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所長胡竹生 創新智慧機械成果助力台灣升級

為協助台灣業者搶攻高階智慧製造市場,工研院發表列為5+2產業創新政策之智慧機械成果,像是「智慧砂帶機與亮面瑕疵檢測系統」、「線上即時3D視覺檢測系統」等,幫助台灣業者提供更多元且全面性的服務,突破智慧製造的升級困境,快速進軍國際市場。
2019 年 09 月 21 日

AI衍生大量儲存/運算需求 記憶體速度/密度/頻寬再進化

幾十年前,統計分析、模式產出、數位/類比控制系統的出現帶來了一場產業革命。在接下來幾年間,工業系統將經歷另一次大躍進;而這次變革所帶來的影響將可能遠勝過往。常見的迷思是,更快的運算速度將可克服所有人工智慧的瓶頸。但其實真相是,解決方案的架構設計必須兼顧記憶體與儲存。
2019 年 09 月 19 日

節能省時又安全 V2X/IoT落實智慧交通應用

人口的成長與都市化的演進,使交通壓力逐漸上升。除了時間、人力與成本之外,安全疑慮也潛藏在交通環境之中。智慧交通成為前述問題的解決途徑。
2019 年 09 月 16 日

優化辨識速度與準確率 PerceptIn堅定安全低速自駕之路

自動駕駛技術因為人們對於交通安全的要求與各項新興技術的發展而成為科技產業的顯學,一般用車的自駕化發展,因牽涉到複雜的現實環境,各項要求更加嚴謹因此還停留在研發與測試階段,但是應用於特定環境的自動駕駛載具,可能是載貨或在園區/廠區固定路線上執行單純任務,目前的技術相對游刃有餘。...
2019 年 09 月 15 日

專訪台灣愛立信總經理藍尚立 成熟生態系統成5G專網實現關鍵

5G商用起跑,企業在發展5G垂直應用的同時,也引發專網建置的需求,而電信業者也期待透過專網的建置,尋求新的收入來源。對此,愛立信(Ericsson)表示,目前5G專網建置相關技術已經就緒,不過要發展專網,最關鍵的部分在於企業的生態系統是否成熟。
2019 年 09 月 14 日

競爭多/同質性高 中國AI發展瓶頸陸續浮現

中國自2010年開始投入AI技術的發展,且發展腳步迅速,如今在機器視覺與自然語言相關的應用領域方面有著相當亮眼的成績。然而,在積極發展AI的同時其成長瓶頸也逐漸浮現,例如競爭激烈、設計同質性高等,都是中國目前需克服的挑戰。
2019 年 09 月 12 日

巨量轉移/修復齊頭並進 Micro LED利基市場先行

微發光二極體(Micro LED)可說是新一代顯示技術新星,擁有各項優越特性,市場潛力無窮。但現階段成本依舊高昂,各廠皆努力精進技術,尋找應用場景。
2019 年 09 月 09 日

四大垂直應用先舉紅旗 中國半導體市場逐漸關門

自從中國政府開始大力扶植本土半導體產業之後,中國的IC製造與IC設計產業,在中央及地方政府的資金挹注之下,有了相當程度的進展。除了眾所矚目的記憶體、人工智慧加速器之外,還有許多類比跟通訊相關元件,也逐漸開始有了自給自足的能力。
2019 年 09 月 08 日

創新是來自進步,還是退步?

國內許多企業組織習慣將中元普渡供品,在祭拜活動結束後,分享給組織成員,主要用意是擴散「添好運」的氣氛,祈福意味濃厚,所以多數的供品含有「旺、乖、寶」等用字。每年,我也都會被分享到這份福氣,最有意思的是,我每年都會看到或被分到老牌速食麵「維力炸醬麵」,一塊麵附兩個碗,一個碗拌麵,一個碗裝湯,偶而加兩塊滷豆乾或一顆滷蛋,是許多人學生時代的記憶。
2019 年 09 月 07 日

語音世界的未來潛力

「出一張嘴」就能做到一切的時代即將來臨!語音時代,搜尋只能提供一個答案,所有的企業該怎麼辦?語音時代,機器人可以做到所有事,App的未來是什麼?聲控經濟即將徹底變革手機使用行為!
2019 年 09 月 06 日

晶片微縮難度高 半導體製程技術日新又新

人工智慧(AI)、自動駕駛、車聯網、5G等應用相繼興起,且皆須使用到高速運算、高速傳輸、低延遲、低耗能的先進功能晶片,10奈米以下的先進製程重要性也與日俱增,同時也成為晶圓代工廠重要獲利來源;台積、三星兩大晶圓代工廠繼實現7奈米之後,皆致力朝5奈米、3奈米發展。然而,半導體製程節點越來越先進,意味著需要更新穎的技術支援以進行加工製造,因此,除了晶圓代工廠外,半導體設備商也相繼研發新一代技術。
2019 年 09 月 05 日

滿足分眾市場 IC異質整合技術百花齊放

異質整合成為IC晶片的創新動能,而為滿足多元應用市場,異質整合技術持續推陳出新。
2019 年 09 月 0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