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平面IC設計舊思維 TSV引領3D IC新浪潮

不同於過去晶片設計的二維思考模式,矽穿孔(TSV)技術係採三維(3D)堆疊方式進行開發,可縮短每層晶片間的內部連結路徑,提升訊號傳遞速度,並降低雜訊與功耗;同時,也可實現更多異質功能整合,滿足未來行動裝置輕薄且多功能的嚴苛要求。
2011 年 11 月 24 日

打造智慧運輸系統 嵌入式處理器位居要角

科技正飛快演進中,並完全融入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透過嵌入式系統來保持「永遠連線」且持續不間斷地存取電子郵件與即時通訊軟體,同時連結到不斷傳送的新聞、娛樂,以及更新社群媒體狀態,這些都是現今使用者所期盼的功能。
2011 年 11 月 24 日

優化HB LED使用壽命 ESD保護元件扛重任

在亮度和能效逐漸提升後,延長使用壽命已成為加速高亮度發光二極體(HB LED)固態照明發展的新要件。透過妥善選擇靜電釋放(ESD)保護元件,與優化相關電路設計,HB LED固態照明模組製造商,將可有效延長產品使用壽命,達到更優異的品質。
2011 年 11 月 21 日

導入數位電源控制技術 專用LED照明驅動器露鋒芒

在全球環保意識日益高漲的驅使下,從家庭到工業界,採用具節能效果的發光二極體(LED)照明取代白熾燈/日光燈等傳統照明燈具的趨勢正迅速地蔓延中。
2011 年 11 月 21 日

3G網路負擔拉警報 行動數據流量卸載登板救援

行動數據流量卸載技術重要性與日俱增。隨著行動數據爆炸性成長,現今3G網路已逐漸不堪負荷,促使電信營運商相繼導入行動數據流量卸載技術,透過Wi-Fi或家用基地台,紓解3G網路流量,從而提升用戶聯網體驗,強化整體服務品質。
2011 年 11 月 17 日

提升6Gbit/s儲存裝置設計邊限 高效能示波器助臂力

串列先進附加技術(SATA)國際組織(SATA-IO)和國際資訊技術標準委員會(INCITS)的SCSI儲存介面T10技術委員會這兩個負責管理儲存互連技術的標準組織,近來發布新規格,以便在晶片與儲存裝置間提供6Gbit/s的資料傳輸速率。此舉是為因應儲存裝置產業的重心,從傳統機械式硬碟轉移到固態硬碟(SSD)後,對高速傳輸速率急遽攀升的需求。傳統硬碟因受限於旋轉磁碟陣列的物理特性,最高只能支援約3Gbit/s的傳輸速率,而SSD在傳輸速率方面沒有這樣的限制。不僅如此,國際標準組織還計畫於不久的將來,制定12Gbit/s或更高的資料傳輸速率規格。
2011 年 11 月 17 日

雲端儲存需求激增 交換式SAS架構全面奧援

行動應用與服務的模式正朝向雲端運算發展,亦即大量的儲存與運算工作將交由遠端資料中心負責。因此,包括SAS、SATA及PCIe等高速傳輸介面,須不斷朝更高的傳輸速率演進,方能滿足與日俱增的雲端儲存需求,實現更理想的使用者體驗。
2011 年 11 月 14 日

降低PV電池成本迫在眉睫 雙層電極印刷術伸援手

為加速達成市電同價的目標,降低太陽能(PV)電池晶片生產成本並維持或增進電池功效與模組耐用度,已是各家廠商努力的方向。藉由使用雙層電極印刷術,不僅能讓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大幅提升,更可進一步降低銀漿使用量,有效節省生產成本。
2011 年 11 月 10 日

實體層測試嚴把關 高速介面訊號不失真

在資料量攀升,且影像解析度也愈來愈高的情況下,為滿足用戶的使用者體驗,各種高速傳輸介面的傳輸速率已紛紛跨越3Gbit/s門檻;然而,伴隨而來的即是量測實體層訊號的重重挑戰。為此,量測時除須掌握既有測試要項外,還須加入訊號完整性的通盤考量。
2011 年 11 月 10 日

USB 3.0衝擊系統效能 智慧型I/O處理器解圍

由於USB 3.0傳輸速率高達5Gbit/s,因此,系統內相關周邊元件若沒有同步進行優化,將無法與其相互配合,甚至造成主處理器龐大負荷,影響整體系統效能。目前,已有業者開發出具備獨立區域記憶體的智慧型I/O處理器,來解決此一問題。
2011 年 11 月 07 日

實現無線通訊協定差異化 TD-LTE實體層挑大樑

LTE通訊協定劃分為TD與FDD兩種模式,其中,實體層為兩者最大差異。有鑑於TD-LTE將接棒TD-SCDMA成為新一代無線通訊技術,且3GPP已將其納入LTE標準中,未來的發展無可限量,因此,TD-LTE實體層運作已成為產業界人士關注的新焦點。
2011 年 11 月 03 日

通盤考量電路配置 高效/小型AC-DC電源設計有譜

AC-DC電源設計對縮減尺寸與成本、提高設計的整體可靠性要求嚴苛,因此,須審慎考量磁性元件設計、散熱器與功率半導體選擇、PCB布局,以及控制器的特性,才能成功實現在大負載範圍內獲得高效率的扁平且小型AC-DC電源設計,以滿足微型化的產品趨勢。
2011 年 10 月 3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