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AI與物聯網應用開發論壇特別報導

邊緣AI運算加速智慧落地 嵌入式系統引領創新應用

作者: 吳心予
2024 年 09 月 30 日

隨著生成式AI技術快速崛起,邊緣運算的需求日益成長。嵌入式系統和物聯網應用正在全面AI化,並廣泛應用於智慧家庭與工業自動化等領域。為了滿足這些需求,新一代MCU、NPU和MPU解決方案應運而生,為創新應用提供低功耗且彈性的設計支援。另外,程式碼驗證工具,也協助開發人員使用AI生成程式的同時,確保程式碼的品質。

意法半導體技術行銷經理張世昌表示,邊緣AI比雲端運算更省電,也能降低資料外洩風險,長期受到市場歡迎。智慧邊緣裝置的設計仰賴MCU提供算力, 產品設計可以採用AutoML等工具,加速開發流程。

低功耗MCU助攻邊緣AI

Ambiq品牌行銷暨投資人關係副總裁Charlene Wan(圖1)觀察,隨著2023年ChatGPT問世,每個產業和領域都爭相加入生成式AI的開發,期望透過AI 增加企業的競爭力。但是在生成式AI第一波的熱潮平息後,企業面臨兩個關鍵的挑戰。首先是執行生成式AI,需要的電力超出企業可負擔的範圍。其次,生成式AI到目前為止明確的商業用途不多,尚未出現可以長期帶來營收的前景。有潛力的產品問世後,可能因為耗電問題而難以受到市場青睞。

圖1 Ambiq品牌行銷暨投資人關係副總裁Charlene Wan觀察,生成式AI有潛力的產品問世後,可能因為耗電問題難以受到市場青睞

同時,若是生成式AI應用只能依賴雲端運算,網路連接的條件也可能限制應用場景。因此生成式AI應用走向邊緣運算,邊緣推論的可用性高、低延遲、安全、耗電下降,還可以強化個人化經驗。

邊緣A I裝置的設計目標之一,即是盡可能降低功耗。Ambiq業務總監Eric Chu(圖2) 說明,因此Ambiq透過SPOT技術,開發超低功耗MCU,以支援邊緣裝置的低功耗需求。透過上述技術,MCU核心的工作電壓只需要0.5~1.2V。超低工作電壓可以為產品省電,設計上則可能遇到電壓太接近臨界值,開發人員擔心電壓容易受到雜訊干擾。Ambiq則提供AI SDK環境,供開發人員測試。

圖2 Ambiq業務總監Eric Chu說明,Ambiq透過SPOT技術,開發超低功耗MCU

驗證工具把關AI程式

IAR Systems資深技術經理FAE蔡本中(圖3)指出,目前AI工具可以協助工程師寫程式。工程開發人員使用AI工具設計程式,在AI完成程式後,需要自行確保程式碼的品質,包含是否符合工規或車用等標準規範。

圖3 IAR Systems資深技術經理FAE蔡本中建議程式開發人員透過驗證工具,確認程式碼品質

此外,工程師使用AI工具的同時,也要具備修改程式的能力。因為AI工具的目標只有寫出功能,不一定能提供穩定的程式碼品質。因此除了使用AI工具生成程式碼,蔡本中建議開發人員同步透過驗證工具,在寫程式的過程中逐步確認程式碼品質,以及程式碼是否符合產品所需的標準規範,藉此有效避免程式碼完成後,耗費大量時間除錯。

NPU實現TinyML彈性

在邊緣AI發展腳步加快之後,TinyML未來的市場需求也將快速成長。Ceva資深客戶服務及應用工程師李承翰(圖4)指出,智慧邊緣裝置需要具備音訊與視覺辨識功能,像是偵測使用者生理訊號等應用。智慧家電產品可能安裝感測器,用來偵測環境溼度與溫度的變化。

圖4 Ceva資深客戶服務及應用工程師李承翰提及,TinyML現階段需要克服模型不斷更新的挑戰

目前TinyML應用的挑戰之一,是幾乎每個月市場上都會出現新的AI模型。根據不同的應用需求,開發人員可能需要重新訓練模型,耗費大量的時間與成本。而如果採用較有彈性的設計方案,例如採用專門執行TinyML,且可以彈性是用不同模型的NPU,來取得客製化NPU或MCU,並根據客戶的MAC需求採用最新的機器學習資料類型,就能更新AI模型的彈性。

設計邊緣AI產品,離不開低功耗與彈性的設計需求。市場上多元的MCU產品線,以及供應商針對AI應用提供的開發工具,都能協助開發人員持續創新。

》想看更多內容?快來【免費加入會員】【登入會員】,享受更多閱讀文章的權限喔!
標籤
相關文章

多元感測應用熱燒 九軸MEMS卡位戰開打

2012 年 09 月 24 日

搶進Win 8供應鏈 MEMS業者力爭微軟認證

2012 年 12 月 10 日

瞄準可調光LED照明 驅動IC廠競推高整合方案

2013 年 04 月 18 日

IAR亞太區副總裁Kiyo Uemura:致力優化程式碼與系統安全性

2023 年 07 月 20 日

聽覺體驗邁入全新境界 AI/LE Audio玩轉音訊新可能(2)

2024 年 05 月 28 日

AI帶動PSU規格升級 意法數位電源方案蓄勢待發

2025 年 03 月 21 日
前一篇
2030年蜂巢式物聯網連線數量可望超越62億
下一篇
生成式AI引發效能短缺 矽光子提前登板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