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PP標準持續推進 6G網路雛形浮現

AI浪潮席捲整個科技產業,正在發展中的6G行動通訊技術,也將深受AI的影響。在AI的輔助下,6G網路不僅將具有更高的通訊性能與訊號覆蓋,同時還會具有環境感知、運算任務分配等傳統通訊網路所不具備的超能力。...
2025 年 08 月 29 日
圖2 博世力士樂展出的智慧驅動系統解決方案,顛覆了液壓系統只適合低精度、大扭力應用的傳統印象。圖為用液壓單元驅動精準驅動時鐘指針的應用展示

機器人技術為AI添手腳 自動化展預見智造未來

台北國際自動化展於20日開跑。在IT領域已經發酵的生成式AI話題,終於蔓延到工業自動化領域。現場各家機器手臂大廠紛紛展示搭載了AI功能的新一代機器人自動化方案,讓今年的自動化展宛如一場機器人專業展。而在琳瑯滿目的機器手臂背後,許多業者也同時展示了可協助客戶將生成式AI導入到生產現場所需的配套方案,大幅降低製造業採用AI的門檻。...
2025 年 08 月 28 日
感測器是實現生物化學製程革命的關鍵技術

結合科技量能與領域知識 生物/化學製造改頭換面

生物與化學製程是生產許多生活必需品不可或缺的關鍵技術,從化妝品、洗衣劑到必備食材和救命的藥劑,都離不開生物與化學製程。若能讓這些製程變得更有效率和智慧化,我們就能以更平價和永續的方式製造更高品質的終端產品。結合頂尖的晶片技術、人工智慧(AI)和人類的在生物、化學領域累積的專業知識,我們將有機會徹底改造其生產方法。...
2025 年 08 月 27 日

【國防科技專題】技術即戰力 開發者如何貢獻智慧防衛策略?

現代戰爭的樣貌,早已從過去前線士兵的駁火,轉向資訊與科技主導的「虛擬戰場」。包括無人機、感測網路、人工智慧(AI)與邊緣運算等科技的運用,使得今日的戰爭更偏向是演算法與感測器的較量,而非單純的火力對陣。在這樣的態勢下,累積科技技術實力,並運用新興科技來建立可嚇阻潛在敵人入侵的「威懾」(deterrence)力量,會是今日國防策略的重點。...
2025 年 08 月 27 日

利潤率危機重創AMD 軟體護城河難以跨越

8億美元庫存減值、毛利率暴跌至40%、桌面GPU市場份額創歷史新低。AMD第二季財報猶如一記重拳,打破市場對其挑戰輝達霸權地位的樂觀預期。當輝達享有56%的淨利潤率時,AMD僅能勉強維持6%,這不只是數字差距,更暴露出兩家公司在AI晶片競爭中的根本差異。...
2025 年 08 月 23 日

數據中心業務吃香喝辣 NVIDIA可能將雞肋DGX Spark外包

原定7月上市的Nvidia DGX Spark至今仍未正式開賣。 這台被黃仁勳譽為「AI民主化」關鍵產品的個人AI超級電腦,從年初CES展示的Project DIGITS到3月GTC正名DGX Spark,始終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市場傳出各種延遲理由:GB10晶片良率不穩、供應鏈瓶頸、軟體整合進度落後、ARM生態尚未成熟等。但深入分析這些表面問題後,一個更深層的商業邏輯正在浮現:Nvidia對這塊微薄利潤市場的戰略猶豫,才是真正的癥結所在。...
2025 年 08 月 18 日

技術架構具共通性 智慧機器人與自動駕駛發展應同步

根據摩根士丹利預測,2050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4.7兆美元,而自動駕駛技術市場同樣快速成長。從市場現況觀察,特斯拉、Wayno以及相關產業都大規模地在車輛、機器人等領域開發和部署自主運作系統,採用類似,甚至相同的視覺和AI規劃技術架構。...
2025 年 08 月 18 日

從虛擬訓練到精密控制 智慧機器人商業化開啟新篇章

18個月前,人形機器人還被視為科幻電影中的遙遠想像;18個月後,特斯拉Optimus開始量產準備,中國優必選Walker S1進入商用測試,挪威1X的NEO家事機器人準備試產。 從概念原型到量產商用,這個跨越只用了不到兩年時間。更震撼的是:機器人大型語言模型市場預估將從2025年的194億美元暴增至2028年的1000億美元,複合成長率達48.2%。...
2025 年 08 月 18 日

Skymizer創辦人暨技術長唐文力:低運算密度高頻寬駕馭GAI

人工智慧(AI)時代,運算元件的效能重點,從算力進化到運算密度(Arithmetic Intensity),運算密度越高可以更有效率的處理模型的資料,台灣發展軟體科技(Skymizer)十多年前從編譯器軟體起家,近年設計出可以最有效率處理大語言模型的LPU(Language...
2025 年 08 月 18 日
亞馬遜旗下的Kuiper,已開始將低軌衛星發射至軌道

各國全力發展主權衛星星系 台美合作跨出重要一步

2025年5月,台灣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國科會)宣布,正與美國亞馬遜(Amazon)旗下Kuiper合作,攜手推動台灣低軌衛星建設計畫,象徵台灣邁入自主建構低軌星系的新階段。此合作不僅將導入先進的衛星通訊技術,也將整合台灣資通訊產業供應鏈,進一步強化太空產業自主能量。...
2025 年 08 月 15 日

寬能隙功率元件擁抱新藍海 GaN/SiC深化AI/高速充電應用

在AI資料中心、5G/6G、電動車與再生能源等高科技應用推動下,產業對高能效與高電壓架構的需求持續攀升,寬能隙功率半導體如碳化矽(SiC)與氮化鎵(GaN),正快速成為推動未來科技發展的關鍵核心。 這類元件具備高速、高耐壓、低耗能等特性,成為替代傳統矽元件的最佳設計選擇,帶動電力電子技術的革新。然而,在實際導入產品設計與量產時,開發者仍面臨驅動設計、封裝散熱、EMI干擾與可靠度驗證等技術挑戰,亟需更深入的技術交流與產業合作。...
2025 年 08 月 15 日

告別純賣晶片時代 設計服務決定十年勝負

半導體產業正經歷一場深刻的商業模式轉型。博通2024年ASIC設計服務營收達80億美元,占據市場55%份額,而Marvell、聯發科、AMD、輝達等大廠也正急起直追,紛紛宣布擴大設計服務投入,從傳統的標準晶片銷售轉向客製化解決方案提供。這種從「賣產品」到「賣服務」的策略轉移,正在重新定義晶片廠商的核心競爭力。...
2025 年 08 月 1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