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BT/MOSFET技術突飛 太陽能面板轉換效率猛進

隨著節能觀念興起,再生能源的發電效率也逐漸受到重視,為迎合市場需求,太陽能業者皆無所不用其極努力打造節能高效的太陽能發電系統。受惠近期太陽能逆變器中的IGBT與MOSFET兩項功率元件技術顯著進步,太陽能面板轉換效率已大幅提升。
2011 年 09 月 26 日

解決冷卻難題 靜音氣冷技術異軍突起

熱能是電子裝置在運作時無法避免的副產品,也是造成電子裝置故障最常見的原因。因此,冷卻功能對於電子設備極為重要,而散熱風扇因設計簡單、高效運作與低廉價格,成為目前最廣為採用的冷卻方式。然隨著電子產品日趨微型化且元件效能持續提升,已使製造商必須開始尋找散熱風扇以外的冷卻方式。
2011 年 09 月 26 日

加速設計時程/節省電路板面積 封裝式數位電源模組大展身手

越來越多工業和通訊應用終於能利用非隔離型直流對直流(DC-DC)電源供應模組的優點,包括更高可靠性與小尺寸,這些優勢有助於縮短終端產品整體上市時間,且製造業者也不用再著墨於電源設計技術的開發。直流對直流(DC-DC)電源供應模組除整合被動元件、電感、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MOSFET)和控制器外,還採用可靠且成本合理標準封裝方式,涵蓋完整電流和電壓範圍。
2011 年 09 月 22 日

LED發光效率邁大步 固態照明應用前景光明

隨著LED發光效率的提升,固態照明發展也更趨蓬勃。為使LED固態照明更具成本效益,業者除要設法提升LED每瓦所產生的流明量,並整合光、機、電、熱等各領域專業知識外,亦須採用具高效率、低成本的固態照明驅動器,以打造最佳解決方案。
2011 年 09 月 22 日

兼顧LTE天線效能/尺寸 可調諧射頻元件露鋒芒

由於輕薄短小的產品設計趨勢,加上倍增的應用頻段,導致LTE天線可占用的空間愈漸萎縮,效能要求卻更上層樓;而可調諧射頻元件能運用體積更小但網路效能更大的天線提升LTE效能,換句話說,只要將可調諧射頻元件附加於天線上,工程師就能設計出更小尺寸且更高效能的天線。
2011 年 09 月 19 日

降低家用醫療裝置成本/尺寸 高整合度SoC效益彰顯

隨著優質的醫療設備日漸備受關注,醫療電子與其通訊市場正迅速累積成長動能。許多醫療裝置能擷取生命徵象參數,並具備多種連結功能,讓醫護人員與病患之間能完整傳遞資訊。而病患的重要資訊可集中陳列管理,並開放給授權人員存取與處理。此外,在家醫療正快速發展,原因包括老年人口快速增加,醫療成本高漲,以及偏遠地區需要優質醫療服務。醫療電子與通訊方面的科技創新,將可降低醫療服務的成本,其相關科技應用則包括慢性疾病管理、手術後照護、健身及保健等。
2011 年 09 月 19 日

DRX節電機制助力 LTE終端裝置節能有一套

隨著智慧型手機朝向輕薄與多功能發展,待機時間不足已嚴重困擾著用戶,而未來LTE技術導入手機後,如何省電更是關鍵。透過LTE中非連續接收模式(DRX)技術,可允許使用者在沒有接收資料時進入省電模式,從而達到延長待機時間的目的。
2011 年 09 月 15 日

802.16m新架構加持 WiMAX挺進4G再添動能

4G技術標準其中一條支線--IEEE 802.16m的任務群組(Task Group)在去年底已投票完成IEEE 802.16m Draft 12版本修正,並送交聯合國ITU-R IMT-Advanced標準委員會,成為正式的4G國際標準成員之一,為WiMAX技術發展奠定重要基石。
2011 年 09 月 12 日

以截波器/CCR達成電流恆定 低成本LED照明驅動方案誕生

發光二極體(LED)是用於建築物及室內照明的下一代照明元件,發光能效比白熾燈高得多,不過,其必須以專用電子驅動電路,確保不遭受過大應力,從而使它們持續提供產品規格中所宣稱的長壽命。針對此一技術前提,本文將探討如何使用簡單LED驅動電路來提供必要的可靠性,並將燈具成本降至最低。
2011 年 09 月 12 日

實現1Gbit/s高速傳輸 LTE-Advanced大顯身手

LTE-Advanced是3GPP發展的LTE演進版本,旨在符合甚或超越國際電信聯盟的IMT-Advanced規範,建立真正的4G通訊標準。為加速LTE-Advanced系統開發,除須熟稔相關標準與技術特性外,亦可透過軟硬體測試工具洞悉設計問題,從而找到最佳解決方法。
2011 年 09 月 08 日

RRC/MAC層合作無間 LTE用戶端系統打通經脈

在新電子雜誌305期刊登的上篇中,已介紹過長程演進計畫(LTE)系統協定在用戶端(UE)非存取層(NAS)與基地台管理的相關功能及設計,不論是NAS要與網路端之間傳遞訊息,或是基地台管理要取得相關的系統資訊,都必須與存取層(AS)中的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層和媒體存取控制(MAC)層相互配合才能實現。
2011 年 09 月 08 日

突破EEG/ECG裝置設計挑戰 精密差動放大器成效斐然

隨著腦部研究的持續突破,EEG監測裝置也被期望能用於傳統臨床應用以外的新環境,因而面臨新的設計挑戰。藉由精密差動放大器可將ECG監測裝置類比前端予以最佳化,無須使用昂貴且占電路板空間的消耗性電阻網路,即可突破棘手的開發瓶頸。
2011 年 09 月 0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