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AI跨入藝術的倫理價值?

文|萬岳憲 資策會MIC 產業躍升事業群資深總監 如果您參加攝影、繪畫、音樂、寫作的競賽活動,而且還榮獲亞軍,但是事後卻得知,冠軍是由人工智慧(AI)生成的作品奪得,而在背後使用AI生成創作的人,卻是個完全不懂攝影、繪畫、音樂、寫作的素人或科技人,您的心裡會是什麼樣的滋味?...
2022 年 11 月 07 日

元宇宙應用起飛 AR眼鏡顯示技術更吸睛

隨著2021年元宇宙概念爆紅,其主要的硬體載體AR/VR設備成為近一、兩年來科技創新的重要領域之一,並受到了Google、Meta、蘋果、OPPO、索尼、阿里巴巴、騰訊、小米等科技公司的青睞。從出貨量的角度,根據TrendForce...
2022 年 11 月 05 日

MicroLED帶來諸多新挑戰 產業鏈協作更形關鍵

對於關注科技產業動態的業內讀者而言,MicroLED想必是非常耳熟能詳的熱門關鍵字。由於這種顯示技術在外型方面具有LCD顯示所不具備的自由度,不僅可以任意切割成各種形狀,還可以輕鬆貼合到任意曲面,或做成透明顯示器,...
2022 年 11 月 03 日

打破尺寸/幾何形狀限制 LED顯示走出一片新天地

提到LED顯示器,許多人想到可能是在公家機關、學校或醫院常見的跑馬燈顯示看板。這種以LED燈珠拼成的顯示器雖然只能用來顯示文字資訊,看起來可能有些簡陋,卻是LED在顯示領域的應用開端。 隨著LED晶粒的尺寸越來越小,加上表面貼裝技術的進步,LED顯示器的畫質表現變得更加細膩,應用市場也隨之拓展。不僅戶外廣告看板、建築物外牆開始出現LED顯示,專門用來播放各種商業廣告,許多室內場域,例如大型會議場館、婚宴會館,甚至連記者會活動的背板,都開始改用LED顯示器來取代投影設備。LED也因而在顯示應用領域,成為一股不可小看的新勢力。...
2022 年 11 月 01 日

產業應用/技術剖析 5G企業專網導入必要性(上)

企業專網(Private Network)從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第13版(Release 13)起,慢慢從授權輔助接取(Licensed Assisted Access, LAA)演化,讓4G...
2022 年 10 月 31 日

軟體定義汽車帶來全新挑戰 先談資安才有大商機

在汽車智慧化、聯網化的發展趨勢下,軟體在汽車這項產品中,無疑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軟體定義汽車的概念也隨之產生。在未來,軟體不僅會控制汽車上上下下的大小次系統之外,還會有許多基於軟體所衍生出的新應用、新服務與新商業模式,例如完全自動駕駛的車輛,就很適合用來發展共享汽車這類服務,並發展出訂閱制商業模式。...
2022 年 10 月 27 日

喜迎無螢幕時代 AR智慧成像大有可為

視覺可以說是人類最重要的感官體驗之一,人類大腦幾乎一半的記憶體都用於視覺影像處理。正因視覺體驗的重要性,科技巨頭紛紛布局擴增實境(AR)/虛擬實境(VR),隨著巨頭的加入,元宇宙概念引爆了整個市場。廠商以擴增實境為切入點,將其視作下一代硬體設備的人機介面(HMI)的關鍵技術。隨著科技發展,無螢幕時代必將到來,AR/VR技術將取代電腦螢幕,而AR/VR眼鏡設備將取代智慧手機。然而,電子元件(大腦)和光學元件(眼睛)仍然面臨著許多技術障礙,這篇文章將從光學和智慧成像系統角度解析AR/VR科技。...
2022 年 10 月 24 日

專訪台灣微軟總經理卞志祥 製造業攜手生態系撬動轉型槓桿

製造業面對COVID-19疫情、俄烏戰爭等衝擊,需要透過轉型另闢蹊徑。台灣微軟總經理卞志祥(圖1)認為,製造業成功轉型的關鍵在於釐清轉型目標,接著發展具有利基優勢與市場潛力的領域,隨後由內而外拉動整個生態系共同邁向新的發展方向。首先,製造商一定要非常清楚知道自己在市場的定位以及轉型目的。例如,領域內的領導廠商轉型的目標可能是提升產能、強化技術優勢、拓展營收。而有中小企業轉型的首要目的則可能是生存,因此需要採用雲端工具,透過易於操作與維護的系統,降低IT人員的負擔,促使工廠內的IT人才能夠開發更多創新的應用。總結來說,轉型目標可以視為企業發展的北極星,企業主需要讓團隊很清楚轉型的原因與目的。...
2022 年 10 月 22 日

美國氣候改革法案誕生 台廠審慎因應全球化版圖丕變

歷經多次預算與名稱調整,2022年8月美國國會通過的《降低通膨法案》不僅是該國對氣候以及能源議題最大膽的投入,也是美國有史以來預算與規模最大的氣候法案。法案的名稱雖然是降通膨,但事實上在俄烏戰爭導致能源飆漲、美國自身為全球第二碳排放大國的現況下,加上環保署指出,美國交通、能源、製造業部門各占全國排放量的25%左右,因此進行氣候改革、同時發展潔淨能源產業勢在必行。法案目標之一為使該國走上一條到203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比2005年減少40%的減碳道路。該法透過三種方式執行,一是從供給端推動美國先進能源製造,其次,從需求端吸引相關技術和新興材料進入市場,同時以金融創新鼓勵更多私人投資。...
2022 年 10 月 20 日

智慧製造帶來數據治理挑戰 新興技術對應三大痛點

受疫情、地緣政治動盪衝擊及淨零碳排時程迫近等因素影響,製造業對導入遠距生產、自動化管理的智慧化需求日漸增加,對供應鏈上下游訊息掌握度的要求,也逐漸提升。有些製造業者主動擁抱,然有些業者也被迫調整營運策略,例如疫情造成的封城、人員居家隔離、異地工作普及等狀況,導致遠距管理、遠距生產需求增加,使得企業必須更快速掌握、整合不同設備及不同生產流程的關鍵訊息及數據。...
2022 年 10 月 17 日

零信任架構確保供應鏈安全 身分安全治理強化資安

近年來,台灣企業遭受網路攻擊事件大幅增加,尤其以醫療、銀行、金融、製造等關鍵產業,更容易成為網路犯罪份子的重點攻擊目標。一旦這些屬於台灣關鍵基礎設施的產業遭受網路攻擊,不僅經濟層面將可能受到影響,更甚至會危及到國家安全。因此,確保採用有效的網路安全措施,來保護這些相關產業,成為刻不容緩的議題。從全球市場來看,供應鏈攻擊也呈現上升的趨勢。近期一家汽車製造品牌便因其供應商遭到勒索軟體威脅,不得不緊急暫停其營運及生產作業,最終導致其全球汽車產量下滑、收益損失。...
2022 年 10 月 16 日

專訪u-blox業務開發經理劉彥呈 進階L3車用定位精度跨入1公尺內

隨著自動駕駛L2成為一般市售車的基本配備,最近二~三年車輛導入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 ADAS)的目標就是達成L3自駕,針對更高程度的自駕,相關零組件的功能要求也相對提升,以定位功能為例,L3將精度要求提升至1公尺之內,以邁入車輛準自駕階段。...
2022 年 10 月 1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