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鴻海集團欲跨進LED產業的動作顯著,市場人士認為,代工實力堅強的鴻海集團進軍LED產業後,除可望帶動LED產業的蓬勃發展外,亦將在台灣現有的LED供應鏈興起一股整併風。
雖然鴻海搶進LED產業的消息釋出,LED業者表示樂觀其成,但實際上,LED產業的人才有限,為獲得更多有經驗的人才與核心技術,鴻海以購併他家廠商作為其蓄積產業發展的能量是可以想見的策略,而鴻海若計畫以技術門檻較低的封裝廠作為產業切入,則不可避免的將會在封裝產業挑起一波整併風潮。
國立中央大學光電科學研究所光電中心固態照明研究群召集人暨光電所光學模擬中心負責人孫慶成表示,台灣LED產業缺乏如Philips Lumileds、歐斯朗(Osram)、以及日亞(Nichia)等幾乎包辦上、中、下游生產鏈的LED大廠,因此若要提升台灣廠商的市場競爭力,在 LED供應鏈垂直整合須更強化,尤其技術上要不斷精進,在鴻海進駐後,台灣LED產業憑藉其堅強的代工實力,有機會成為全球最大的LED封裝廠,但能否進一步提升技術層次,成為國際級的泱泱大廠,則值得產業人士持續關注。
鴻海展開LED照明產業布局
雖然至今鴻海不願對其是否計畫投入LED市場多作回應,但外傳該公司於LED產業布局動作頻頻,如鴻海透過旗下的創投公司買進晶電持股;計畫透過旗下沛鑫增資前國聯光電董事長黃國欣主導的聯勝光電;旗下面板公司群創與東貝的關係密切,亦不排除未來轉投資東貝;鴻海亦將透過沛鑫參與下游封裝業者先進開發12 億的私募案等,在在顯示鴻海跨足LED產業態度相當認真。
由於鴻海集團旗下代工的產品線多元,包括手機、液晶電視、可攜式與視訊產品等,都需要LED元件,因此掌控零組件來源,成為鴻海自行發展LED的動機,此外,鴻海本身具備模具與散熱的技術,在發展LED照明產業有其先天上的優勢。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產業分析師陳羿維提到,鴻海有意投入高功率LED的開發,起初可能鎖定在路燈應用,因為路燈在LED專利上並無太多要求,加上鴻海本身在LED照明發展的技術條件,市場上相對有利。工研院能源與環境研究所冷凍空調與電能技術組副組長李麗玲指出,工研院能源積極建立的台灣LED燈具模組供應鏈,日前鴻海已表達高度興趣。因此,鴻海進軍LED照明市場,相信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