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國際自動化展於20日開跑。在IT領域已經發酵的生成式AI話題,終於蔓延到工業自動化領域。現場各家機器手臂大廠紛紛展示搭載了AI功能的新一代機器人自動化方案,讓今年的自動化展宛如一場機器人專業展。而在琳瑯滿目的機器手臂背後,許多業者也同時展示了可協助客戶將生成式AI導入到生產現場所需的配套方案,大幅降低製造業採用AI的門檻。
傳統工業機器人業者如上銀、發那科(Fanuc)、ABB、愛普生(Epson)、Denso、安川(Yasukawa)、川崎重工(Kawasaki)、台灣那智不二越(Nachi Fujikoshi),以及協作型機器人達明、台灣庫卡(Kuka)、丹麥優傲(UR)都參與了本次展覽。不管是工業型機器人或協作型機器人,都將由AI驅動的應用功能,作為主要的展示重點。例如達明機器人就展示了當前話題最熱的人型機器人TM Xplore 1。該機器人搭載NVIDIA Jetson Orin 平台,可實現高效的AI推論及邊緣計算,移動方式則為輪式而非雙足行走,整台機器人具有22軸關節自由度,可以靈巧操作,做出接近人類的複雜動作,並能快速更換末端模組來滿足不同應用需求。
除了人型機器人之外,達明在AI機器視覺方面投入多年,深知AI應用要在工業現場落地,最大的挑戰在於收集模型訓練所需的資料集。因此,達明同時也在本屆自動化展中,展示了Auto AI Training技術,將資料標註的流程大幅自動化,並搭配簡單易用的使用者介面,讓產線人員也能輕鬆完成資料標註,並傳送到模型訓練伺服器。達明表示,這套解決方案可將AI視覺檢測的導入時間縮短90%,大幅降低導入門檻並加快生產線調整速度。
在機器手臂領域耕耘超過40年的愛普生,亦展示多項機械手臂解決方案,包括首次亮相的LS50四軸機械手臂搭配堆棧方案,以及生成式AI塗膠應用、AI鎖螺絲、CPU組裝解決方案、視覺對位貼合散熱片。生成式AI應用是愛普生本次參展的一大亮點,透過PEGAAi/PEGAVERSE人工智慧平台,愛普生將AI技術融入機械手臂自動化解決方案中,無需程式撰寫即可快速訓練AI模型,幫助企業輕鬆部署智慧化生產流程。搭配NVIDIA Omniverse虛實整合技術,生成式AI應用可實現虛擬工廠與實體環境的同步監控與管理,幫助企業快速識別問題並進行優化,特別適用於3C電子產業。而AI塗膠方案是運用AI Agent自主學習,不僅能提高生產良率,還可因應不同產品迅速調整對應參數,降低換線時間,讓塗膠運作更有效率。此外,針對筆記型電腦、手機組裝產線及汽車電子零件製造業等產業生產線,愛普生展示了AI鎖螺絲方案,結合機械手臂與伺服電動螺絲刀,除了滿足多數應用需求,還能支援即時扭力、角度、錯誤碼監控,確保鎖付品質的一致性。
專精於機器視覺的所羅門,則是將NVIDIA Jetson Thor與NVIDIA開源式視覺語言動作(VLA)模型Isaac GR00T N1.5,以及開源式機器人模擬平台NVIDIA Isaac Sim進行整合,成功開發出可由自然語言驅動的人形機器人模擬系統,並將在2025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中首度公開亮相。
該系統為台灣首見的NVIDIA Jetson Thor應用展示,其採用NVIDIA Jetson Thor、NVIDIA VLA模型GR00T N1.5與NVIDIA Isaac Sim,用戶僅需輸入如「撿起紅色罐子」等自然語言指令,可即時驅動人形機器人在虛擬環境中理解語意、辨識目標並完成動作模擬,大幅簡化訓練流程,加速從模擬到實體的落地應用。同時,所羅門也將展示透過穿戴式感測器訓練人形機器人學習動作的技術,其效果與效率皆優於傳統使用MR眼鏡的方式。
靈巧而且聽得懂人話的機器人,是許多投身機器人產業的工程師們所追求的中期目標,具備前述能力的人型機器人,則是終極願景。雖然我們距離人型機器人的大規模實用,可能還有一段距離,但從這次自動化展上,各家機器人廠商所端出的展示內容來看,我們距離中期目標,應該只差一小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