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攻擊指數級成長 硬體安全機制保障IoT應用

目前物聯網正逐漸整合到大多數工業和商業營運的架構之中,包括公用事業、關鍵基礎設施、交通、金融、零售和醫療。物聯網設備旨在感知和測量物理世界,並收集有關人類活動各方面的資料。這些設備促進智慧化、自動化、自主指令和控制的廣泛部署。透過在智慧、高度連接、普及性和無處不在的完善程度,物聯網將使企業能夠創造出真正革命性的技術,可望在社會和經濟各方面改善未來人類世代的生活。
2020 年 04 月 01 日

分比式電源提解方 衛星天線微型化邁大步

需要在行駛中的交通工具裡上網的人都知道,在緊要關頭訊號中斷有多令人失望。使用者需要高速連線和頻寬,不論在任何交通模式下,都能查看並發送消息、播放音樂及影片,或者非常流暢地召開多方視訊會議。但若只靠地面上的行動通訊網路,很難達到這個目標。在某些條件下,使用者必須靠衛星網路來提供行動寬頻服務。然而,衛星通訊傳統上必須搭配體積龐大的碟型天線,才能跟遠在太空中的衛星建立連線,這使得衛星通訊的應用受到局限。
2020 年 03 月 30 日

六大感測器成就動力系統 汽車電氣化步步到位

設計優異動力系統是減少汽車排放最有效的方式,從提升燃油引擎效率到設計電動車(EV)或油電混合動力車(HEV),電氣化使傳統動力系統大幅進化。本文將透過電動車與油電混合動力車的內燃機引擎(ICE)和感測器電氣化,說明動力系統感測器的未來和動力系統最佳化的重要性,以有效管理電池、轉換器與馬達基本組件。
2020 年 03 月 26 日

智慧聯網/資安/差異化兼備 智慧家庭趨勢六箭齊發

不久前,「智慧家庭」的概念還意味著各種獨立連結的小裝置,其範圍涵蓋智慧型LED燈至HVAC控制到安全監控攝影機,而使用者可透過智慧型手機來進行控制。然而,現在人們可以看到智慧家庭裝置之間更相互連接的生態系統增加,它們能夠相互聆聽、相互指示、甚至能夠預測用戶的偏好。消費者選擇這種系統的主要原因,為流行的新型智慧音箱採用簡易的語音介面。消費者通常購買Amazon...
2020 年 03 月 23 日

三合一電源架構實現高效充電 太陽能電動車前景可期

隨著電子行動(Electric Mobility)概念推廣到全國,政府也對部署電動車興趣盎然,預期電子產業將出現許多本土開發及製造相關活動。雖然大型OEM代工業者已投入電動車開發,充電器、充電站及相關軟體、雲端服務的生態系統也在穩定發展中。即便知名廠商或新創企業都開始投入這些領域並開始看到成果,但相關電子產品仍存在極大商機。
2020 年 03 月 19 日

可編程架構靈活第一  FPGA DNN部署高速直進

有鑑於應用需求的差異,DNN推論作業負載和硬體加速器架構領域的關鍵趨勢為多樣性和快速演進發展。
2020 年 03 月 16 日

架構空間/電源效率雙雙達陣 SIMO PMIC添可攜式設計新意

無線IoT產業正在生產大量電池供電設備(圖1)。儘管基本的電池管理系統容易理解,但具體配置隨電池技術(一次、二次、化學物質或形狀規格)和負載約束(電壓、電流或雜訊敏感度)而異。在這些變數條件下,人們似乎應採用分離式方法設計系統:每個模組採用一個專用IC,如典型系統。
2020 年 03 月 15 日

雙AMR感測實現馬達精確角度測量 自駕系統安全再獲確保

本文根據目前朝向半自動駕駛和全自動駕駛發展中的汽車電氣化趨勢—尤其讓電子動力轉向系統(EPS)和電子煞車系統滿足必要的安全標準,以確保無人車的安全性和控制時所需作出的改變提出相關見解。
2020 年 03 月 12 日

強化能源效率/可用度/效能/安全 車用EPS晶片組超展開

電子動力轉向(EPS)幾乎已完全取代液壓及電子液壓系統,其優勢相當明顯,例如能源效率較高,不需要使用持續運作的皮帶驅動泵。此外,排除液壓元件可簡化製造及維護。不過可靠高效的電子動力轉向系統,需要以強大半導體為基礎的微調解決方案。
2020 年 03 月 09 日

電路控制架構兵分三路 USB PD應用電能傳輸再提升

過去各種電子裝置依照其功率設計、輸出入電壓或連結硬體介面的不同,皆有其專屬的電源供應器,造成擁有智慧型手機、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及其他周邊用品的使用者外出時攜帶不便。而且這些轉換器在其所搭配的電子裝置遭到淘汰時也往往會被使用者丟棄,造成地球資源的浪費。為改善電子產品浪費所產生的環保問題,USB-IF協會於2014年提出全新的通用序列匯流排(Universal...
2020 年 03 月 05 日

即時/安全/可靠 邊緣運算執行高效機器學習

人工智慧(AI)的研究已有顯著的進展,使得電腦優點變多、變得更好用,如機器已可超越人類,在某些任務的執行速度變得更快更精準。
2020 年 03 月 02 日

落實汽車天線罩測試 車用雷達干擾影響大減

自動駕駛汽車透過感測器來感知世界,自動駕駛概念基礎取決於感測器可靠性。但雷達(Radar)感測器是否能夠提供所需性能,大多取決於其安裝狀況。新測試儀器可以說明提供必要判斷。
2020 年 02 月 2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