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綠電供電穩定性 儲能產業加速能源轉型

因應全球減碳趨勢,綠色再生能源成為各國電力部門近年開發新能源的重點,發電比重也持續提升,但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之間歇性對供電穩定與調度帶來挑戰,而儲能技術因能平衡再生能源發電不穩定的狀態而受到重視,其中又以電化學儲能之發展最為關鍵。在此波浪潮下儲能市場隨著再生能源的發展而成長,各國或地區陸續推出針對儲能的激勵政策,推動儲能裝置容量成長,2020年全球市場累積裝置容量突破10GW,而2021年單年新增規模即超過10GW,顯示儲能產業的成長爆發力。...
2023 年 07 月 17 日

Wi-Fi 7終端產品上市在即 掌握審驗重點方可抓住商機(1)

Wi-Fi 7導入Puncturing技術,又可運作在6GHz頻段,因此製造商產品出口世界各國時,需特別注意法規審驗議題。 在IEEE與Wi-Fi聯盟(Wi-Fi Alliance)的努力下,Wi-Fi...
2023 年 07 月 17 日

Wi-Fi 7終端產品上市在即 掌握審驗重點方可抓住商機(2)

Wi-Fi 7導入Puncturing技術,又可運作在6GHz頻段,因此製造商產品出口世界各國時,需特別注意法規審驗議題。 至於6425MHz~7125MHz,目前數位發展部將其劃定為行動通訊與免執照低功率無線電技術專用的實驗頻譜,使用者必須向NCC提出申請並獲得同意後才能使用。不過,數位發展部表示,會持續觀察國際頻譜動向與國內對免授權頻段的使用需求,再研擬頻譜規劃使用方向。...
2023 年 07 月 17 日

效能/功耗/AI推論一把罩 MCU實現AIoT多元應用(1)

AIoT裝置需求攀升,MCU就是實現智慧物聯的重要角色。面對終端裝置的智慧化需求,MCU供應商在低功耗設計以外,積極提供客戶可實踐智慧應用的平台與工具。 在人工智慧(AI)的應用熱潮下,物聯網裝置的智慧化需求攀升,而能夠實現智慧物聯網(AIoT)的重要角色就是MCU。面對終端裝置的智慧化需求,MCU供應商無不在低功耗設計以外,提供可實踐智慧應用的平台與工具。例如提供可執行AI模型的MCU,協助開發者結合TinyML的技術,在邊緣裝置效能與功耗有限的前提下,實現影像辨識或語音控制等智慧功能。...
2023 年 07 月 06 日

效能/功耗/AI推論一把罩 MCU實現AIoT多元應用(2)

AIoT裝置需求攀升,MCU就是實現智慧物聯的重要角色。面對終端裝置的智慧化需求,MCU供應商在低功耗設計以外,積極提供客戶可實踐智慧應用的平台與工具。 無人載具展現靈活視覺辨識應用 (承前文)MCU可以在終端裝置中,執行機器學習功能。國立中興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蔡智強(圖4)分享實驗室中將效能較佳的STM32H747...
2023 年 07 月 06 日

蘋果/Meta接續布局頭戴式裝置 Vision Pro可望擴大AR市場

蘋果(Apple)在WWDC 2023推出擴增實境(AR)裝置Vision Pro,同時,Meta趕在WWDC 2023之前,搶先預告秋季將發表Quest 3,企圖維持Meta在市場中作為頭戴式裝置領先廠商的地位。蘋果與Meta的頭戴式裝置採取截然不同的策略,Vision...
2023 年 07 月 06 日

半導體產業先蹲後跳 AI撐起晶片市場V形反轉

全球半導體市場自2022下半年歷經市場低迷,2023下半年可望迎來半導體產業觸底反彈的趨勢。人工智慧(AI)半導體則在大環境衰退的局勢下持續成長,快速成長的AI運算需求,以及AI終端應用潛能爆發,接連帶動AI專用晶片的市場成長。...
2023 年 07 月 05 日

循環經濟帶來洗牌效應 超前布署才能成為新贏家(2)

循環經濟不只能有效削減企業營運過程中所產生的碳足跡,也會為企業帶來意想不到的新商機。倘若循環經濟的規模持續擴大,不只會影響許多企業的發展方向,也可能改寫我們所認知的供應鏈關係。 品牌端也推循環經濟 再生材料/舊設備再利用...
2023 年 07 月 03 日

循環經濟帶來洗牌效應 超前布署才能成為新贏家(1)

循環經濟不只能有效削減企業營運過程中所產生的碳足跡,也會為企業帶來意想不到的新商機。倘若循環經濟的規模持續擴大,不只會影響許多企業的發展方向,也可能改寫我們所認知的供應鏈關係。 對高科技業而言,削減碳足跡是推動循環經濟最主要的誘因。但有趣的是,循環經濟發展有成的企業,往往會長出許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副業。且隨著越來越多企業發展出這些新的副業,經營規模持續擴大,還有可能進一步在其他產業掀起巨大的蝴蝶效應,改變整個產業的發展走向。...
2023 年 07 月 03 日

應用障礙逐步掃除 WBG元件普及大步向前(2)

寬能隙元件能為電源、逆變器等功率應用帶來極大的效益,但在設計導入方面也有相當的門檻存在。因此,如何降低設計導入的門檻,成為供應商必須面對的課題。 GaN驅動難題有解 台達實現百瓦功率密度 同樣屬於寬能隙半導體的氮化鎵功率元件,也跟碳化矽元件一樣,能協助電源開發者實現更高的電源密度。然而,氮化鎵元件的驅動與控制方式與矽元件大相逕庭,因此在高功率應用的設計開發上,有比較多技術議題需要克服。...
2023 年 07 月 03 日

應用障礙逐步掃除 WBG元件普及大步向前(1)

寬能隙元件能為電源、逆變器等功率應用帶來極大的效益,但在設計導入方面也有相當的門檻存在。因此,如何降低設計導入的門檻,成為供應商必須面對的課題。 寬能隙(WBG)元件能讓電源、逆變器等設備的功率密度大幅增加,被認為是足以讓電力電子、馬達驅動等應用進入全新時代的革命性技術。然而,不管是碳化矽(SiC)或氮化鎵(GaN),都有著與傳統矽元件不盡相同的特性,尤其是氮化鎵,其操作頻率、驅動方式,都跟矽元件有著極大的差異。...
2023 年 07 月 03 日

解析人工智慧法規 美國/歐盟AI管制各有著重(3)

面對新興的人工智慧技術,歐盟在2018年推出的G D P R法案開創資料監管的先例,該法規也促使其他國家推出相關規範,例如美國加州消費者隱私法(C C PA)和中國的個人資訊保護法(PIPL)。 硬體產業鏈的布局與未來風險...
2023 年 06 月 3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