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英雄錢是膽 綠能發展還需金融服務牽成

雖然再生能源設備的成本已不再像過去那麼高不可攀,但企業若要建置再生能源容量。資金投入規模仍十分可觀。如何讓金融業者願意共襄盛舉,提供資金挹注,將是台灣再生能源發展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2022 年 01 月 06 日

ESG浪潮引發再生能源荒 新科技讓綠能布建更靈活

ESG浪潮讓再生能源成為搶手資源,但要在地狹人稠的台灣大規模建置再生能源發電容量,是相當艱鉅的挑戰。如何把空間利用到極致,不只考驗科技業者的創意,政府法規的配合也至為關鍵。
2022 年 01 月 03 日

專訪Intel台灣分公司發言人蔡嘉禾/李俊男 Intel深耕5G開放架構商機

5G開放架構為產業帶來全新商機,尤其是台灣許多伺服器與網通業者,都希望藉此機會切入電信設備產業鏈,然而電信設備對於營運穩定要求高,且相關設備軟硬體複雜度高,想要跨過技術門檻需要與上下游夥伴合作。Intel的元件長期於資料中心取得成功,其伺服器處理器與FPGA可應用在電信設備,並積極與國內廠商合作開拓此一商機。
2021 年 12 月 30 日

行動邊緣就地卸載流量檢測 5G專網務實防護IoT安全

在數位轉型趨勢的催化下,各垂直領域的物聯網應用莫不期盼新世代5G企業專網能增進通訊能力,進而在安全基礎之上加速邁向智慧化。如今物聯網安全探討的方向,瑞擎數位(PacketX)技術長王騰嶽觀察,首要是連網裝置出廠前就已預設安全認證,其次是部署運行期間的保護措施,包括端點與網路安全防禦。由於連網裝置端點未必都能安裝防毒軟體程式,只能寄望於網路安全防禦,運用企業既有的防火牆、入侵偵測防護系統等資安設備善加防禦。
2021 年 12 月 28 日

智慧機械雲重視工業應用安全 IoT結合雲平台抗資安威脅

儘管物聯網應用場域規模大小不盡相同,但多數裝置原始功能較為單純,運算能力亦有其限制,無法承載複雜的資訊安全防護機制,若能搭配雲端平台則將有機會補強,可經由統一介面遠端控管,保障裝置通訊能力,同時增添身分認證機制,防範各式攻擊手法趁虛而入。
2021 年 12 月 28 日

晶片安全強化物聯網裝置身分驗證

物聯網裝置間傳輸的資料量不斷增加,資料安全保護因此更顯重要。
2021 年 12 月 28 日

自基礎反制駭客侵入竊資 規範標準促成安全物聯網

在萬物聯網的發展趨勢下,加之第五代行動通訊技術(5G)日漸普及後,垂直領域可採用網路切片等技術來實現各種數位化應用模式,但若規畫建置未納入資安防護,等同於為惡意駭客開闢可滲透入侵的管道。
2021 年 12 月 28 日

區塊鏈/晶片/認證聯手 軟硬兼施確保物聯網防駭

物聯網應用持續蓬勃開展,聯網裝置的數量與資料傳輸量大增,資訊安全的風險便隨之成為關鍵挑戰。從個人裝置、工控設備到車載應用,只要連上網路就受到各國資安標準的規範,法人單位、通訊設備及資安服務廠商,也竭盡所能協助產品開發者通過國際資安認證,或者推出受客戶信賴的產品與資安方案。
2021 年 12 月 28 日

納入5G架構安全/供應鏈信任性 物聯網革新抵禦場域威脅

全球產業正積極布局數位化營運模式,興起智慧工廠、電動車、智慧醫療,甚至於當紅的元宇宙(Metaverse)熱潮,而在其中,人工智慧(AI)、第五代行動通訊網路(5G)、物聯網(IoT)等技術成為實踐的重要推手,也驅動認證規範與安全防護需求受到高度關注。
2021 年 12 月 28 日

零信任網路整合管控 雲原生AI助力明察非法存取

數位應用場域欲演進到智慧化,首要須蒐集大量資料,因此物聯網裝置介接的邊緣運算扮演相當吃重的角色,其彙整IT與OT設備透過遙測(Telemetry)技術蒐集即時資料,持續不斷地訓練機器學習演算模型,以提高商業分析的精準度,逐漸演進到智慧化。
2021 年 12 月 28 日

物聯網防禦刻不容緩 安全晶片守護根本密鑰

從傳統上對安全防護已有明確需求的金融和電信等領域,如信用卡、手機SIM卡、行動支付,以及電腦相關的可信賴運算(Trusted Computing, TC),到近幾年崛起的智慧城市、智慧工業、智慧家庭等領域,都將會產生聯網、認證和安全需求。尤其隨著全球5G基礎建設的迅速部署,在電動車等新興產業,更可看到越來越多運用物聯網(IoT)技術的案例大顯身手。
2021 年 12 月 28 日

從雲到端全面防護 實現裝置安全韌體更新

物聯網(IoT)技術的蓬勃發展,帶動周邊相關新興運用,如汽車電氣化、智慧家庭、工業4.0等。華邦電子安全解決方案行銷處處長陳光輝表示,雖然物聯網具備多項優勢,但是當人們享受更多生活便利、提升企業經營效率的同時,這些相關的初期布建也儼然成為駭客攻擊的目標。
2021 年 12 月 2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