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製程分析面臨挑戰 宜特發表獨家去層方法

作者: 黃繼寬
2020 年 03 月 30 日

IC設計團隊為了避免踩到專利地雷,或是尋找晶片中的異常點(Defect),常需要進行逆向工程或製程分析。但在半導體製程線寬越來越細的情況下,要透過傳統方法對晶片進行去層,取得清晰完整的電路圖,變得越來越困難。為此,宜特宣布該公司已發展出一套獨家的晶片去層技術,可將樣品如魔術般放大,直接在晶片封裝還存在的情況下進行去層工程,不僅可以大幅提升工程上的良率,完整提出電路圖,還可衍生應用在合金PAD、精密IC及其他無法取Die,卻需要去層的晶片樣品上。

宜特觀察發現,隨著摩爾定律,製程演進至7奈米、5奈米甚至達3奈米,晶片裏頭的die,幾乎是接近螞蟻眼睛大小,一般人眼無法辨識。因此,希望藉由一般的晶片層次去除(Delayer)來完整提取die裏頭每一層的電路,難度是非常高,勉強進行一般層次去除技術的後果,不只是良率偏低,更可能發生連die都去除掉的窘境。

宜特說明,以往一般的取die後去層的技術,會因為樣品過小等因素,導致die不見或破裂,無法進行製程分析。當無法去層到金屬層(Metal) M1時,記憶體(Memory Block)僅能以推測得知,電路模組分析圖亦無法完整繪製。

因此,宜特開發出獨家的去層技術,共分為三步驟。第一步驟,利用物理手法去除膠體,首先,在晶片封裝(Package)還存在的情況下,以物理方式去除晶片die正面多餘的膠體。相較以往須先去除封裝外殼,僅在裸die上去層,此法可在較大的面積/體積上施作,可大幅減少後續去層時die遺失的機率,並保持die面的平整度。

第二步驟則是機台去層,藉由離子蝕刻機,將IC護層(Passivation)與隔絕層(Oxide),用適當參數以離子蝕刻方式,將不需要的部份移除,藉由宜特獨家的控制參數方式,使得下層金屬層(Metal)不受傷。

第三步驟,藥液去層,IC護層(Passivation)被去除後,宜特再以藥水蝕刻,蝕刻該層需去除的金屬層(Metal),即可完整提出電路圖。

圖 宜特獨家開發晶片去層手法,針對過小封裝體樣品,利用簡單三步驟,完整提出電路圖。

 

標籤
相關文章

背板助陣 軟性AMOLED商品化腳步加快

2010 年 02 月 22 日

不瘋四核心 ST-Ericsson以高效雙核AP應戰

2011 年 12 月 12 日

鎖定中功率市場 富達通100瓦無線充電IC問世

2013 年 10 月 03 日

減緩OTT服務衝擊 電信業者寄望VoLTE

2014 年 12 月 23 日

2014年32/64位元晶片市占 高通奪冠

2015 年 04 月 22 日

力促Wi-Fi/LTE-U共存 Wi-Fi聯盟研擬測試方針

2015 年 11 月 23 日
前一篇
遠距辦公需求遽升 美光預測營收增加
下一篇
是德聯手高通加速RU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