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在2021年對半導體供應鏈進行全面調查,試圖找出晶片供應鏈的瓶頸所在,但也引發美國政府強索企業機密的爭議。日前美國商務部正式公布該調查的結案報告,根據其對全球約150家企業進行的調查顯示,2021年底製造商的晶片庫存天數中位數僅剩5天左右,遠低於2019年的40天。
根據商務部所發表的報告,根據參與調查的企業所做的回報,與2019年相比,2021年晶片需求量的中位數增加了17%,但企業的晶片庫存天數中位數,卻從2019年的40天大幅下滑至5天。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警告,由調查結果可知,美國的半導體供應鏈十分脆弱,即使只有小幅度干擾,部分美國企業也可能面臨暫時關閉的局面。目前缺貨比較明顯的晶片種類包括傳統邏輯晶片、電源管理、影像感測器、射頻(RF)等類比晶片以及作為感測器和開關元件使用的光電晶片。在製程方面,受影響晶片不一定是採用最先進製程的晶片,使用40奈米到800奈米成熟製程生產的晶片,反而是短缺情況較為嚴重的晶片。該報告還稱,造成供應鏈瓶頸的最主要原因,似乎是矽晶圓產能不足,需要長期解決方案。
雷蒙多呼籲國會通過美國晶片製造法案(Chips for America Act),透過520億美元的補助計畫鼓勵美國本土的晶片製造活動。雖然這項法案已獲參議院通過,卻在眾議院卡關。
就在商務部發表供應鏈調查報告後,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旋即宣布,將推出名為《2022年美國競爭法》(The America Competes Act of 2022),以強化美國的半導體製造能力。佩洛西稱,這份長達2,900頁的法案將大力促進晶片投資,提高美國的製造與研究能力,並提升美國的競爭力和領導地位。
不過,眾議院的法案與參議院版本有不少出入,眾議院版本不包含用於技術和研究的1,900億美元撥款,但有一項450億美元的預算,專門用於增強供應鏈韌性和關鍵商品、工業設備的製造以及提高製造技術。這筆資金還可用於將製造設施遷出引發疑慮的國家,包括對美國構成重大經濟或國家安全威脅的國家。
眾議院預計將在台北時間農曆春節期間討論該議案。如獲得通過,參眾兩院領袖將展開磋商,以解決兩院法案版本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