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處理量持續提升 記憶體模組可靠度驗證達陣

在電腦架構中,中央處理器的運算速度非常快,外部記憶體儲存速度卻相當慢,所以兩者之間就需要一個快速的記憶體緩衝裝置。記憶體模組的重要性,在於必須兼顧速度快及可擴充容量的特性,測試驗證能協助記憶體模組提供效能與可靠性的保證。
2021 年 06 月 06 日

MCR打破傳輸距離限制 EV無線充電露曙光

根據彭博(Bloomberg)先前發布的《Bloomberg 2020年電動車展望報告》,儘管COVID-19大流行導致電動車(EV)市場增速放緩,但市場對於電動車銷量預測依舊較為樂觀。該報告指出,到2030年,新型電動車銷量將會繼續增長,預計將達到2,600萬台。車型不斷增多、電池成本降低,將推動電動車銷量持續增長。而隨著電動車數量越來越多,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也會變得更普遍進一步提高消費者信心,並減少許多電動車潛在購買者擔憂的續航里程問題。
2021 年 06 月 03 日

開源工具降硬體開發門檻 自行調適架構部署DSA有解

人工智慧發展快速,在軟體優化的同時,硬體部署仍有許多不足之處。透過開源工具,可協助軟體人員編程硬體,達到有效開發AI產品的目的。
2021 年 06 月 01 日

ATM影像追蹤可疑人士 ML推理網路實現即時辨識

目前大多數研究與論文都側重於針對特定任務的機器學習(ML)模型,分析在執行該模型時達到的精度以及處理架構的效率,但在現場部署實際解決方案時,還有其他諸多需要考慮的因素。廠商如恩智浦半導體(NXP)的i.MX...
2021 年 05 月 31 日

隔離式ADC有效量測 三相感應AC馬達控制有解

三相感應AC馬達能以極高效率及環境耐用特性,在幾乎80%的工業應用中產生機械力。要克服較高負載的相關問題,有效控制這些馬達有其必要性,例如水泵、鍋爐泵、研磨機、壓縮機等都需要較高的起動扭力、良好的速度調節以及合理的超範圍能力。
2021 年 05 月 30 日

5G系統設計牽涉複雜元素/場景 多物理模擬方案更形重要

廣義上,所有移動物體之間,通過無線電波進行即時連接的通訊,都屬於行動通訊的範疇。通常每隔10年,行動通訊領域就會發生巨大變化。5G,即第五代行動通訊技術,是最新一代蜂窩行動通訊技術,也是繼2G(GSM)、3G(UMTS、LTE)和4G(LTE-A、WiMax)系統之後的延伸。
2021 年 05 月 27 日

天線場型大有關係 Wi-Fi 6效能驗證實現高速傳輸

隨著Wi-Fi 6(802.11ax)無線技術的發展與相關應用產品的推出,Wi-Fi 6已是新一代無線產品主流技術,Wi-Fi 6 除了大幅提升原有Wi-Fi 5(802.11ac)的傳輸速度外,也提升傳輸效率降低傳輸延遲,那Wi-Fi...
2021 年 05 月 24 日

兼顧產品檢查/故障分析方便性 晶片安全調試解鎖護資安

物聯網設備產品的退回故障分析深具挑戰性。一方面,產品送達工作場域時須確保設備安全鎖定。另一方面,當設備在現場發生故障時,需要拆開設備以了解根本原因,並解決後續設備運作的問題。藉由創新的設備安全功能,現已找到可實現兩全其美的辦法。
2021 年 05 月 20 日

電池/傳動/電源管理/應用多管齊下 電動車駛向減碳/永續之旅

一輛公車緩緩進站,沒有產生任何一絲惱人的噪音與廢氣。沒有噪音也沒有廢氣,是因為公車採用了電子傳動系統,一切能量都來自於電池。
2021 年 05 月 17 日

優化感知及資料品質 感測融合讓機器人長智慧

一般人都具備五種基本感官能力,即視覺、嗅覺、味覺、聽覺和觸覺。美國科學家Edwin Powell Hubble曾表示,人類的五感,可以探索v他們所處的宇宙,這就叫做冒險科學。為了紀念這位科學家,人們將1990年發射的太空望遠鏡命名為哈伯。哈伯太空望遠鏡不是人類,但是它就像是一組注視宇宙的眼睛。其直徑2.4公尺的大主鏡和其他相關儀器會收集整個電磁頻譜中的輻射,再將其向下發送到地球做進一步分析。哈伯太空望遠鏡從太空收集這些資料,幫助人們深入解析並了解宇宙。
2021 年 05 月 13 日

遵循國際安全標準 電動車充電安全穩紮穩打

到2040年,電動車將占全球汽車銷量的50%。即使在2019年,電動車的庫存也已達到720萬輛。電動車安全充電係由採用配電盤供電的「電供電設備(EVSE)」完成,並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這些安全措施由斷路器、B型剩餘電流裝置和突波保護裝置提供,並符合相關產品標準。
2021 年 05 月 10 日

高效運算整合技術與數據 DTCO製程/設計最佳化有譜

在半導體技術開發初期,可利用製程技術與設計專業最佳化整合力同步進行設計和製程(製造)技術的最佳化(Design Technology Co-optimization,DTCO)。它與可製造性設計(DFM)類似,但是用來開發尚未進入生產、較不成熟的技術。
2021 年 05 月 0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