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車聯網安全標準核心 電動車/自駕車安心上路

現代車輛由Carl Benz的引擎推動至今,已將近150年,路上可見的車輛,早就脫離陽春的四輪設計。除了機械裝置與零件外,1970年代導入的電子噴射點火裝置,將車輛帶進了電子時代,2000年初的電動車浪潮,開始重新定義車輛,輔助駕駛功能的發展,更讓車輛的載具功能提升,不再只是交通工具。進化再進化,具有自動駕駛與網路連結的車輛,將讓駕駛人未來的駕駛重任一步步卸下,並可能使自駕車變成移動城堡,在車輛的實際用途上更為廣泛,而讓這一切夢想成真的關鍵就是在於車輛的智慧化與安全。
2018 年 01 月 07 日

從探索期走向試導期 工業物聯網方案百花齊放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各國大多紛紛制訂推動先進製造發展轉型計畫,如德國的「工業4.0」、美國的「AMP計畫」、日本的「機器人新戰略」、「中國製造2025」、「台灣5+2創新產業」等(圖1)。
2018 年 01 月 06 日

SiC熱特性優異 電源轉換效能更上層樓

市場對切換速度、功率、機械應力和熱應力耐受度之要求日益提升,而矽元件理論上正在接近性能上限。寬能帶隙半導體元件因電、熱、機械等各項性能表現俱佳而被業界看好,被認為是矽半導體元件的替代技術。
2018 年 01 月 04 日

應用領域持續拓展  IoT發展帶動磁性感測器需求

在過去幾年中,多個新興終端市場及應用的出現,開始驅動對於更高效能位置感測器的要求,且為其設定標準。
2017 年 12 月 30 日

可呈現表面深度紋理影像 輪胎3D缺陷檢測準度高

自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導致各歐美傳統強國經濟重創、歐債危機爆發,各國政府近年來開始將製造業競爭力列為重點目標,促使各國政府重新重視製造業的重要性,如2011年德國提出「工業4.0」,主要著重在推動「智慧工廠」,發展許多技術策略,如自動化機器人、大數據資料分析、物聯網、網路服務等,以人機共同合作模式來提升產品生產力及品質管理。藉此除了提高不少生產價值外,更能維持在全球製造領域的領先優勢。
2017 年 12 月 28 日

混合蓄電系統發揮長壽優勢  電動工具/設備可用度提升

把電池和雙層電容器(UltraCaps)結合,不僅可改善蓄電裝置的峰值電流特性,並顯著延長了電池使用壽命,同時建基於數位式控制,可實現接近於任意形式的適應性匹配。由此可在各類應用中,尤其是高負荷的電動工具驅動裝置,實現更高的可靠性,且研發成本低。
2017 年 12 月 25 日

各大子系統同步精進  領域式汽車架構加速自駕實現

汽車產業有許多創新產品離不開電子裝置。今日的汽車之所以比過去更安全、更高效率、更具智慧,半導體是一大功臣。想知道半導體公司建造自動駕駛汽車的方式,究竟與一般企業有何不同,只要考量電子裝置對今日汽車架構的重要性就能略知一二。
2017 年 12 月 23 日

善用PEDOT材料柔軟特性 家電液位偵測更可靠

在這個智慧連接的時代,即使是家用電器也成為了智慧設備的其中一環。電子解決方案和設計策略的範疇不斷地在擴大,協助製造廠商不斷地創新,推出各種精巧的智慧家電。
2017 年 12 月 21 日

眾業者積極攻克技術瓶頸 MicroLED商用有望

LEDinside市場資料指出,LED顯示屏產值將於2020年達到50億美元,其中,MicroLED儼然成為最受關注的下一代顯示技術。然而,MicroLED顯示屏若要正式商用上市,依然有許多技術挑戰必須突破,然而,在眾多廠商的投入之下,最快在2018年便能看見商業化產品推出。
2017 年 12 月 18 日

無預充電DRAM改善潛伏時間/功耗 嵌入式應用系統效能提升

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的最大優勢是集積密度很高,尤其是使用1T1C的物理結構而形成的DRAM晶片。如果要使用標準CMOS製程技術來形成電容器則有一種金屬-絕緣體-金屬(MIM)的物理結構,另一種則是金屬-氧化層-金屬(MOM)的物理結構。然而,MIM電容器以及MOM電容器的布局面積或製作成本將有可能大於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RAM),特別是經過減少電晶體數量之後的4T...
2017 年 12 月 16 日

利用單端1.6kW L波段電晶體 高功率GaN提升RF性能

設備設計師經常遇到高功率要求的難題,這是單個固態器件遠遠無法滿足的要求。雖然橫向擴散金屬氧化物半導體(LDMOS)器件具有比較高的功率,但氮化鎵(GaN)技術為設計師帶來了更高的功率密度和效率,能夠在更小封裝尺寸內實現更高的功率,從而可縮小最終設計方案的整體尺寸。
2017 年 12 月 14 日

LoRa/Sigfox/NB-IoT各領風騷  LPWAN滿足IoT省電需求

資通訊產業下一階段的發展重點之一為物聯網,將會有許多新創團隊鎖定物聯網,以智慧城市為主題推出各種產品與應用,將資通訊領域發展推向另一高峰。物聯網發展下,以智慧城市做為主軸,相關的應用儘管變化莫測,但依然都需要無線網路做為底層機制。此外,為了滿足物聯網裝置省電、長距離傳輸資料的應用場景需求,低功耗廣域網路(Low...
2017 年 12 月 1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