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工業機具狀態監測 建構強固振動量測要先行

包括德國工業4.0以及中國製造2025在內的政府計畫,均正加速全球全面連網自動化製造的趨勢。此外,智慧感測器系統加上更多資料饋送到監視器以及控制生產流程,都促使著自動化邁向更高的層次。特別是中國製造2025計畫,將目標放在快速開發高科技產業,包括電動車、新一代資訊科技(IT)與電信,以及先進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等領域。隨著更多先進系統浮上檯面,各界也將會需要更先進的方法來確保系統的可靠度。
2020 年 02 月 27 日

穩定產能/降低風險 5G巧扮工業4.0關鍵推手

工業4.0在德國政策帶動下,已然成為全球最受注目的製造議題,因此,各國陸續推出智慧製造相應政策,包含美國的「國家製造創新網路」、德國的「工業4.0」、日本的「工業價值鏈」,以及中國大陸的「中國製造2025」。在智慧製造潮流之下,全球智慧製造應用服務市場不斷推升,其涉及產業包含起初的汽車、國防、航太、半導體、電子等產業,未來將持續擴展至食品、化學、機械製造、紡織等領域。
2020 年 02 月 26 日

柔性自動化大勢所趨 手臂/外骨骼裝相輔相成

兩年一度的日本國際機器人展(iREX)向來是機器人產業的盛事,也是觀察自動化相關技術發展的重要窗口。雖然機器手臂只是自動化設備中的一種,但由於具備極高的泛用性,使其不同於專為特定加工程序開發的專用機台,可廣泛使用在各種帶有組裝製程的生產線上,並因而成為自動化的象徵。
2020 年 02 月 24 日

晶片商新品/布局策略再現 CES 2020自駕風潮持續延燒

消費電子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 CES)一直以來為所有科技廠商的指標展覽,今年依舊將焦點放在自駕領域,各廠商百家爭鳴,紛紛推出技術突破與合作策略,大幅助長自駕發展趨勢。
2020 年 02 月 23 日

結合正確計畫/人員/技術 導入IP/PoE照明事半功倍

為提升建築物能源使用效率及成本,人們開始安裝 IP/PoE設備,然而,要實現高效的IP/PoE方案並非如此容易,而是需要結合正確的計畫、人員和技術等,才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20 年 02 月 22 日

扮演智慧城市連接骨幹 無線連接加速永續發展腳步

隨著都市化興起,資源分配問題為各國帶來挑戰,近年來紛紛推出政策及技術革新面對既有的難題。為了使社會永續發展,「智慧城市」的概念日漸植入人心,加上聯網技術的提升,有望顯著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為未來帶來無限可能。
2020 年 02 月 20 日

應用範圍擴展/效能指標躍進 5G測試/驗證十八般武藝齊備

5G技術規格與4G LTE相較,產品測試驗證帶來諸多挑戰,如量測不確定性、測試計畫複雜、測試時間延長、測試成本大增等;5G技術與產品驗證涵蓋的範圍廣泛,本文從晶片設計測試、半導體測試設備、訊號測試儀器等面向進行探討。
2020 年 02 月 17 日

AI應用紛起 推論晶片炙手可熱

隨著AI人工智慧浪潮掀起,其布建及相關程式開發運用皆有革新,晶片商更群起投入研發AI晶片。其中機房AI晶片於市場中被認為擁有最大的成長潛能,因此各廠商針對推論/訓練晶片的研發及銷售紛紛採取方案應對。
2020 年 02 月 13 日

邁向Level 3+自動駕駛 電源/雷達/感知設計更精進

要實現Level 3以上的自駕等級,ADAS功能需更進一步的突破、升級;為此,產官學各界紛紛朝汽車電源架構、雷達、感知系統等方面推出更高效能的解決方案,期能早日實現Level 3以上的自駕車。
2020 年 02 月 10 日

專訪鴻海科技集團執行副總裁特助王惠民 鴻海攜英特爾力攻Local 5G商機

5G高頻寬、低延遲和大連結特性預計將帶動更多科技應用與差異化服務。要實現靈活的創新服務,合理的部署和降低營運成本變得更重要。為此,鴻海積極推動「Local 5G」方案,並攜手英特爾(Intel)優化5G和人工智慧(AI)技術,加快產品開發時程。
2020 年 02 月 09 日

專訪車王電暨華德動能董事長蔡裕慶 攜手工研院布局自駕電動巴士

瞄準電動巴士商機,車王電積極建構台灣產業鏈並進軍海外市場,除了已先投資1.6億元進行自駕巴士產品研發外,更宣布與工研院攜手合作,並整合14家國內車用電子之設備及軟硬體廠商,如馬達、儀表、系統、感測器、圖資及聯網資安等,建構國內自動駕駛產業鏈(並在未來切入國際車廠Tier1供應)。預計在2021年前共同打造10部國產自動駕駛電動巴士,而試量產的第一輛自動駕駛電動巴士最快2020年第一季就會出廠。
2020 年 02 月 08 日

導入預測性維護概念 智慧建築安防效率大升級

安全系統也是智慧建築重要設計之一,系統業者致力提倡化被動為主動概念,期能達到預警性維護,實現更高的安全防護效率。
2020 年 02 月 0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