE業者、通訊廠商以及數位內容等業者,並設立不同功能委員會制定通訊標準,而不是創造標準,首要在於了解業界有何不同標準,並尋求統一產品規格,作為系統設計時的依據,以達到與其他產品互通串連。
 

此外,DLNA也制定不同版本標準,進行產品互通性驗證。特別是家電產業屬於封閉式,皆自成系統規格,因此特別需要一個產品互通性機制。透過產品互通性建立不僅在尋求統一化,而是透過共同媒介機制建立,創造業者產品不同屬性,以擴展市場版圖。
 

家庭網路串連走向
 

當日常生活逐漸朝向數位化,其實我們已經身在數位家庭中。因應市場趨勢,下一階段發展則是將所有的產品進行串連、互通,讓使用者可以非常容易地操作。上述前提則是家庭必須能夠充分地網路化,運用寬頻網路建置完善,所有產品才能夠進行連結。
 

目前北美和歐洲地區雖然寬頻布建已十分普及,但是市場缺乏專屬建構家庭網路以及維修等機制。未來在加速家庭網路布建的同時,如何透過更完善的網路維修服務,將成數位家庭所面臨的問題。如果從數位娛樂產品簡化網路串連為起點,目前已逐漸建構中,但是到達媒體中心階段則必須有完善家庭網路才得以實現,以延伸至家庭自動化控制和保全等應用。目前家庭網路已經有許多WLAN產品推出市場,且大多為802.a/b/g標準,預期未來的802.11n技術,也會陸續導入市場。
 

漸進式有線家庭網路逐步完成
 

有線家庭網路布建方面經常受到限制,如有線布建有可能破壞家裡原有的設備,因此,透過HomePlug 1.0版可達到85Mbps速率,且運用家中電源線就可與房間網路進行連結,而毋須重新進行家庭網路布線。此外,HomePlug電源線聯盟組織以往僅藉由電源線進行數位資料傳輸,並未考慮影像傳送品質干擾以及同時傳送多個影片品質穩定等問題,因此催生HomePlug AV規格,該規格則是將網路傳輸穩定性、傳送速度加以提升,且目前已逐步完成中。
 

無線家庭網路普及化
 

目前建構家庭無線網路大多以802.11g為標準,當兩個無線點進行單一影片傳輸時不會產生任何問題,但當同時有兩個以上影片進行傳輸時,整體速率將會遭受影響。首先,則是運用軟體自動偵測功能,進行網路資源的調節,並由媒體管理中心進行控制,以確保影像傳輸品質。其次則是運用802.11n最新無線標準,使得WLAN在整體頻寬傳送速率及QoS效能更為優異,並在更高頻寬之下享受更優異的多媒體數位內容。
 

此外,英特爾目前也正在發展WLAN影像技術,除了媒體中心與產品間能互傳之外,未來將促使不同產品間可運用WLAN技術進行互傳機制。該技術運用路由器(Router)取得訊息,進行傳輸通道開啟,提供兩項不同產品資料傳輸,以節省傳送時間。未來,隨著各項無線技術演進趨於成熟,加上整體元件成本下降,預計市場應用將更為普及。
 

太克科技業務部協理羅仕林(圖12)表示,從2006~2007年數位家庭發展觀察,次世代產品已陸續現身,如藍光DVD預計於2006年底推出。以數位電視市場來說,高畫質訴求成為強化市場主因,也是未來產品拓展市場版圖最佳利器,並可帶動內容服務供應商隨之成長。太克科技業務部協理丁偉凱(圖12)表示,中國大陸為了迎接北京奧運來臨,也積極推動數位電視的有線及衛星服務。在產品方面,目前微軟的Vista軟體平台雖然延遲上市,但該平台具備強大多媒體影音處理能力,透過軟體平台與硬體加以整合,正是未來數位家庭媒體中心能否順利收割的關鍵。
 

(詳細圖表請見新電子243期6月號)
 


 

》想看更多內容?快來【免費加入會員】【登入會員】,享受更多閱讀文章的權限喔!
標籤
相關文章

成本過高 數位電源發展路蒙塵

2007 年 06 月 29 日

專訪歐瑞康北美市場開發處總監Christopher O'Brien

2010 年 08 月 09 日

路燈/醫療應用齊綻放 LED取代傳統照明邁大步

2011 年 10 月 24 日

專訪資策會智慧系統研究所所長馮明惠 跨域共通平台推動製造業升級

2018 年 12 月 01 日

用電大戶條款2021上路  UPS變身儲能金雞母

2020 年 11 月 23 日

工研院資通所所長丁邦安:攜手產業面對技術挑戰

2023 年 04 月 17 日
前一篇
飛思卡爾半導體發表以ZigBee規格為基礎的軟體堆疊暨研發工具
下一篇
「2006年台灣小型燃料電池研討會」6月27日起盛大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