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聯網通訊技術添新面孔 LTE進軍V2X應用

LTE憑藉著高數據傳輸率、低延遲、低功耗等特性,成為車聯網的重要連接技術。而LTE V2X版本的發布,也使蜂巢式網路技術擴展到汽車應用中。
2017 年 09 月 11 日

駕駛座內建慣性感測器普及 全自動駕駛實現可期

自從汽車製造商開始使用第一台微機電感測器(MEMS)加速計來測量加速的強勁力道以及啟動安全氣囊(圖1)已經二十多年了。第一台慣性感測器早已為今日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加速計的普及做好萬全準備。
2017 年 09 月 10 日

追蹤連線助力除錯器擷取運行資訊 處理器實現指令追蹤功能

目前ARM Cortex-M系列處理器有8款成員。除此之外,ARM產品線中還有其他眾多處理器。對於許多剛入門的用戶,或甚至有經驗但對ARM架構還不熟悉的晶片設計者,面對這麼多元的產品還是會有點混淆。
2017 年 09 月 09 日

ADAS專用電源IC維護系統安全 電源技術實現車聯網時代

目前車聯網發展雖然距離全自動駕駛還有一段距離,然而輔助駕駛系統卻已經發展蓬勃,在市面上已能看到各種應用。全自動駕駛若要能真正實現,還需要多方面的技術支持。其中電源的前端技術就是關鍵之一。
2017 年 09 月 07 日

解決OLED量產各種問題 玻璃屬性/面板製程扮要角

產業預料於未來五年內,行動裝置顯示器市場仍朝向更高解析度、更明亮及更低耗電量的發展趨勢,這些顯示器的屬性將成為絕大多數行動裝置的共同基礎。行動裝置品牌廠為圖自家產品在市場上脫穎而出,將力求創造出與眾不同的屬性及效能。
2017 年 09 月 04 日

延長IoT無線感測器使用時間  蓄能元件技術日新月異

近年來,以設施中設備的監測與控制、環境及空間中的監測為目的之感測器網路備受關注,此是將電源、感測器與多個內置通信功能的感測器節點分散安裝,藉此收集各個節點資訊之系統,可通過有線或者無線從節點收集資訊。
2017 年 08 月 31 日

元件價格下降/可靠度大增  碳化矽MOSFET商用邁大步

絕緣柵雙極電晶體(IGBT),這種顛覆性的功率電晶體在20世紀80年代早期實現商業化,對電力電子行業產生了巨大的積極影響,它實現了創新的轉換器設計、提高了系統效率和全球節能。事實上,有估計顯示,IGBT在過去25年中幫助避免了75萬億磅的二氧化碳排放[1]。
2017 年 08 月 28 日

PUF研究如火如荼展開  隨機晶片指紋安全性更超前

製造過程中的細微變化,會導致晶片與晶片之間存在細微差別。這是讓晶片設計師頭疼的一個問題,因為他們的工作是要確保晶片都能有相同的表現。但安全專家對此非常高興,他們可以利用晶片的變化缺陷給每個晶片蓋上獨一無二的指紋。
2017 年 08 月 24 日

藉RSSI值精確計算距離  BLE測距演算法簡化IoT定位

基於低功耗、低成本且易於佈建等優勢,低功耗藍牙(BLE)可說是目前物連網(IoT)裝置與室內定位的首選通訊標準,其餘現有科技相形之下均有其缺陷存在:紅外線(IR)必須是直線指向且距離短、無線射頻辨識技術(RFID)成本高昂、Wi-Fi較BLE耗電,而GPS、GSM訊號等則難以在室內精準定位。
2017 年 08 月 21 日

NVIC執行優先權管理  處理器中斷處理簡單俐落

Cortex-M0、M0+、M3、M4、以及M7處理器之間有許多相似點,例如像是在基線編程模式、巢狀向量中斷控制器(NVIC)用來執行中斷管理、由架構定義的休眠模式、作業系統支援功能、除錯支援、簡單易用的特性上。
2017 年 08 月 17 日

嵌入式運算設備追求小型化 3D封裝解決POL散熱難題

工業電腦、閘道器等嵌入式運算設備,為了降低成本、方便用戶進行布署,在外觀設計上都越來越小巧。但這類設備內部的電源負載並沒有因此而減少,因此負載點(POL)電源的功率密度要求持續提升。然而,工程師在選擇POL模組時,不只要注意功率密度,還要考量模組的散熱性能。
2017 年 08 月 14 日

V2X帶來資安考驗 4+1防護打造安全自駕車

正如我們所知,汽車正持續演變中,它正從單一模式的交通工具演變為個性化的行動資訊中心,並完全與外界相互連結。這些互聯汽車將成為打造自動駕駛體驗的核心要素,特別是伴隨著車對X(V2X)通訊等新型無線技術的發展。V2X是整合至汽車的智慧系統,能夠收集和分析來自其他汽車和周邊基礎設施的資料。這種行車智慧是實現自動駕駛並將智慧交通的概念轉化為現實的一個關鍵要素。
2017 年 08 月 1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