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小封裝錫球製程空焊/位移 自動化覆晶黏晶鍵合快又好

晶片若只有打線鋁墊(Al Pad),如何進行覆晶黏晶鍵合(Flip Chip Die Bonding)?先進封裝時代銅柱凸塊逐漸取代錫凸塊,特性不同要如何避免空焊或位移?
2020 年 11 月 26 日

高頻應用五花八門 三大評估點幫你挑對模擬工具

軟體評估報告、選型對比報告,是不少業內人士每年的慣例工作,大家時常會苦於一張張對比表格,有時會發現功能更新已有多個版本,確只能找到古早的老版本進行對比;又或者,專案已經到最後階段了,調查報告還不太全面。...
2020 年 11 月 23 日

實現醫療級人體狀態監測 生命體徵量測彈性/高效

生命體徵監測已經超出了醫療實踐的範圍,並已進入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多個領域中。最初,生命體徵監測是在嚴格的醫療監督下,在醫院和診所進行。微電子技術的進步降低了監控系統的成本,使得這些技術在遠端醫療、運動、健身和健康、工作場所安全等領域更加普及,在越來越關注自動駕駛的汽車市場也是如此。雖然實現了廣泛的應用,但是因為這些應用都與健康高度相關,所以仍然需要維持很高的品質標準。
2020 年 11 月 21 日

整合人臉辨識/反電子詐騙/低功秏喚醒 人臉驗證系統準確率升級

人臉驗證在電腦視覺的領域中,長期以來都是重大的挑戰之一,不過目前的技術已經能設計出一套準確率高達98.36%的人臉驗證系統,該系統可藉由即時回應的概念驗證,在機器學習優化的平台上高效率的運行;系統採用結合經典與現代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的批次設計流程,支援如多用戶驗證及反電子詐騙等關鍵功能流程,可以應對利用照片或影片進行電子詐騙的安全議題。
2020 年 11 月 19 日

模型式開發搭配生成設計 車載電氣系統加速疊代創新

汽車、航太與重型設備產業的電氣系統複雜性,正在快速成長。次世代產品需要提供許多複雜的特色和功能,若要支援所有特色與功能,需要搭配許多網路、數千個感測器與致動器、數英哩長的配線,以及上萬個離散元件;且若要達到必要的工程效率、卓越性和速度,以在市場中推出這些創新產品,使用的方法必須能促進協作、將流程自動化,並具備健全的可追溯性。
2020 年 11 月 16 日

規格慎選/安裝細節不馬虎 熱像儀實現精準測溫

2020年一開始,新冠病毒的疫情爆發,至今全球疫情仍在控制中。此時防疫用品如口罩、酒精、護目鏡、防護衣、酒精紙巾/棉到額溫槍、紅外線熱像測溫等等的需求也隨著疫情般大爆炸。
2020 年 11 月 14 日

邊緣資料收集/訓練/推論各取所需 工業AIoT應用即刻上手

工業物聯網(IIoT)應用產生的資料量空前龐大。對於許多工業應用設備,特別是位於偏遠地區的高度分散式系統,想要持續傳送大量的原始資料到中央伺服器,根本不可行。為了降低延遲、減少資料傳輸和儲存成本,並且增加網路可用性,企業開始將人工智慧(AI)和機器學習(ML)功能轉移至網路邊緣,以便在現場採取即時的決策和行動。
2020 年 11 月 12 日

疫情推波工業自動化 AI視覺提升檢測效率/精準度

受疫情影響,製造商改變了許多舊有的模式,如產線在地化、智慧製造升級與提升產線內人員衛生安全。對於業者來說,如何再次因應各種危機並且更精準有效率地提高產線的彈性部署能力,是產業內共同的目標。因此若在產線上導入AI機器視覺,即可提升瑕疵檢測的效率與精準度。
2020 年 11 月 09 日

高壓電源模組轉換率高兼顧安全 繫留無人機新興應用超展開

無人機由於可以快速部署等優點,被廣泛應用到各行各業。目前大部分無人機採用機載充電鋰電池供電,導致續航時間較短,然而某些應用場景要求無人機能夠長時間不間斷地執行空中作業,繫留無人機應運而生。繫留無人機透過繫留纜線將地面電源傳輸至無人機作為動力來源,來保證無人機長時間穩定工作。
2020 年 11 月 07 日

邊緣AI視覺驅動核心 賦能智慧機器人高速運算

若要執行視覺化並驅動深度學習運算,須結合開發板、機器人開發平台、深度相機及系統硬體元件,擬真打造AI視覺大腦。
2020 年 11 月 05 日

硬體升級/參數調整自動建模 Al光學檢測促應用落地

工廠導入AOI設備已非鮮見,若能善用自動深度學習技術的優勢,將可望助台灣產業以低技術門檻投入資源,再創產能增幅。
2020 年 11 月 02 日

AI推論執行有道 INT4運算全精度優化

對於AI推論而言,在提供媲美浮點精度的同時,INT8的性能優於浮點。然而在資源有限的前提下,INT8卻不能滿足性能要求,最佳化INT4則是解決之道。透過最佳化INT4,相比現有的INT8解決方案,某些硬體上可提升高達77%的性能。如賽靈思(Xilinx)在其硬體平台上提供INT8...
2020 年 10 月 2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