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研院海洋中心自主研發水下滑翔機

2022 年 02 月 08 日

台灣陸地國土面積約3萬6千平方公里,海域國土面積卻是陸地的1.5倍,因此科技部將推動海洋研究定為重要政策。而要推動海洋研究,研究設備占了非常關鍵的地位。科技部轄下之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國研院海洋中心)與中山大學海下科技研究所合作,共同研發作業深度1,500公尺之水下滑翔機(Underwater Glider),可進行長距離、大範圍的觀測任務。

國研院海洋中心與中山大學海下所共同研發的水下滑翔機,掛載了鹽溫深感測器,可以量測海水鹽度及水溫的剖面水文資訊。當水下滑翔機浮出水面時,從機尾露出的深海型天線會接收GPS訊號,確定自身所在經緯度座標;並透過銥衛星通訊,與陸地控制站雙向溝通,回傳寶貴的調查資料,並取得新的航行指令。

目前此一水下滑翔機之原型機已於深水池完成浮力引擎的測試實驗,且成功在墾丁南灣以及小琉球海域完成數次沉降往返之滑翔測試,未來將在勵進研究船或新海研一、二、三號研究船上正式執行任務。

標籤
相關文章

TI單晶片方案支援四種無線電標準

2010 年 02 月 12 日

Monitech免安裝追蹤系統採用泰利特技術

2012 年 09 月 17 日

安捷倫GNSS軟體協助伽利略衛星訊號測試

2012 年 10 月 14 日

安立知提供手持式頻譜分析儀原子鐘選配

2014 年 03 月 26 日

安盟舉辦無線連接裝置產線測試技術講座

2014 年 12 月 30 日

u-blox GPS模組內建於長天科技運動型產品

2014 年 09 月 15 日
前一篇
雲端化勢在必行 2022工業物聯網生態再進化
下一篇
三星4nm EUV製程Exynos 2200處理器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