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善結合協作與知識 六步驟最佳化工業AR體驗

擴增實境(AR)以更有效的沉浸式體驗代替傳統教育訓練和指導材料,幫助工業提升工作人員技能。世界各地,尤其是業務遍及多個地區的組織,正利用AR迅速變得更智慧、更快速、更精實。
2021 年 12 月 04 日

五大工程領域落實數位化 軟體模擬/預測助力智慧製造

由於技術持續發展,促成開放式連線與現代化的自動化解決方案結合,讓智慧製造從抽象的概念變成技術現實。
2021 年 12 月 02 日

人工智慧推進演算法/硬體創新 3D相機影像縫接潛力爆表

影像縫接(Image Stitching)是電腦視覺和影像處理的重要研究領域,亦是複雜過程,它與電腦圖學、圖論、軟體開發緊密相關。
2021 年 12 月 01 日

連結資料紀錄器/磁力感測器 地磁紀錄器設計達陣

任何觀測都需要記錄,特別是對於自然現象(如氣溫、地震動、地磁等訊號),需要長期且穩定的資料記錄。要獲得資料,除了要有訊號感測器(Sensor)之外,資料記錄器(Data Logger)也是非常重要的關鍵。自然界的訊號經過儀器接收轉換後,從類比訊號轉換成數位訊號,而在記錄的同時,儀器也會造成訊號的改變,因此必須要知道儀器的響應才可還原真實的訊號。
2021 年 11 月 29 日

做好驅動設計最佳化 有刷馬達仍具性價比優勢

近年來採用無刷直流馬達的比例愈來愈高。無刷直流馬達比起有刷馬達更為平穩高效,對於維護的需求更低,扭矩功率比也更高。 另一方面,無刷馬達更昂貴,需要更複雜的驅動電路。本文探討了這兩種馬達之間的更多差異性,並且解釋了在許多產品應用中,成本較低的有刷直流馬達仍然是最佳選擇的原因。
2021 年 11 月 28 日

主動/被動元件各司其職 電路保護依需採用沒煩惱

在汽車、工業、通訊和航空等領域,電壓波形可能存在非常大的起伏,導致過電壓、過電流、突波事件,進而對電路造成危害。本文介紹了當電路系統遭受到此類危害時,如何對其進行有效的保護,詳細分析了不同電路保護技術的作用,及其之間的差異,包括被動保護,如瞬態電壓抑制二極體(TVS)、MOV、GDT、保險絲、PTC等元件和主動保護元件,如各種類型的突波抑制器,可作為電路保護設計的參考。
2021 年 11 月 27 日

追日/追風發電一舉兩得 百葉窗實現綠建築雙能源採集

近年台灣房屋新建的需求持續上升,百葉窗的裝設量有增無減,鋁合金材質製成的百葉窗簾,漸漸成為現代家庭的首選,其在造型上與實用上,都能為居室帶來時尚感與便利性。利用該機構之遮陽性與通風性,結合風力、太陽能發電、雨滴感應、追日功能和即時遠端監控等功能,在發電之餘又不失室內之通風,還可以阻隔溫度於室外,雨天之時也能自動關上,這些設計讓綠能更加充分地運用在生活當中,相較於傳統風力發電,百葉窗不需要廣大的設置空間,並進一步擴增為雙能源採集(Energy...
2021 年 11 月 25 日

影像品質好還要更好 LCD背光精進貢獻大

從LCD取代CRT成為顯示主流技術,至今已廿幾年。如今,原本以手機為主要應用市場的OLED技術,在龐大的資本投入與折疊屏幕殺手級應用推波助瀾下,頗有循著過去LCD取代CRT的模式,來取代LCD主流市場地位的味道。
2021 年 11 月 22 日

兼顧系統可靠性/效能 溫度感測器尺寸與配置神助攻

縮小IC尺寸通常被視為實現更精巧印刷電路板(PCB)的途徑,或是增加功能而不增加系統大小的能力。從穿戴式電子裝置到車用攝影機,各種系統不斷突破實體大小限制、整合溫度感測訊號鏈,並縮小溫度感測器尺寸,對溫度測量的準確度與反應時間都帶來直接影響。溫度感測器的準確度提高及熱反應時間加快,不僅可提升被監控系統的效率,也可強化過熱保護。
2021 年 11 月 21 日

產線自動化腳步不停 智慧氣動提升整體生產力

從食品飲料加工,到工廠自動化設備為主的商品包裝線,生產設備逐漸採用智慧氣動技術提升能效。在壓縮空氣系統中,些許效率改進就意謂著每月節省數萬美元的能源成本。但是智慧氣動技術帶來的優勢,遠遠不只節能。透過收集之前閥門、汽缸和氣源處理系統等「非智慧」專案中的過程資料,結合硬體/軟體提供實用洞見,協助縮短停機時間、加快生產節奏,進而提升整體生產力,如圖1所示。
2021 年 11 月 18 日

逐步翻轉設計規則 鋰電池助儲能系統大躍進

諸如「這種電池為什麼要貴一點?」、「這些電池尺寸有多大?」、「這些電池壽命多長?」等問題,都是UPS和儲能相關業者提出的常見問題。隨著整個產業逐漸從閥控式鉛酸蓄電池(VRLA)過渡到鋰電池,這些問題變得日益重要,也越來越複雜。明智的電池決策有助於最佳化解決方案,進而帶來長期價值。
2021 年 11 月 15 日

13條設計策略萬無一失 程式碼品質確保物聯網安全

程式碼(Hardcoded)品質是通往安全的必經之路,身為程式撰寫與開發人員,在實務上人們該如何讓產品更加安全?
2021 年 11 月 1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