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結構/製程 FPGA效能/功耗兩全其美

當涉及計算運營成本和電信基礎設施項目的碳足跡時,功耗成為越來越重要的變數。如在美國平均每個滿負荷3G基地台的費用大約1年為1,600美元,在歐洲約1年3,200美元。這表示一個典型的歐洲運營商運行兩萬個基地台會消耗58毫瓦功率,折算為每年達6,200萬美元左右。除了這些費用,每個基地台的功耗估計為每年有十一噸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對於這些運營商,功耗就是成本。現場可編程閘陣列(FPGA)已經成為基地台結構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因此人們關注FPGA的焦點是如何使功耗降至最低。
2010 年 01 月 25 日

提升讀寫頭效能 HOE優化流程功不可沒

諧振光學元件(Harmonic Optical Element, HOE)是一種光學繞射元件,被設計成能在三種不同波長下運作。HOE並搭配一個經過優化的讀取頭,除了能在藍光(Blu-ray)讀/寫裝置內運作,並在單一光程或稱光徑(Optical...
2010 年 01 月 21 日

解決通訊/管理問題 TR-069協定助攻Femtocell

隨著人們在室內環境下使用行動通訊的數量增加,改善室內環境訊號不佳的問題更是刻不容緩,毫微微型蜂巢式(Femtocell)基地台的出現正是解決室內環境訊號不佳的問題。此外,行動通訊業者透過TR-069,即所謂的CPE...
2010 年 01 月 21 日

缺乏EDA工具支援 3D IC設計進展牛步

目前3D IC整合技術的研發仍以製程技術為主,而矽穿孔(Through-silicon-via, TSV)更是其中最熱門的技術之一,由於TSV可以讓同樣尺寸的晶片封裝內容納更多的電晶體,亦可有效縮短各元件之間的連線長度,提升效能,因此受到矚目。
2010 年 01 月 18 日

混合訊號FPGA提高變速馬達節能效果

在美國,交流馬達所耗用的電能占全國工業應用範圍用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而在許多應用中,交流(AC)馬達要不就是關斷,要不就是全速運作。其實,只要為馬達添加變速控制功能,便能夠在標準開啟/關斷控制下實現顯著的節能效果。
2010 年 01 月 18 日

導入堆疊管理 電動車電池監控效率倍增

在高功率工業和交通運輸系統中,鋰電池化學材料正快速取代鉛酸和鎳氫材料。然而,不論是混合動力汽車應用或純電動汽車應用,採用高功率鋰離子電池堆疊的挑戰,在於須在性能、經濟性和安全性之間取得平衡,而其中兩個關鍵要素便是電池設計和電池管理電子電路。
2010 年 01 月 14 日

擴展海外市場 PV模組認證作業不可不慎

由於太陽光電具備易於操作、無噪音、安全性高等特色,因此成為再生能源中備受矚目的技術之一,不過要將太陽光電產品銷往國際,須通過IEC與UL所制定的相關規範,並經過一連串認證測試程序,以確保產品的電氣安全與互通性,因此台灣廠商不可忽略。
2010 年 01 月 11 日

開發工具助攻 MCU升級輕鬆上手

多年以來,嵌入式設計業界常流傳一個老問題,即新設計是用8位元或32位元核心?若詢問工程師,可能會發現其意見相當兩極化,但無論工程師是否接受32位元架構,32位元方案終將蓬勃發展。這意謂無論工程師怎麼努力避免,總有一天還是須從8位元核心,轉移至複雜的新型32位元核心,不過移轉的過程若採用正確的方法,就會順暢無阻。
2010 年 01 月 11 日

滿足EMI/成本要求 輕薄電源供應器鋒頭健

許多消費性電子產品不斷朝向輕薄短小的趨勢發展。目前已上市的平面顯示器,只比一片紙板厚一些。同樣的,目前有許多廠商也推出厚度只有幾毫米的行動電話,及厚度不到20毫米的筆記型電腦。也因此,對外部電源轉換器的要求,不但要薄,也要輕。
2010 年 01 月 04 日

導入同步取樣技術 多工DAQ效能晉級

DAQ有多種附加架構可採用,包括SSH與多重ADC等,運用時須注意各種架構會有不同的輸入通道取樣率,將影響DAQ本身的精確度。此外,透過軟體也可在DAQ上實現同步取樣功能。
2010 年 01 月 04 日

強化系統安全 第二層過壓保護IC擔重任

近年來,許多不同的應用都逐漸採用多節鋰離子電池做為電源,例如電源工具、不斷電電源供應器(UPS)及混合動力車。在這些應用中,系統安全是首要考量,而第二層過壓(OV)保護元件正是用來提升系統的整體安全性。這類保護元件連接主要保護元件與電池,以便檢查電池電壓是否超出預定的臨界值。若發生過壓狀況,且主要保護元件無法防護系統,第二層保護元件通常會燒斷保險絲或啟動防護單結型場效應電晶體(FET)防止危險狀況發生。第二層保護元件的關鍵效能指標是解決方案的整體成本、耗電量及IC可承受電壓上限。
2010 年 01 月 04 日

突破多彩/撓曲/反應速度 電子紙應用可期

現階段電子書為最成熟的電子紙應用,為再持續拓展電子紙應用版圖,電子紙技術須戮力克服多彩化、可撓曲、反應速度等技術門檻。而隨著電子紙技術的日益成熟,更多的應用將逐一呈現,如資訊與廣告看板、可攜式裝置等應用,進而開創電子紙新產業、新市場。
2009 年 12 月 2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