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振榮:台灣電子業升級 稅賦政策成關鍵

作者: 陳昱翔
2013 年 09 月 10 日

稅賦優惠政策將是台灣電子產業升級的關鍵動能。智融集團董事長施振榮9日在工研院第二屆院士會議中表示,儘管台灣電子產業早已具備跨領域整合創新及自主發展關鍵技術的能力,但仍須政府透過政策給予支持,例如提供更優惠的稅賦優惠或投資環境,才能加速台灣電子產界結構從追隨者轉型為創新者。
 




右為智融集團董事長施振榮,左為旺宏電子總經理盧志遠。



施振榮表示,儘管台灣電子產業曾經掌握到個人電腦時代的脈動,從而擁有在全球電子產業舉足輕重的地位,但現今卻錯估行動網路世代的情勢,導致搶占市場先機溜走,因此產業界須集思廣益為台灣電子產業開創新的道路,而稅率優惠則將是提升電子產業創投環境發展的關鍵之鑰。
 



施振榮進一步指出,稅率優惠能減輕新創公司初期的投資成本壓力,此舉有助於提升產業競爭力,並協助電子公司建立產業整合模式與跨領域的合作平台,甚至是與國內外關鍵夥伴進行合作,達到開拓市場的目標。
 



事實上,各國政府對於重點發展產業都有稅率優惠措施,如中國大陸政府對於半導體製造、晶片封測與IC設計等電子產業公司,皆給予電子公司獲利後的2年免稅優惠,推升中國大陸電子產業發展速度在近年來已愈來愈快。
 



旺宏電子總經理盧志遠表示,創新創業一直是台灣經濟發展向上的關鍵動能,但自2000年以來,台灣新創事業的家數與投資額皆呈現大幅衰退,此一市場發展警訊令人擔憂,也迫使台灣產業界亟需一個更有效率的合作平台。未來產學界須持續研究如何改善台灣創投環境,並將建議呈交給經濟部,才能驅動台灣電子產業發展擴大。
 



盧志遠認為,改善台灣電子產業創投環境並非一朝一夕可實現,但最有效率的方式即是由政府推出稅率優惠,甚至是重置產業資源;前者需要更多的溝通,才有機會讓立法院通過,而後者則須倚賴工研院持續積極推動衍生公司。例如台積電與聯電當初都是由工研院所衍生的公司,現今市場發展狀況都相當不錯。
 



據了解,工研院於2012年已成立八家衍生公司,2013年可望再增加十~十二家衍生公司,為台灣產業界注入新活水。此外,工研院亦攜手七家在美國矽谷發展的台灣公司,成立商業化諮詢委員會(CAC),為衍生公司提供市場分析、關鍵技術發展、投資成本考量與人才尋覓等方面的資訊。

標籤
相關文章

半導體材料掀革命 10nm製程改用鍺/III-V元素

2013 年 03 月 15 日

中低價手機成長迅猛 28奈米製程營收續飆高

2014 年 01 月 23 日

ADAS晶片可靠度攸關生死 奈米製程大舉採用仿真技術

2017 年 08 月 23 日

汽車產業加快導入先進製程 台積電推7奈米矽智財平台

2020 年 06 月 05 日

台積電要求設備商共同節能 減碳列入採購標準

2021 年 04 月 28 日

解析兩大科技巨頭的危與機:台積電和英特爾將在晶圓製造攜手合作?

2025 年 02 月 18 日
前一篇
凌華發表DSP-bas脈衝式運動控制卡
下一篇
CIMdata肯定PTC在中國PLM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