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執行長:軟體決定下一代行動平台成敗

作者: 黃繼寬
2009 年 09 月 23 日

軟體生態系統(Ecosystem)已成為新一代行動通訊處理器脫穎而出的重要關鍵。隨著先進半導體製程的開發成本急遽攀升,加上電晶體漏電流改善成效有限,摩爾定律為行動通訊處理器所帶來的尺寸與功耗效益已逐漸式微,反倒是第三方軟體支援的重要性日益突顯。
 




安謀國際執行長Warren East認為,軟體實力對行動通訊產業發展的影響力,已有超越摩爾定律的態勢。



安謀國際(ARM)執行長Warren East指出,雖然從技術研發的立場來看,摩爾定律或許還會延續一段時日,但若從行動通訊應用的本位出發,業界很快就會遇上可攜式應用所設下的功率預算限制。根據國際半導體技術發展藍圖(ITRS)的估算,隨著先進半導體製程技術從65奈米推進到45奈米,晶片設計人員雖然多出一倍電晶體資源可供利用,但由於漏電流等物理現象的存在,電晶體的耗電量事實上只下降了40%左右。因此整體來說,晶片的功耗已呈現不減反增的局面,且此一趨勢將隨著製程技術越先進而更形惡化。
 



然而,在手機等可攜式應用中,系統功耗有其不可逾越的上限。為了有效控制功耗,許多行動處理器的開發者已開始刻意控制晶片設計中所使用的閘極數量。換言之,晶片供應商已無法完全利用到製程技術提升所創造出來的額外電晶體。
 



這些無法被利用的電晶體資源,ITRS以物理學中的暗物質(Dark Matter)比喻,稱為Dark Silicon。ITRS預估,在晶片設計中,Dark Silicon占據的晶片面積將越來越大,最終在22奈米世代大幅超過有效電路面積。因此East認為,摩爾定律即使繼續往前推進,行動處理器供應商導入最尖端製程所能帶來的實質效益,也只會越來越低。
 



然而,對半導體元件供應商而言,即便摩爾定律光環不再,也不表示產業再也無法創新。East舉蘋果(Apple)iPhone的廣告為例指出,消費者想要的是服務與應用,不是晶片中整合了多少電晶體、處理器運行時脈等技術規格。消費者對智慧型手機的期待,其實不外乎是各種多媒體應用或是找路、找提款機等應用軟體功能。因此,軟體對於下一代行動平台的成敗,無疑將扮演越來越關鍵的角色,這也是ARM近年來大力強化軟體合作夥伴陣容的動機所在。

標籤
相關文章

RISC-V羽翼漸豐 開源硬體生態系跨大步

2016 年 11 月 17 日

揪團搶攻AIoT商機 台灣RISC-V聯盟成軍

2019 年 03 月 08 日

人臉辨識漸受重視 GPU角色日益吃重

2016 年 01 月 20 日

瞄準雲端設備客製需求 可配置開發平台趁勢起

2014 年 10 月 09 日

搶攻物聯網應用商機 意法新系列微控制器亮相

2016 年 11 月 24 日

8/32位元MCU分頭進擊 16位元MCU市場逐漸萎縮

2018 年 01 月 08 日
前一篇
恩智浦45奈米機上盒SoC強打HD市場
下一篇
英特爾首款22nm可運作晶片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