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可靠性/擴充性能 燃料電池測試系統再進化

燃料電池已經成為將來潔淨且高效率的電力來源,相較於傳統的電池類型,燃料電池具有多項壓倒性的優點。燃料電池的電力是由氫氣轉換而成,該元素可以從多種可再生資源中萃取。將氫轉換為電力時,並不會產生任何的有害物質;而傳統電池必須使用非再生性燃料,所以會產生污染物。透過上述兩項特性,燃料電池即成為將來重要電力的來源,並且廣泛適用於汽車、商業、住宅、可攜式裝置及其他多種電力應用
2009 年 02 月 26 日

環保議題衝擊產品設計 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成隱形殺手

原物料及油價不斷高漲,環保議題備受關注,勢必對於資訊產品有所衝擊,尤其是材料的突破及替代方案的摸索,不難預期,未來全球發展將朝向「經濟資源循環型」的社會建構。
2009 年 02 月 26 日

安全議題熱度不減 MCU打造智慧型汽車系統

汽車已是現代人主要代步工具之一,幾乎每二到三個家庭中就有一個家庭擁有汽車,然而,隨著汽車的普及化,除了快速便利,也帶來許多潛在問題。根據衛生署統計,交通意外事故一直列為國人十大死因(平均每一天有7.8人喪生)之一;學生交通意外事件之傷亡人數,更為學生校園意外事件首位。另外,近來由於石油能源短缺,各種替代能源紛紛興起,而汽車也朝向混合能源車與電動車發展,有鑑於此,本實驗室即著手開發集合馬達控制與多項感測器的智慧型汽車系統,如人體紅外線、火焰偵測器、超音波、紅外線感測器、電子羅盤等,使車輛具有車內安全偵測、避障偵測、導航系統等功能,除了帶給駕駛者更多方便性,也期望能藉此減低交通意外事故。
2009 年 02 月 26 日

滿足可攜式產品多變需求 低功耗FPGA平台放異彩

面對產品生命週期縮短與技術規格快速演進,傳統MCU、ASIC/ASSP與CPLD等設計方案,已無法滿足可攜式裝置開發人員在功耗、功能整合與開發成本的要求,因而讓以Flash技術為基礎的低功耗FPGA有機可乘。
2009 年 02 月 26 日

發揮作業系統靈活彈性 可編程SoC擴大應用版圖

由於結合FPGA與軟核微處理器的可編程邏輯系統單晶,具有絕佳的硬體選擇彈性,並能以硬體方式實現時間緊迫的任務,因而可大幅減少作業系統的中斷,讓嵌入式系統開發人員擁有更靈活的設計空間。
2009 年 02 月 17 日

掌握各種物理原理 電容式觸控感測系統輕鬆打造

實現電容式觸控系統的方式很多,且原理大同小異,若能充分了解各種手指運算方案的架構,並在實現設計時充分理解各式應用背後的物理原理,即可順利整合硬體與軟體,實現電容式觸控感測系統設計。
2009 年 02 月 11 日

加速調光頻率 PWM實現精準LED調光

無論LED是經由降壓、升壓、降壓/升壓或線性穩壓器驅動,連接每一個驅動電路最常見的線程就是須要控制光的輸出。現今僅有很少數的應用只需要開和關的簡單功能,絕大多數都需要從0~100%去微調光度。目前,針對光度控制方面,主要的兩種解決方案為線性調節LED的電流(類比調光)或在肉眼無法察覺的高頻下,讓驅動電流從0到目標電流值之間來回切換(數位調光)。利用脈衝寬度調變(PWM)來設定循環和工作週期可能是實現數位調光的最簡單的方法,原因是相同的技術可以用來控制大部分的開關轉換器。
2009 年 02 月 11 日

活用FPGA 智慧家電能源效率再升級

為滿足消費者對家電產品「智慧」、「綠色」且價格合理的要求,家電產品設計人員已開始利用FPGA與馬達控制矽智財技術來開發高能源效率的馬達控制系統,可較以往MCU或DSP模組設計方式更加省電。
2009 年 02 月 11 日

電荷轉移橫向模式提升電容式觸控效能

目前電阻式觸控面板由於其多層材料堆疊架構的限制,使其在透光度與計算手指位置的精確度上不若電容式觸控面板來得好,電容式觸控面板若採用電荷轉移技術中的橫向模式方案,則更可解決電容式觸控螢幕雜訊與噪訊比的問題,從而開發更具優勢的電容式觸控螢幕。
2009 年 02 月 06 日

兼具低雜訊/寬頻特性 CTSD類比數位轉換器崛起

近年來,由於行動電話通訊、醫療影像、消費性娛樂與其他終端市場對於性能的需求與日俱增,因而帶動了實現優越解析度,又不犧牲速度的轉換器架構,此全新的架構就是所謂的連續時間積分三角(Continuous-time...
2009 年 02 月 06 日

升級調光性能/整合通訊功能 MCU方案實現智慧型照明

本文將說明如何在照明電源系統中,使用小體積的低成本微控制器(MCU)實現各種類型的電子控制。同時將以發光二極體(LED)和螢光照明為例,說明MCU如何對閉路監控和通訊應用進行控制,以提高其效率,並加入智慧型功能。
2009 年 02 月 05 日

善用觸發/串列協定解碼模組 邏輯分析測試USB更容易

由於USB具熱插拔特性使其普遍存在於在各種應用領域,然而USB傳輸包含多種封包,若能有效掌握封包特性,並將過去採用示波器的測試架構改為邏輯分析儀,則可獲得更精確的測試結果,並進一步節省測試時間。
2009 年 01 月 2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