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衛星通訊理事會(APSCC)成立31年來,首度在台北舉行。此次年會匯聚來自全球超過20國的衛星與太空產業領袖、政策決策者與研究機構代表,聚焦低軌衛星商轉、AI通訊整合與產業合作新模式。攸泰科技作為東道主,不僅領銜首日主題演講,更以整合式關鍵任務衛星解決方案吸引國際關注。
APSCC主席Terry Bleakley表示,目前衛星通訊產業正在經歷一場重大變革。在過去,衛星通訊是一個封閉的行業,每一家衛星業者都有自己的軟硬體標準,A營運商使用的接收設備,無法與B營運商的衛星連線。但在3GPP將非地面波網路(NTN)列為行動通訊標準的一部分之後,衛星通訊產業都意識到,開放、互通與標準化將是大勢所趨,市場規模也會因此暴增。
在這個背景下,擁有半導體跟資通訊(ICT)產業鏈的台灣,將成為關鍵的合作夥伴。Bleakley分析,在封閉標準時代,市場規模小,設備需求量不大,因此衛星產業還可以用封閉系統的模式運作。但如果要面對開放的衛星生態環境,大規模量產精密設備並降低成本的能力,會變得十分重要。這正是台灣ICT產業的核心能力。事實上,APSCC的成員都對於和台灣供應鏈展開合作,有很高的期待。因為,在與台灣產業與政府部門對話的過程中,Bleakley對台灣產業界與政府單位的開放態度與透明,有相當深刻的印象。
作為APSCC的地主會員,趁著此次年會在台召開的機會,攸泰亦率領17位國際衛星公司高層組成的APSCC董事會成員,拜會經濟部產業發展署與數位發展部數產署,展開合作洽談。討論焦點包括台灣太空產業的中長期布局、國際合作框架、投資環境與產業推動政策。
攸泰科技董事長簡民智指出,台灣具備半導體、通訊與AI研發優勢,應積極串聯亞太及歐美太空產業鏈,從供應鏈升級至全球合作夥伴角色。攸泰在衛星地面終端、通訊閘道與AI運算方面有充分的整合經驗,不只可以用台灣的製造能量支援低軌衛星產業大規模商轉,也有能力針對不同應用場景,打造完整的解決方案。
攸泰本身就在APSCC 2025年會的展區上,以「Ubiquitous Connectivity」為主題,全面展示橫跨海、陸、空三大領域的衛星通訊創新成果,呈現AI與衛星整合應用的全貌。展出內容涵蓋相控陣列天線、Mobile Gateway、Marlin GMDSS,以及專為海事任務打造的控制電腦、圓形數位儀表板與4吋小型顯示器等強固型移動型裝置,皆可整合氣象、航跡、影像與即時通訊資訊,支援各類極端任務場景,展現台灣在衛星通訊系統整合上的實力與靈活度。
攸泰此次展出不僅凸顯在AI、通訊與任務系統整合的深厚實力,更體現其推動「關鍵任務通訊」標準化的決心。透過這套完整平台,攸泰讓AI不再僅是技術名詞,而成為實際支撐各行各業安全、效率與永續運作的核心引擎,展現台灣在全球衛星通訊生態系中的嶄新角色。
未來,攸泰將攜手政府與國際夥伴,打造具競爭力的衛星生態鏈,讓台灣從供應鏈支援國家轉型為「太空通訊核心節點」。這不僅是技術突破,更是台灣以創新思維與國際合作精神,邁向全球太空經濟樞紐的重要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