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電感助陣 SEPIC轉換器運作效率躍升

單端初級電感轉換(SEPIC)拓撲,兼具降壓及升壓轉換器功能,僅須使用一個簡易控制器,即可提供低雜訊運作的箝位開關波形,可適用於各種電壓狀況。設計人員實作時,只要依照應用需求,選用雙電感或單一耦合電感,即可達到提高效率及優化控制迴路的目的。
2012 年 04 月 02 日

實現更高螢幕解析度 eDP躍居面板介面新主流

eDP(Embedded DisplayPort)將成為未來顯示器面板與處理器溝通的主要介面。除蘋果已在其超薄型筆電MacBook Air全面導入eDP面板外,英特爾也計畫在2013年推出的新晶片平台中,以eDP取代原有的低電壓差動訊號(LVDS)介面,因應高解析螢幕發展趨勢。
2012 年 04 月 02 日

重新分配功率預算 MCU打造高能效智慧型儀表

智慧型儀表導入高階MCU可強化開關效率,大幅提升節能效益。為滿足電子水表和瓦斯表等嵌入式裝置對低功耗與低成本的嚴苛要求,開發人員可利用高階MCU重新分配系統內各元件的功率預算,精準掌控操作與待機時所消耗的功率,實現更高節能效果。
2012 年 03 月 29 日

軟、硬體相互搭配 半導體DC參數檢驗精準到位

由於現今半導體晶片的設計難度不斷提升,並需要更高階的測試系統描述效能特性,因此進一步提高了測試成本。在半導體檢驗當中,一般可分為結構檢驗與功能檢驗等兩個部分。結構測試可確保晶片製程無誤;功能測試則是確認晶片是否符合設計規格,並能於最後的環境中執行作業。本文所列出的硬體元件(表1),可建立結構測試主機,檢驗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晶片上的直流電(DC)參數。
2012 年 03 月 29 日

成本、效能兼得 密封式電源模組受矚目

採用新世代封裝技術的密封式數位電源模組,可將外部元件數降至最低,並較傳統開放式模組或分散式解決方案具備更高的可靠度,能簡化負載點電源供應器的設計,並縮短開發時間,因而受到通訊系統及工業產品製造商高度青睞。
2012 年 03 月 26 日

內建自我調校功能 電容觸控感測更精準

電容式觸控系統容易受到環境雜訊與其他因素影響,造成對手指觸碰沒有反應或產生假性觸碰的誤判,系統開發人員若能採用具自我調校功能的電容式感測器,將可抵銷雜訊產生的干擾,快速建構出高可靠度且精確靈敏的觸控系統。
2012 年 03 月 22 日

提升系統可靠度 智慧型熱插拔控制器露鋒芒

為消弭傳統熱插拔控制器過於複雜的電源管理架構弊病,產業界已發展出將監控與故障偵測功能整合於I2C、SMBus及PMBus介面的新一代熱插拔控制器,將有助於大幅提高系統的可靠度與耐用性。
2012 年 03 月 22 日

導入CCM運作 QR返馳電源實現高峰值

在準諧振(QR)返馳式電源轉換器中,加入連續導通模式(CCM)運作,可避免頻率降低及變壓器尺寸過大,並保持輸出短路特性和較佳的安全性;與一般標準QR轉換器相比,電源峰值功率更可高出50%,因而成為開關式電源工程師偏愛的設計方法。
2012 年 03 月 19 日

打造輕薄觸控模組 OGS/In-Cell精簡感應層結構

低成本與輕薄化已是下一代觸控技術發展的首要考量,因此,除高整合度的內嵌式(In-cell)技術外,僅在顯示面板外加上一層保護玻璃的OGS方案,同樣備受業界期待。目前,全球觸控面板製造商已全力投入OGS與In-Cell技術研發,期進一步提高貼合良率,早日大量商用。
2012 年 03 月 15 日

動力系統運作環環相扣 EV電池首重BMS設計

在電動車(EV)動力系統構成中,鋰電池組(Pack)係最重要的核心。如圖1所示,其包含電池芯組成的電池模組、溫度感測器、散熱裝置,以及管理電池電壓、溫度數據搜集與均衡等工作的電池管理單元(Battery...
2012 年 03 月 15 日

改用多晶矽鍺閘 p通道MOS開關時間縮短

多晶矽鍺閘MOSFET的下降時間與開關性能,較多晶矽閘更具競爭力,為縮減p通道MOSFET的開關時間,產業界已開始以多晶矽鍺閘取代傳統的多晶矽閘。不過,多晶矽鍺雖具發展潛力,卻面臨蝕刻效率和製程控制的複雜考驗,為廠商須克服的首要難題。
2012 年 03 月 12 日

把關電動車安全 鋰電池誤用標準制定迫切

電動車普及化的最核心關鍵是電池技術。近年各國車廠皆積極投入電動車發展,陸續推出各式電動車或混合動力車,這些車款所需的強力與持久性皆須仰賴二次動力電池。過去數十年所發展的二次電池,包含鉛酸、鎳氫、鋅空氣、鋰離子或燃料電池等,每一種電池皆有其獨特性;其中,在電動車安全、高電能容量、高密度及高性能需求考量下,鋰電池將是包含兩岸在內各車廠所發展的主流。
2012 年 03 月 1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