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新應用層出不窮 顯示驅動IC機會眾多

隨著顯示技術的進步,顯示驅動IC(DDIC)的需求也在發生變化。OLED技術的普及、高解析度顯示的需求增長,以及整合度的提高,都對顯示驅動IC提出了更高規格的要求。從高階可摺疊手機顯示器到車用整合顯示器,這些新興應用不僅推動了顯示驅動IC技術的創新,也帶來了豐富的市場機會。...
2025 年 04 月 02 日

大客車電氣化/智慧化同步推進 成運董事長吳定發:智慧綠色公共運輸趨勢不變

雖然川普2.0時代正式到來,對全球政治風向帶來極大反轉,但有些科技發展趨勢並未因川普2.0的到來而轉變。例如交通運輸的電氣化與智慧化,就沒有見到翻轉跡象,廣義的電動小客車(包含純電池車、插電混和動力車)銷量仍持續成長。...
2025 年 04 月 01 日

GAI賦能製程再進化 機器人自主運行前景可期

生成式人工智慧(GAI)正在推動智慧製造的發展格局,成為企業追求數位轉型與生產效率提升的重要技術。自OpenAI開啟GAI熱潮以來,不僅技術迭有突破,更全面顛覆現代人的工作模式,即使在高度專業的工業製造領域,藉由GAI協助進行決策,在生產流程設計與自動化控制方面亦可有所發揮。近期DeepSeek的出現,更讓應用的門檻有機會降低,使企業得以可負擔的成本導入GAI,推動產業應用的普及。...
2025 年 04 月 01 日

5G/WiFi無痕匯流 重塑企業無線網路

高科技製造業邁向數位轉型的過程中,必須確保多種異質網路通訊技術得以整合,以達到靈活性、安全性與可管理性。 瑞擎數位技術長王騰嶽表示,不論聯網裝置透過何種網路通訊技術溝通,企業IT都要具備可視性能力,才得以進行持續監控並維持正常運行...
2025 年 04 月 01 日

SASE雲平台守護製造業聯網安全

在製造業積極引進AI應用邁向智慧化之際,資安防護機制的角色越來越關鍵。 Cato Networks資深架構師宋建宏指出,Cato SASE為全球佈局的製造業提供了靈活且安全的架構,以最佳化遞送效能保障營運業務穩定運行...
2025 年 04 月 01 日

雲服務打造AI驅動製造藍圖

在邁向智慧化的進程中,全球製造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智慧製造的核心在於資訊技術(IT)與營運技術(OT)的深度融合。 銓鍇國際解決方案部雲端顧問鍾文哲表示,製造業的升級轉型將更加依賴數據驅動,企業可善用雲端與AI技術,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贏得競爭力...
2025 年 04 月 01 日

電網互動式UPS整合儲能 穩定調節供電助力智造轉型

生成式人工智慧(AI)、量子運算等新興科技正迅速推動產業升級,而這一切的發展都仰賴穩定且充足的電力供應。伊頓(Eaton)透過電網互動式UPS(EnergyAware)技術,提供高效能電力解決方案,不僅能保護關鍵設備不受電力中斷影響,更能協助企業建置微電網,提升能源韌性,並透過儲能技術優化電力使用,以降低電費支出與碳排放。...
2025 年 04 月 01 日

企業級SASE安全瀏覽器 兼顧生產力與防護勒索竊密

高科技製造業正當積極發展數位化轉型之際,面臨的資安挑戰亦日趨嚴峻。Palo Alto Networks為現代化企業應用需求打造的安全存取服務邊緣(SASE),提供專屬瀏覽器Prisma Access Browser,讓任何人、任何裝置、在任何地點存取機敏資料,皆得以實施控管,有效保護營業秘密。...
2025 年 04 月 01 日

克服量子運算破解加密危機 PQC守護憑證與機密資料

量子運算技術突飛猛進,也使全球資安環境迎來重大變革。近年來,量子技術的突破使得傳統加密演算法面臨潛在威脅,由於量子電腦運算能力不斷提升,導致RSA與ECC等非對稱加密技術可能在短時間內被破解。 Thales資安顧問沈宗享提醒,量子時代的來臨已成定局,企業應立即採取行動,盤點目前使用的加密演算法,以確保未來的競爭力與合規性...
2025 年 04 月 01 日

資料保護策略軟硬整合 智造現場/研發/韌性全到位

在數位轉型的浪潮下,製造業正積極發展工廠自動化與人工智慧(AI)應用,龐大的資料量需要更有效率的儲存與備份策略,才能確保生產運營的穩定性與營運數據的安全性。 Synology業務經理莊濟任表示,進入到AI時代,資料儲存與保護可說是企業數位轉型成功的關鍵要素,善用工具輔助管理將有助於確保營運韌性...
2025 年 04 月 01 日

AI賦能引爆生產力與營運效率

當前製造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人力短缺挑戰。無論是高齡化社會帶來的勞動力減少,還是市場競爭導致的人才流動加劇,企業都必須思考如何利用新技術提升生產力、加速數位轉型,甚至在不增加人力成本的前提下,實現更高的營運效率。...
2025 年 04 月 01 日

供應鏈基礎搭配政策東風 台灣電巴走向全世界

交通載具電氣化,為有意進軍汽車應用的台灣電子供應鏈,創造出彎道超車的機會,再加上各國政府祭出政策誘因,兩者合力,讓台灣的電動大客車產業鏈,有了走向全世界的天時、地利與人和。 大客車電氣化與智慧化,是實現低碳公共運輸與安全公共運輸的兩大支柱。然而,由於客運業是對成本相當敏感的產業,因此,大客車製造商必須在兼顧成本競爭力的前提下,同時達成電氣化與智慧化兩項目標。...
2025 年 03 月 3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