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聯網技術一路演進 TSN將成未來主流

全球製造業將正式啟動大規模的技術創新。以「智慧製造」為主的第四次工業革命,除了強調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與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的運用,更加速人機與生產模式重新定義及實踐新作業模式。
2019 年 08 月 31 日

AI走向邊緣裝置 新興架構機會多

人工智慧(AI)晶片成長動能強大,加上物聯網應用需求,在裝置端導入AI晶片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即時性、可靠性、安全性和可客製化特色皆是裝置端AI晶片的優勢所在。
2019 年 08 月 29 日

「贏向」AIoT時代大商機 RISC-V產業鏈力推共享/共榮

AIoT時代強調用高效能、低功耗嵌入式系統實現特定AI功能,而開放式指令集的新興嵌入式CPU架構RISC-V,可讓IC設計業者依照需要,增加專用指令集;透過開放、共享、合作的機制完善產業鏈,開創後手機時代的產業典範轉移。
2019 年 08 月 26 日

提升設備連網效率/產能/安全有撇步 大數據促智慧工廠再升級

隨著工業物聯網(IIoT)時代來臨,將設備資料與雲端連結已經成為現代工廠的一大課題。智慧工廠已成趨勢,將設備連網不僅能提升設備產能、效能,同時又能兼顧工廠環境與資料安全。
2019 年 08 月 25 日

模擬工具新功能源源不絕 馬達設計/維運添利器

對馬達產業而言,為了提高整體設備效率(OEE),避免馬達無預警停機,很多大廠都已開始在自家馬達產品上添加額外感測器,以掌握跟馬達故障有關的蛛絲馬跡。在此基礎上,為馬達在虛擬世界中建置數位雙胞胎(Digital...
2019 年 08 月 22 日

資通/感測技術進駐 馬達應用走向智慧化

微控制器是馬達驅動/控制系統的核心,而在半導體製程技術不斷進步的情況下,即便是專為馬達驅控所設計的MCU,也開始具備多餘的運算效能,可用來實現其他先進功能。例如在馬達控制系統中添加麥克風、加速度計等感測元件,並將所收集到的資料藉由AI分析,讓馬達的控制跟驅動變得更加智慧化。
2019 年 08 月 19 日

寬頻延伸/低延遲 5G實現醫療多元可能性

2019年起,美國與韓國已有部分地區開始推出5G商用服務,雖一般預計5G應在2020年後才會開始大量商用化,依然象徵了人類自2019年起正式進入5G時代。隨5G商用服務正式出現,過去人們對5G應用商機所抱持之各種想像,也開始面對市場性與必要性之現實考驗。
2019 年 08 月 18 日

厚植AIoT/5G競爭資本 電信業搶人大戰全面引爆

5G時代將浮現更多AIoT應用,例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工廠或是智慧醫療等,對電信業者而言,除了積極提供相關建設及服務外,要在這波數位浪潮競爭中獲得更多商機,招募/培養更多高科技人才以擴增自身軟、硬體實力也成為致勝關鍵。為此,電信業者之間開始掀起一波搶人大戰。
2019 年 08 月 17 日

模擬方案/服務雙管齊下 毫米波天線/設備整合難度遞減

5G毫米波使用頻段偏高,加上導入波束成形技術,因而增加產品設計工程師在整合天線時的複雜度,善用模擬工具遂成為加速5G毫米波應用開發時程的關鍵要素。
2019 年 08 月 15 日

永遠的備胎:華為「鴻蒙」作業系統的道路

2019年8月9日,中國科技公司華為在遭到中美貿易戰影響、美國以限制使用Android系統制裁的前提之下,推出了自行研發的「鴻蒙」(Harmony OS)作業系統,希望能減少、甚至擺脫對美國和Android的依賴。但鴻蒙有機會嗎?
2019 年 08 月 14 日

國際化是什麼意思?

在你的腦海中有沒有這樣似曾相識的情境?一個簡單的中文名詞,必定緊跟著英文字彙,如果是專有名詞,那更一定會緊跟著英文字彙,不論這個專有名詞是不是已經被約定俗成或耳熟能詳,反正,加上一串英文字「看起來就很有國際化的感覺」,這句話是我在一場研討會中,聽到演講人穿插的笑話之一,可是這句話,反而引起我的連鎖思考反應,我立刻翻閱今天所有演講人的簡報內容,赫然發現,這樣的「國際化」現象,還真的很普遍吔。
2019 年 08 月 13 日

結合雲端高運算/低成本/靈活特性 先進製程IC設計複雜度驟降

AI、5G等應用驅動晶片設計持續朝先進製程發展,在先進製程對運算資源需求大增情況下,為了降低設計晶片複雜度,並兼具成本效益,IC設計開始結合雲端技術,而在各大晶圓代工、EDA供應商和雲端業者的推波助瀾下,IC設計上雲端的趨勢逐漸發酵。
2019 年 08 月 1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