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智慧型車輛功能演進 高效率/低功耗MCU扮要角

隨著智慧型車輛功能的升級,微控制器的效能如高速處理、小型化、低功耗、軟體更新速度等勢必跟進,以因應在引擎控制、車身控制、以及安全等系統在性能快速演變的需求。
2008 年 04 月 14 日

整合AM/FM天線匹配放大器 汽車無線電天線微型化有譜

汽車無線電天線正面臨微型化的挑戰,為滿足此一趨勢要求,將延伸出高電容虛部與偏低的天線阻抗,從而降低汽車無線電調諧輸入端處的有效訊號強度,而現今的解決方案為推出整合AM/FM天線匹配放大器電路的單石晶片,將可提高訊號的接收性能。
2008 年 04 月 11 日

有效減輕汽油用量/廢氣排放 油電混合動力車風潮起

油電混合車在歐、美、日、中國大陸、韓國等地開始風行,各國亦積極投入相關技術的研發,其中在電力馬達控制模組方面,藉由光耦合器可協助監測電力馬達電流狀態,以提升系統穩定性,並因應動力混合車普遍採用的CAN...
2008 年 04 月 11 日

推動兩個共用迴路燈管組態 冷陰極燈管控制器扮要角

冷陰極燈管(CCFL)的小尺寸與低耗電特性使其普遍流行在各種應用的液晶顯示器(LCD)背光設計上,特別是筆記型電腦,雖然在這類系統中單一燈管通常已經足夠,但如果須要提升亮度,相關的製造商就必須在採用兩支長並聯的薄長型直線燈管,抑或一支U型管或兩支L型管間進行選擇,其中由兩支直線型燈管所組成的成本較低。
2008 年 04 月 02 日

降低電源電壓變動量 整合LSI及DC/DC轉換器出線

英特爾(Intel)在秋季IDF 2007發表32奈米製程的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RAM)實驗晶片,讓人感受到半導體製程的進展,實在很駭人(圖1)。90年代開始,半導體製程從500、350、250、180、130、90、65、45奈米到今日的32奈米,不光是半導體製程數字的進步,背後還潛藏一個很重要的現象,即電源電壓的往下滑落。從5、3.3、2.5、1.8、1.5、1.2到1伏特左右,大型積體電路(LSI)電源電壓也隨著半導體世代微細化在變動。對於一個產品設計者來說,電源配線上最難處理的,即電壓的變動。眾所皆知,電源電壓若不穩定,線路板上訊號波形的傳送會失真,因而造成LSI的延誤動作,也可能造成電磁干擾(EMI)的困擾,會造成上述情形很大的原因在於LSI的低電壓化。
2008 年 04 月 02 日

連結應用程式 示波器運算效率再升級

示波器是基礎儀器,它協助工程師擷取訊號、觀察、量測與分析、儲存檔案作成報告,是一部檢驗訊號品質的測試儀器,然而本技術文章所探討的內容,將顛覆工程師對示波器的認知,以現在的示波器技術水準,儼然已變成一部訊號分析儀,可說過去示波器的目的是觀察歷史訊號,而訊號分析儀卻可透過更多的應用程式滿足工程師分析的要求。
2008 年 03 月 27 日

優化製程設計測試晶片檢測 65奈米晶片良率大幅提升

本文描述一種廣泛應用於探索製程設計方面的系統性,以及隨機性故障的短流程測試晶片,並介紹先進的檢測工具平台相結合的綜合方法,以對於65奈米技術節點上的關鍵性缺陷進行特徵化描述和監控,藉此加速基於缺陷的「良率學習」。透過獨特的快速電性試驗方案、快速分析軟體以及優化的檢測效果,可縮短快速製程開發的學習週期。透過將在一個先進的300毫米晶圓廠得到的特徵化載具(Characterization...
2008 年 03 月 27 日

大型液晶電視需求不斷增加 冷陰極燈管技術更上層樓

隨著液晶電視急遽普及化,液晶背光照明模組用冷陰極燈管(Cold-cathode Fluorescent Lamp, CCFL)的生產量也呈現跳躍性成長,根據日本電球工業會統計,2005年日本廠商總共生產四億支的冷陰極燈管,其中兩億支冷陰極燈管應用在液晶電視,總生產金額高達9億美元,液晶電視占5億美元。
2008 年 03 月 27 日

類比/數位感測器雙管齊下 提升LCD/可攜式溫度補償

行動電話、可攜式收音機、GPS接收器及其他可攜式系統通常需要兩個或更多的溫度感測需求,例如溫度補償型石英振盪器(TCXO)就經常使用在射頻前端應用中,此外,在電池組及功率放大器的偏壓控制上也都需要溫度感測,而相對較不明顯的應用則可能須要對LCD進行因溫度所造成對比變化的補償。可攜式應用應該要以低成本提供最低的功率消耗及最小的電路板占用空間,同時也應該產生較少的雜訊,且最好不受抗射頻(RFI)與電磁干擾(EMI)形式雜訊的干擾。
2008 年 03 月 27 日

電子工業扮環保先鋒 智慧功率晶片/系統有效降低能耗

未來人們看待高科技方式將發生巨大變化,電子工業將成解決全球變溫問題主角。迄今,企業都在談論降低能耗計畫,但還有很多能做。從智慧功率(Power Smart)晶片和系統設計到形成整個電子工業能效指導標準,新功率範例要求電子工業承擔降低能耗責任,以提高能效,降低溫室氣體排放。
2008 年 03 月 27 日

取代多數電容器方案 四端子電容器實現電源分離

電子工程師都了解,設計電路時,電源的部分會加入去耦合(Decoupling)電容器以去除電源雜訊,而電源雜訊的頻帶又可能因產品不同而有所差異,以個人電腦來說,各類元件頻率互有不同,於是常看到結合鋁質電解電容器、還有各種數值的積層電容,甚至有些還加入鉭(Ta)質電容等實裝複數種類的手法(圖1)。
2008 年 03 月 27 日

降低電源開關導通損失 準諧振電源設計蔚然成風

準諧振轉換是十分成熟的技術,已廣泛用於消費產品的電源設計中。為滿足市場對更高效率且低待機功耗的需求,新一代準諧振轉換器透過頻率箝位電路的導入,已可進一步將此技術應用拓展至低功率領域。
2008 年 03 月 2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