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韓半導體製造強 但日本掌控材料核心命脈

SK海力士稱霸高頻寬記憶體(HBM)市場,台積電獨佔先進製程晶圓代工。然而,亮眼的市佔率背後,台韓兩大製造強權卻面臨著相似的結構性課題:對日本高階材料與精密設備的深度依賴。從HBM生產所需的關鍵化學品,到先進製程不可或缺的特用材料,供應鏈的命脈,很大程度仍掌握在日本企業手中。...
2025 年 09 月 01 日

手機/汽車雙引擎帶動 UWB定位捲土重來

與一般無線射頻技術不同,超寬頻(UWB)技術是使用低功率、極大波段頻寬來收發無線電波的技術,具有能實現高精度測距、測向的特點,也可以用來傳輸資料。這項特性使UWB技術曾一度往資料傳輸應用發展,但由於標準化進程不順利,歷經多年波折後,才重新鎖定感測應用。...
2025 年 09 月 01 日

NVIDIA RTX PRO搶灘企業市場 迎戰客製化晶片浪潮

單日吸引迪士尼、鴻海科技集團、台積電、現代汽車集團、禮來、SAP、日立七大全球企業宣布採用,NVIDIA RTX PRO 6000 Blackwell伺服器版GPU的市場爆發力令人驚豔。當企業AI採用率從去年的55%激增至75%,資料中心GPU市場規模預期2025年突破400億美元大關時,NVIDIA每一步棋都攸關未來市場版圖的變化。...
2025 年 08 月 31 日

超大規模/現場部署/代管/邊緣 AI資料中心架構多樣化演進

AI對運算資源的極度渴求正在重塑基礎架構,業界也正努力解決電力、擴充性和效率等需求。這促使了大量投資湧入,以重新配置資料中心架構。問題的癥結在於創造智慧需要巨大的運算能力。隨著AI的複雜度每年都以幾個數量級的速度增加,資料中心必須快速擴充。從這個角度來看,需求的成長速度非常驚人,預計到2027年,AI工作負載所消耗的能源將超過阿根廷全國的用電量。...
2025 年 08 月 29 日

3GPP標準持續推進 6G網路雛形浮現

AI浪潮席捲整個科技產業,正在發展中的6G行動通訊技術,也將深受AI的影響。在AI的輔助下,6G網路不僅將具有更高的通訊性能與訊號覆蓋,同時還會具有環境感知、運算任務分配等傳統通訊網路所不具備的超能力。...
2025 年 08 月 29 日
圖2 博世力士樂展出的智慧驅動系統解決方案,顛覆了液壓系統只適合低精度、大扭力應用的傳統印象。圖為用液壓單元驅動精準驅動時鐘指針的應用展示

機器人技術為AI添手腳 自動化展預見智造未來

台北國際自動化展於20日開跑。在IT領域已經發酵的生成式AI話題,終於蔓延到工業自動化領域。現場各家機器手臂大廠紛紛展示搭載了AI功能的新一代機器人自動化方案,讓今年的自動化展宛如一場機器人專業展。而在琳瑯滿目的機器手臂背後,許多業者也同時展示了可協助客戶將生成式AI導入到生產現場所需的配套方案,大幅降低製造業採用AI的門檻。...
2025 年 08 月 28 日
感測器是實現生物化學製程革命的關鍵技術

結合科技量能與領域知識 生物/化學製造改頭換面

生物與化學製程是生產許多生活必需品不可或缺的關鍵技術,從化妝品、洗衣劑到必備食材和救命的藥劑,都離不開生物與化學製程。若能讓這些製程變得更有效率和智慧化,我們就能以更平價和永續的方式製造更高品質的終端產品。結合頂尖的晶片技術、人工智慧(AI)和人類的在生物、化學領域累積的專業知識,我們將有機會徹底改造其生產方法。...
2025 年 08 月 27 日

利潤率危機重創AMD 軟體護城河難以跨越

8億美元庫存減值、毛利率暴跌至40%、桌面GPU市場份額創歷史新低。AMD第二季財報猶如一記重拳,打破市場對其挑戰輝達霸權地位的樂觀預期。當輝達享有56%的淨利潤率時,AMD僅能勉強維持6%,這不只是數字差距,更暴露出兩家公司在AI晶片競爭中的根本差異。...
2025 年 08 月 23 日

數據中心業務吃香喝辣 NVIDIA可能將雞肋DGX Spark外包

原定7月上市的Nvidia DGX Spark至今仍未正式開賣。 這台被黃仁勳譽為「AI民主化」關鍵產品的個人AI超級電腦,從年初CES展示的Project DIGITS到3月GTC正名DGX Spark,始終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市場傳出各種延遲理由:GB10晶片良率不穩、供應鏈瓶頸、軟體整合進度落後、ARM生態尚未成熟等。但深入分析這些表面問題後,一個更深層的商業邏輯正在浮現:Nvidia對這塊微薄利潤市場的戰略猶豫,才是真正的癥結所在。...
2025 年 08 月 18 日

技術架構具共通性 智慧機器人與自動駕駛發展應同步

根據摩根士丹利預測,2050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4.7兆美元,而自動駕駛技術市場同樣快速成長。從市場現況觀察,特斯拉、Wayno以及相關產業都大規模地在車輛、機器人等領域開發和部署自主運作系統,採用類似,甚至相同的視覺和AI規劃技術架構。...
2025 年 08 月 18 日

從虛擬訓練到精密控制 智慧機器人商業化開啟新篇章

18個月前,人形機器人還被視為科幻電影中的遙遠想像;18個月後,特斯拉Optimus開始量產準備,中國優必選Walker S1進入商用測試,挪威1X的NEO家事機器人準備試產。 從概念原型到量產商用,這個跨越只用了不到兩年時間。更震撼的是:機器人大型語言模型市場預估將從2025年的194億美元暴增至2028年的1000億美元,複合成長率達48.2%。...
2025 年 08 月 18 日

Skymizer創辦人暨技術長唐文力:低運算密度高頻寬駕馭GAI

人工智慧(AI)時代,運算元件的效能重點,從算力進化到運算密度(Arithmetic Intensity),運算密度越高可以更有效率的處理模型的資料,台灣發展軟體科技(Skymizer)十多年前從編譯器軟體起家,近年設計出可以最有效率處理大語言模型的LPU(Language...
2025 年 08 月 1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