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戰5G市場 電信商借AI強化競爭力

作者: 盧佳柔
2018 年 03 月 23 日

人工智慧(AI)平台無疑開啟另一波5G殺手級應用。從4G到5G的演進過程,不僅是網路的複雜性更高,其須管理的設備裝置與種類也都隨之增加,因此需要有更智慧的人工智慧(AI)平台來協助電信商提升營運效率,同時打造新型態的商業應用模式。

台灣愛立信(Ericsson)副總經理暨技術長姚旦表示,4G時代通常是透過關鍵效能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KPI)來監控實際服務品質統計參數,以便觀察所提供服務之最真實原貌;不過到了5G的階段,除了網路流量暴增之外,更導入了像是網路切片、軟體定義網路(SDN)或網路功能虛擬化(NFV)等不同的技術,僅採用既有的傳統KPI網路行為分析,似乎無法完全滿足5G所需要的大資料量分析與新技術的支援,故需要AI平台與機器學習協助自動分析,建造更加智慧的網路,提升使用者經驗。

基於此,愛立信積極為電信商量身打造專用的AI專家分析系統–EEA(Ericsson Expert Analytics)。姚旦談到,愛立信與業界其他公司如Google、IBM、Microsoft等企業主力發展AI平台著重點不同,而這些平台可適用於任何產業;愛立信則專注於開發最適合通訊領域的AI和機器學習技術。

姚旦表示,當5G走向更高頻發展時,亟需要更多的基地台覆蓋,以台灣來說,需要將近10~20萬個基地台,而基地台讀回來的數據若沒有AI平台來判斷分析,這些大數據資料量將無用武之地。不過有了AI技術的導入,可滿足三種應用模式,包含更智慧地優化及管理網路、提升客戶體驗,以及因應不同客戶特性以達到精準行銷的作業,協助電信商打造更好的維運及行銷應用。

舉例來說,中國移動旗下的司馬大數據,透過電信商蒐集而來的行動網路資料,分析人口特徵、手機終端特徵、通訊社交特徵、外地出遊特徵、空間位置分布及APP使用行為,建立一套大數據系統。若有店家準備開新店,在尋求符合店面客群的證確位置,可以進入司馬大數據,輸入一些條件需求,進而由司馬大數據進行用戶數據、行動服務的比對,鎖定客群條件來提供開店建議的位置作參考。

值得一題的是,姚旦認為,未來電信商都應該朝著打造AI平台的方向前進,因為通訊在未來幾年就會跟電力一樣,與人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下世代的使用者產生的數據流量將會非常驚人,若電信商本身系統無AI的能力,將無法滿足未來龐大的數據分析及流量的需求。

標籤
相關文章

落實4G 中華電信LTE實測先開跑

2010 年 07 月 05 日

降低行動寬頻成本 EVO RAN勢力崛起

2011 年 05 月 31 日

加速4G普及 GTI制定TD/FDD-LTE互通標準

2011 年 07 月 15 日

EDA軟實力雄厚 安捷倫LTE量測面面俱到

2011 年 08 月 26 日

高通QRD搧風點火 大陸白牌死灰復燃

2012 年 06 月 20 日

調研:蘋果5G 手機2020 現身將直取龍頭?

2019 年 11 月 18 日
前一篇
智慧手機成長趨緩 5G為產業推動主力
下一篇
工研院IEK主任蘇孟宗專訪 AI促使產學密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