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足嚴峻浪湧/多級保護需求 GDT技術強化反應/作動速度

早期的氣體放電管(GDT)技術強調性能的壽命要長且在反應和作動速度上的可靠性要高。但在過去,反應時間較慢並不被認為是個問題,因為設計人員已依照GR-1089、ITUK.20和K.21的要求整合了協調保護層。
2021 年 09 月 26 日

巧用孔洞陣列設計 最佳化SMT功率元件散熱

本文首要部分將針對低功率應用中表面黏著封裝(SMT)功率元件所需的印刷電路板(PCB)散熱孔設計提出建議。除了進行模擬實驗以比較不同型式散熱孔陣列設計的差異外,同時也製作具有不同散熱孔陣列設計的PCB板並測量熱阻值,這些數值將確認模擬實驗的結果。
2021 年 09 月 23 日

強化頁面管理/系統保護通通要 負載切換器加值電池裝置安全

裝置使用電池進行供電時,電源切換器有助於提高安全性;以及不使用時,電路或子系統的一部分與電池進行隔離,可大幅延長電池的壽命。而電源切換器能運作多年的原因,正是有部分產品只使用一顆電池。
2021 年 09 月 19 日

無線聯接加值智慧製造  智慧氣動閥門加速數位轉型

隨著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和筆記型電腦等工具日益普及,Wi-Fi和藍牙等無線連接技術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21 年 09 月 16 日

電子標籤滿足防篡改/隱私需求 NFC/HF RFID安全助疫

隨著為全世界人民正在努力接種疫苗以遏制COVID-19大流行,製藥公司和國家衛生當局正在尋找各種方法,以確保精密疫苗在運輸途中保持安全,並在到達預定目的地後隨時使用。NFC和高頻(High-Frequency,...
2021 年 09 月 13 日

提升切換式電源供應器效率 SiC無縫切入高電壓應用

切換式電源供應器(SMPS)使用傳統的矽(Si)MOSFET技術,持續提升整體效率。其中使用新的矽製程、設計方法,以及在創新的全新拓撲使用這類裝置,不斷向前突破提升效率。過去幾年來興起碳化矽(SiC)等寬能隙技術,提供各式各樣令人興奮的特性,協助工程師實現更高效率,不過使用時必須衡量兩種技術之間的價格差異。650V...
2021 年 09 月 12 日

迎接電氣化時代來臨 48V系統翻轉車輛供應鏈

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為了確保產品符合規定,針對二氧化碳排放提出限制要求,對此汽車製造商為遵守二氧化碳排放限制,提出符合成本效益解決方式-48V車載電力系統配置低成本輕油電混合車的動力系統。然而,隨著插電式油電混合車和純電動車興起,繼續投資48V電力技術還有意義嗎?
2021 年 09 月 11 日

FPGA可程式設計立大功 軟硬體整合解封工業自動化

得益於擴增實境(AR)、自主行動機器人(AMR)、協作機器人(Cobot)和工業感測器等先進的自動化應用,智慧工廠在全球迅速興起。除了傳統的工廠外,類似的自動化應用也在倉庫自動化和物流等領域加速發展。這些新特色和功能由於硬體的最佳化而變得更加實用,進而實現即時網路互連、高效能處理、高可靠度、低功耗和介面靈活度。
2021 年 09 月 09 日

感測器連線更靈活/高效 新型ADC為MCU運算分憂

微控制器(MCU)和感測器測控系統中,經常遇到需要類比測量感測器輸入的情況。這種輸入的類比量,需要由類比至數位轉換器周邊,簡稱ADC,來轉換為N位元數位量後再由CPU處理。近年來,隨著智慧感測器技術和物聯網(IoT)等技術的發展,MCU和感測器連接的系統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比如在目前全球研究最多的新興市場之一的物聯網中,感測器作為物聯網系統資料的重要入口,正成為電子基礎設施向物聯網轉變的無處不在的元素。據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2020年12月發布的《物聯網白皮書》,預計到2025年,全球物聯網總連接數規模將從2019年的120億成長到246億,年複合成長率高達13%。中國物聯網連接數全球占比高達30%,從2019年連接數36.3億,到2025年預計連接數將達到80.1億,年複合成長率14.1%。
2021 年 09 月 06 日

資安控管重中之重 SSD韌體安全更新不可少

資訊安全已成為營運風險控制中重要的一環,其主要原因是日漸普及的物聯網應用,讓駭客或有心人士更容易地取得資料,進而破解、竄改,而造成客戶資料外洩或是機密訊息被公開,更甚者可以埋入蠕蟲或病毒為要脅等,演變成整體企業的營運危機。
2021 年 09 月 05 日

量測/鑑定五時機精準判定 善用表面分析尋找製程缺陷

半導體生產過程中,難免會產生汙染,常見的微粒異物很容易被光學或電子顯微鏡檢測出,然而有一類異常汙染卻是無法被發現的,例如表面氧化或微蝕的殘留汙染,近數奈米如幾個原子層的厚度,相較於原本固體材料又是不同的性質,使用一般光學或電子顯微鏡觀察根本無法鑑別,這樣的汙染層可能導致後續的鍍膜脫層,封裝的打線或植球脫球,甚至影響電性的阻值偏高、或電性不良等異常失效的現象。這些肉眼或顯微鏡看不到的異物需要藉由表面分析的儀器尋找解答。
2021 年 09 月 04 日

導入高彈性邊緣運算 工業部署最小化當機風險

工業4.0透過採用資料分析、自主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等新興的技術創新使生產製造變得「智慧化」。這些技術可提升整個價值鏈的生產力和績效。同時這些資料驅動型的技術創新要求在生產製造的現場部署資訊技術(IT)系統,通常稱為邊緣IT或邊緣運算。在某些場景下,這種邊緣IT可能會增加自動化系統當機的風險。選擇專為生產製造環境設計的IT機櫃並投資購置適用的電源和制冷基礎設施可以解決製造環境中邊緣IT系統所面臨的挑戰。在本文中,描述了製造環境、當機成本以及部署工業邊緣IT的挑戰。此外本文還提供最佳實踐來實現高彈性的邊緣運算,進而最小化當機的風險。
2021 年 09 月 0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