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表示,2015年健身用穿戴式電子裝置銷售量預計將達六千八百一十萬件,低於2014年的七千萬件;銷售數字暫時下滑係因運動手表與智慧腕帶和其他穿戴式健身用監測器功能重複,造成排擠效應。不過,隨著運動手表和智慧服飾發展更臻成熟,整體穿戴式健身裝置銷售規模可望於2016年回升至九千一百三十萬件。
Gartner研究總監Angela McIntyre表示,健身用穿戴式裝置用以追蹤健康狀況,與健身健體活動有緊密關聯。未來,消費者可將大多數穿戴式裝置的資料整合至單一帳戶,利用認知運算(Cognizant computing)技術進行分析,以提供使用者各種有用資訊。高通(Qualcomm)、蘋果(Apple)、Google、三星(Samsung)、微軟(Microsoft)、耐吉(Nike)和英特爾(Intel)等企業都投入經費,推動穿戴式健身健體監測技術創新,為數量日趨龐大的健康及健身相關資料打造基礎架構。
健身用穿戴式裝置主要分成五種型態,包括智慧腕帶、運動手表、其他健身監測器、胸部扣帶式心率監測器及智慧服飾。運動手錶和胸部扣帶已經是相當成熟的商品,相較之下,智慧腕帶自2011年Jawbone Up推出後才開始普及。不過,Gartner認為,逐漸脫離測試階段的智慧服飾(Smart Garment)未來極具成長潛力,目前市面上已有針對專業運動員與教練所推出的智慧襯衣(Smart Shirt)。2014年智慧服飾出貨量預估為十萬件,到2016年可望增至二千六百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