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S延長電池壽命 儲能系統扮電動車最強後盾

充電裝置的布建數量隨電動車的市占增加,而充電的重點在於速度與安全性,因此如何提高充電樁的負荷成為重要議題,其中採用儲能系統可達到善用再生能源與監控電池健康度的願景。
2021 年 04 月 04 日

平台化布局迭起 電動車專利風起雲湧

從專利數量統計可以看出廠商積極布局電動車市場,其中底盤技術作為電動車架構的主幹,專利申請數量不斷增加,從中可見電動車技術創新動能十足。
2021 年 04 月 03 日

流暢人機介面提升使用體驗 EV圖形處理能力大躍進

電動車透過軟體,大量導入駕駛輔助等功能,因此如同智慧型手機一樣需要即時更新。同時使用者體驗佳的人機介面也成為電動車的銷售重點,因而仰賴彈性SoC滿足良好的觸控/視覺回饋,以及軟體更新的需求。
2021 年 04 月 01 日

三大分析工具助攻 晶圓表面粗糙度量測精準

不同產品與製程,對粗糙度要求相異甚大,將影響後續鍍膜的附著性。量測粗糙度藉以改善製程有其必要,該如何選擇到位的分析工具呢?
2021 年 03 月 29 日

多元整合定位技術 GNSS/LPWA滿足IoT追蹤應用

為了隨時掌握物聯網(IoT)裝置的定位與其他相關資訊,追蹤可說是最常見的IoT應用之一。過去幾年來,市場對於追蹤和車載資通訊解決方案的效能期望已越來越高,除了準確度、尺寸和價格等基本要求之外,覆蓋率、適用性、安全性、功耗和完整生命週期支援等因素也成為設計重點。
2021 年 03 月 25 日

即時管理室內IIoT庫存系統 藍牙定向實現準確資產追蹤

越來越多工廠、倉庫與製造設備開始使用標籤來追蹤即時的資產位置。資料通常會整合到適當的雲端工業物聯網 (IIoT)庫存控制系統中,以便遠端追蹤資產。然而其問題在於,除了NFC之外,絕大多數的資產追蹤方案都需要使用電池供電式標籤,因此必須盡可能降低功耗。此外,有些解決方案在室內使用時,並不可靠且不準確。
2021 年 03 月 22 日

Wi-Fi/LTE/LPWA各有所長 IIoT閘道器助攻遠端監控

工業物聯網(IIoT)的問世,讓世界各地的企業能夠獲得充足的資訊,以便更快做出明智的決策、進行預防性維護,進而推動企業成長。這些優點看似顯而易見,但業界還不清楚如何在不同地點和環境中,確實將工業裝置和設備連接到網路,以支援不同的應用。
2021 年 03 月 18 日

助自駕車一臂之力 車聯網與號誌編解碼技術達陣

自駕車整合感測、通訊、定位與控制等技術已蔚為風潮,其中自駕車結合車聯網通訊技術與應用亦成為各大車廠積極研發的方向之一,目前車聯網短距無線通訊(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2021 年 03 月 15 日

車用充電首重安全/彈性 USB充電埠囊括多元應用

USB充電埠已成為現代車載資訊娛樂系統的關鍵零組件。乘客逐漸習慣把手機(或其他可攜式裝置)連接到車內電子系統,然後用這些裝置在車內執行各種資訊與娛樂功能。為了支援供電與資料傳輸,藉以在快速變遷的可攜式裝置市場做出調整,USB充電埠為此必須因應各種系統要求,包括供電、資料傳輸、以及面對各種實際上會發生的危險事件時保持穩健運行。
2021 年 03 月 14 日

電子保險絲/智慧開關雙重屏障 機器人安全防護有一套

人類若處於危及皮膚、眼睛、四肢或頭部的環境中,可能數秒內就遭受嚴重傷害。為避免這些危險,人們打造了避免危險的環境、惡劣條件及接觸有害物質的日常防護措施。可以在汽車和製造廠中看到這些安全措施的範例。
2021 年 03 月 11 日

優化機台設備/設計工具 MEMS元件製程良率大躍升

長期以來,PC、手機和汽車應用是推動半導體元件成長的主要力量。而這些傳統市場亦加速了各種相關新應用的需求,像是人工智慧(AI)、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機器人、醫療感測器以及更先進的汽車電子產品。於此同時,這些多樣化的應用又反過來帶動了各種半導體元件的需求,包括邏輯晶圓和控制IC、影像感測器以及微機電(MEMS)等。
2021 年 03 月 08 日

三大分析工具助攻 晶圓表面粗糙度量測精準

不同產品與製程,對粗糙度要求相異甚大,將影響後續鍍膜的附著性。量測粗糙度藉以改善製程有其必要,該如何選擇到位的分析工具呢?
2021 年 03 月 0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