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戰碳有價時代 半導體廠節能多管齊下(2)

全球氣溫和減碳議題的討論熱度同步升高,隨著半導體廠用電量持續成長,業者需要兼顧減碳要求,才能在淨零浪潮中站穩腳步,甚至進一步發掘全新商業機會。 製程化學品秀新招 異丙醇開啟循環經濟 (承前文)面對減碳壓力,半導體廠除了可以導入能源管理系統並提升自動化等級實現關燈工廠,製程中所使用的化學品也暗藏減碳契機。LCY李長榮電子材料事業處副總經理陳立言(圖5)說明,異丙醇同時具備清水性及疏水性的特色,使其適合用作半導體製程中的清洗劑,而隨著製程節點持續微縮,異丙醇的用量也同步提高,例如三奈米的異丙醇用量便大概是五奈米的1.3倍。...
2024 年 11 月 29 日

中國EV/AI發展現優勢 政策大力支援見效(1)

中國透過大量傾銷與政府補貼方式,在電動車領域獲得高度市占,AI技術研究與專利數目攀升。目前該趨勢延伸至半導體成熟製程的領域,台灣業者應高度關注中國如何發展先進產業,提早規畫因應策略。 目前中國政府大力推動技術自主,對全球與台灣產業帶來不小的威脅。中國透過大量傾銷與政府補貼方式,在太陽能、電動車、機器人領域獲得高度市占。目前該趨勢延伸至半導體成熟製程的領域,台灣業者應高度關注中國如何發展先進產業,提早規畫因應策略。...
2024 年 11 月 18 日

中國EV/AI發展現優勢 政策大力支援見效(2)

中國透過大量傾銷與政府補貼方式,在電動車領域獲得高度市占,AI技術研究與專利數目攀升。目前該趨勢延伸至半導體成熟製程的領域,台灣業者應高度關注中國如何發展先進產業,提早規畫因應策略。 (承前文)中國電動車也受益於生態系統的支持,包括從中國大學和研究機構進行的研發品質,到本地供應商深厚的在地生產能力。近年來,中國有關電動車和電動車電池的科學出版物的數量和品質顯著提升。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發現,中國機構發表的有關電池的高影響力出版物占65.4%,大大超過美國的11.9%。而且,正如ASPI所寫,中國科學院在關鍵技術追蹤資料集中表現出色。它在八項能源和環境技術中的六項中處於領先地位,並且排名第一。同時,中國企業在電力推進領域的全球專利份額從2010年的2.4%增加到2020年的26.9%,成長了11倍。...
2024 年 11 月 18 日

u-blox CEO Stephan Zizala:數位轉型挑戰AIoT解題

在萬物聯網與人工智慧的風潮之下,各類電子裝置持續強化聯網與智慧功能,協助人們面對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與資源短缺、人口與社會變遷、都市化(Urbanization)、數位轉型(Digital...
2024 年 11 月 18 日

GAI引發數據安全新挑戰 軟體院扮第三方助企業AI轉型

生成式人工智慧(GAI)應用席捲全球,為產業界帶來不同於以往的機會與挑戰。資策會軟體技術研究院院長蒙以亨表示,軟體院透過與學界的密切合作,關注前瞻趨勢、先進的軟體工程,以及相應的安全問題。 資策會軟體技術研究院院長蒙以亨...
2024 年 11 月 15 日

汽車Tier 1加速三電轉型 ADAS/車聯網齊頭並進(1)

隨著電動車市場的快速增長和智慧汽車技術的日益成熟,全球汽車產業正朝著綠色化與智慧化發展。電動車市場的擴張不僅受到環保法規的推動,也因消費者對於永續交通工具理念的認同,進一步帶動交通革新。然而,在新能源政策補貼逐漸退場,及中國新能源車產業走入淘汰賽的局勢下,2024年新能源車市場走入冷淡期,Tier...
2024 年 11 月 11 日

汽車Tier 1加速三電轉型 ADAS/車聯網齊頭並進(2)

隨著電動車市場的快速增長和智慧汽車技術的日益成熟,全球汽車產業正朝著綠色化與智慧化發展。電動車市場的擴張不僅受到環保法規的推動,也因消費者對於永續交通工具理念的認同,進一步帶動交通革新。然而,在新能源政策補貼逐漸退場,及中國新能源車產業走入淘汰賽的局勢下,2024年新能源車市場走入冷淡期,Tier...
2024 年 11 月 11 日

量子運算時勢所趨 台灣量子人才培育當務之急

運算是近兩年內最受業界關注的話題之一,除了伺服器運算,在人工智慧(AI)運算設備的效能逼近極限、散熱問題難解,同時量子運算領域的研究成果亮眼之下,量子電腦也成為市場的焦點。量子電腦可以快速分析複雜的問題,但是現階段量子電腦研究受限於量子位元不足,分析的錯誤率較高,業界在技術研發與商品化方面,還有努力的空間。...
2024 年 11 月 08 日

台半導體/製造業助攻量子電腦 預約下世代產業競爭力

半導體產業在晶片效能需求持續飆升的趨勢下,後摩爾時代也將面臨物理極限。大型語言模型(LLM)等人工智慧(AI)應用的運算效能需求,每年翻倍成長。各國在AI領域不只比拚技術,更陷入算力的軍備競賽:擁有大量算力的國家,更有機會在AI技術的研發上領先。量子運算擅長處理大量資料,具備優異的平行運算能力,可以快速運算多個結果,而且沒有大量耗能與散熱問題,因此近期受到市場關注。...
2024 年 11 月 08 日

台廠加快腳步追上量子商機 儲備十年後的競爭力

在生成式人工智慧(AI)應用發酵後,伺服器的運算效能逐漸追不上AI的需求,龐大的電力與散熱負荷也成為難題。 量子運算技術與量子電腦以不同於矽基晶片的運算架構,打造全新的次世代運算版圖。量子運算在運算效能與資安兩大面向,成為受產業矚目的新星。未來所有的技術、科學研究也可望得益於量子運算技術,加速技術研發效率。因此,量子運算成為各國下一階段在科技領域競爭的重點技術,更將為半導體與製造產業帶來新的機會。台灣廠商作為量子領域的後進者,需要積極培育人才並透過跨領域投入,加快腳步跟上新商機。...
2024 年 11 月 07 日

AI資料中心搶電大作戰 高效能源/散熱模擬來支援(1)

全球ESG要求日趨嚴格,加上生成式人工智慧(AI)技術快速發展,資料中心正面臨嚴峻的能源效率和碳排放挑戰。 為協助AI資料中心因應能源挑戰,產業界積極推動各種創新半導體與IT技術方案,包括更低功耗的處理器、更高能效的電源晶片與功率元件、浸沒式冷卻(Immersion...
2024 年 11 月 05 日

AI資料中心搶電大作戰 高效能源/散熱模擬來支援(2)

全球ESG要求日趨嚴格,加上生成式人工智慧(AI)技術快速發展,資料中心正面臨嚴峻的能源效率和碳排放挑戰。 冷卻系統攸關資料中心安全/效能 (承前文)在高效能運算發展飛快之際,散熱成為AI資料中心難解的課題。柏斯托(Perstorp)潤滑油業務發展總監曾偉銓(圖5)認為,全球企業積極投資與建立資料中心,為環境帶來負擔,也增加大量的電力需求。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統計,2021年資料中心用電占全球用電的1.5~2%,並預估2030年可能達到8%。同時,預計2040年資料中心造成的碳排,將會占全球碳排的14%。因此,從用電與環境永續的角度切入,提高資料中心與各項AI運算設備的能源使用效率勢在必行。...
2024 年 11 月 0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