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 Player所向披靡PMP難以跨入大重市場

作者: 侯鈞元
2005 年 06 月 01 日

不同於MP3 Player以單純聽覺為訴求的產品定位,PMP產品頂著多媒體影音播放中心的訴求,也在市場對於MP3需求狂熱之際,開始蠢蠢欲動。本文將從MP3及PMP產品特性、規格及市場行銷策略的比較,探討這段由聲音到影像的產品發展之路,是否得以順利成行。
 


 

PMP 是2003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一般而言,P代表Portable或Personal;M代表Media或Multimedia;P為Player,筆者認為最適合之名稱應為Portable Multimedia Player(PMP),中文翻譯為掌上型多媒體播放器。然而市場上仍存在多種不同之名稱,如PVP(Portable Video Player)、PMC(Portable Media Center)、MP4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目標市場卻是相同的。筆者歸納市場上各種PMP之產品特性與其主要應用後,對PMP之定義如下:具備2.5 吋~8吋彩色LCD顯示幕、儲存媒體為硬碟或Flash記憶體、能夠播放有聲影片及其他多媒體內容、體積為可攜式大小、以觀賞影片為主要應用之多媒體裝置。
 

而MP3 只是一種音樂壓縮格式,市場上可以播放MP3音樂之播放機種類繁多,諸如CD隨身聽、MD隨身聽、床頭音響、汽車音響等等。而近期市場上較受歡迎之MP3 Player以Flash記憶體與硬碟為主。為縮小探討範圍,順應市場趨勢,本文所提及之MP3 Player將定義為:採用Flash記憶體或硬碟為儲存裝置,能夠播放MP3等壓縮音樂格式,並以聆聽音樂為主要應用之掌上型裝置。
 

PMP與MP3 Player規格比較
 

PMP儲存需求較MP3要求高
 

以儲存規格來看,MP3所需之儲存空間可大可小,以128Kbps編碼率的MP3檔案為例,一張音樂CD 74分鐘所需容量僅約80MB,亦即MP3 Player的容量大於80MB即可取代原本的CD隨身聽。因此MP3 Player之最低可接受容量為80MB,這樣的大小,NAND Flash是最佳儲存媒體。MP3 Player的儲存容量基本上跟著半導體製程與硬碟的儲存密度而變。以2005年4月為準,NAND Flash單顆晶片容量已達2GB、1吋硬碟容量達到6GB、1.8吋硬碟容量也達到80GB。就純MP3音樂儲存而言,NAND Flash已經非常足夠,但對消費者來說,儲存容量永遠不嫌多。iPod首次以高達20GB硬碟容量進入MP3市場,其概念就是要消費者將所有的音樂檔案都放進iPod,直接省略從PC轉存的動作,以此推論未來一定會出現搭載超過80GB硬碟之MP3 Player。
 

目前全球最小的0.85吋硬碟製造商之一的TOSHIBA,已經在2005年宣布其產品即將量產,初期以4GB容量進入市場。提供給OEM之價格每顆約1萬日圓,價格僅4GB NAND Flash的三分之一,相當具有競爭力。以往業界一直對0.85吋硬碟的單位容量價格保持存疑,如今TOSHIBA以相較於Flash 1/3的價格進入市場,想必未來0.85吋硬碟的適用性將高於業界預期。
 

相較於MP3,PMP所需的數位影音資料需要較大之儲存容量,一部未經轉檔的VCD影片即需要約1GB,一部DVD影片更需要3~4GB,即使轉換成 MPEG4且符合PMP LCD解析度大小的影片也需要數百MB。若需存入多部長片影片,現階段最高2GB之NAND Flash顯然並不適合,因此PMP大多內建硬碟。PMP採用之硬碟尺寸從2.5吋到1吋都有。1吋硬碟最高容量已達6GB,Hitachi則宣稱在 2007年底將推出20GB容量的1吋硬碟。
 

目前市場上雖然仍有少數採用外接記憶卡之PMP,但這樣的產品很容易遭到行動電話、數位相機與PDA的取代。許多行動電話都能夠播放MPEG4影片,也具備擴充卡能力,LCD解析度也達到QVGA,PMP只剩下較大尺寸顯示幕的優勢。消費者是否會為了較大顯示幕而購買價格不低且尚須另購記憶卡之PMP?答案恐怕不是非常樂觀。
 

2~3吋為MP3與PMP螢幕之分界
 

市場上PMP之LCD尺寸從2.2吋到8吋都有,且絕大多數集中在3~4吋之間,以3.5吋最普遍。解析度以320×240(QVGA)為主,少數機種可達到640×480(VGA)。顯示幕是PMP產品中唯一不會隨技術成熟而改變尺寸之零組件,過大之LCD將使體積龐大失去隨身攜帶的意義,過小之LCD則導致觀賞困難。除了尺寸外,解析度之提高有助於提升影像之清晰度,預期未來支援更高解析度之機種將逐漸增加。
 

至於MP3 Player對顯示之需求顯然不高,從無顯示幕的iPod Shuffle到內建2.2吋LTPS的Toshiba gigabeat。目前市場之MP3 Player仍以單色LCD為主,OLED與彩色LCD則有擴大的趨勢,預計未來MP3 Player將走向大尺寸彩色LCD,但限於體積與耗電限制,尺寸最大將不會超過3~4吋。
 

由PMP 與MP3 Player之LCD顯示尺寸分佈可以看出,在2吋到3吋間,是MP3 Player與PMP互相重疊的區域。在這個區域下,MP3與PMP有極高之相互替代性,產品界線也相當模糊,功能差距上可能僅在於影片的播放能力。由圖 1的趨勢圖可以看出,PMP的LCD尺寸發展大致朝向兩個方向,分別是3.5吋與7吋,2005年開始,3吋以下之PMP已經不再有新機種問世;而MP3 Player則在2005年開始大量出現彩色LCD機種,尺寸集中在1吋到2.2吋之間。以這樣的趨勢可以預估未來MP3 PMP顯示尺寸集中於三大區塊,分別是1~2.5吋、3.5~4吋、7吋以上。
 

PMP處理器架構較MP3複雜
 

PMP 所採用之嵌入式處理器,必須具備強大之運算能力與低耗電之特性,再搭配DSP即可成為PMP的解決方案。目前供PMP使用之處理器以德州儀器(TI)為領導廠商,其市場佔有率超過8成。德儀的DM270獲得許多PMP廠商採用,包括Archos與iRiver。Intel的Xscale系列則是PDA與 PMC市場的霸主,只有少量PMP採用Xscale。另外Sigmatel、Freescale、Renesas與MIPS也有少量市佔。值得注意的是 x86處理器的二哥AMD也推出了一顆名為Alchemy的MPU,企圖搶入PMP晶片方案市場。而Samsung的嵌入式處理器在近年內快速攻佔PDA 市場,其性能價格比不比Xscale差,預估未來Samsung將投入PMP處理器市場。
 

MP3 Player由於架構較為簡單,通常由一顆SoC即可完成。目前MP3市場上以Sigmatel的市佔最高,約7~8成,其餘則有Portal player、Telechip、Philips等等。台灣也有MP3解碼晶片供應商,但全球市佔率合計不到1%。
 

就目前市場現況而言,MP3 Player與PMP之晶片成本仍有一段距離,然而2005年開始已經有MP3 Player採用與PMP同級處理器,並支援MPEG4影片播放,這樣的趨勢讓PMP與MP3之間的界線已經越來越模糊。
 

PMP軟體平台以PMC與Linux為主
 

PMP 所採用之作業系統平台大致上可分為Microsoft的PMC(Portable Media Center)與Embedded Linux兩種。PMC為微軟在其數位家庭作業系統Media Center策略下所延伸的掌上型平台,能夠與Media Center整合並方便下載媒體。微軟在PMC內容方面,已經與美國職棒大聯盟、CinemaNow及許多影片內容供應商簽訂合約,未來PMC將能夠合法下載這些影視內容。除了PMC外,絕大部分PMP業者採用Embedded-Linux作業系統。Linux為遵循GPL的自由軟體,費用較低,相較於每套PMC需要約40美元(2004年)之昂貴授權金,Linux顯得較為適合。因此目前市場上採用PMC之PMP仍然只有3~4台,微軟在推廣PMC上似乎仍然需要努力。
 

PMP電池續航力仍為最大問題
 

不論是PMP或MP3 Player,其電池規格絕大多數都採用鋰電池。目前硬碟式PMP之影片播放續航力官方數字平均約在3~5小時之間,少數機種可達到8小時,續航力大約可以連續看兩部電影,音樂播放則多數都可達到10小時以上。以充飽電一次僅能觀看兩部影片,對PMP使用者稍嫌不足。鋰電池的續航力在短期內不會有太大之進步,除非採用燃料電池與優良的電源管理,否則PMP終將面對電池體積與續航力的平衡問題。
 

PMP影音編碼格式較複雜
 

MP3 Player其實不只可播放MP3格式,許多機種都支援播放WMA、AAC、WAV、OGG等音訊編碼格式,但絕大多數人只使用MP3格式,不論是來源、播放或儲存。這使得隨身聽的使用過程變得非常簡單,只要將MP3檔案從PC傳送至隨身聽即可,或者利用常見的擷取編碼軟體(如Windows Media Player)即可將原版CD音樂編碼為MP3或WMA。
 

相對於MP3 Player的簡易,PMP便顯得複雜得多。目前網路上使用的影片編碼格式相當多,即時是最先進的MPEG4也有許多不同分支,並且一直不斷有壓縮率更高的編碼格式被開發出來。更重要的一點,各種不同的影片來源,都有不同的格式,並不像壓縮音樂格式中MP3獨大的情況。因此目前市面上的PMP都無法保證能夠播放所有影片,並且需要透過漫長的轉檔過程才能在PMP上播放。這種複雜的過程對一般消費者而言是非常困難的,除非PMP只將目標市場放在早期採用者中的多媒體玩家,否則PMP要跨入大眾市場,非得解決轉檔的問題。製造商可採用透過軟體或韌體升級方式提供更多Codecs的PMP解決方案,但這種方案所需之整體成本偏高,包括MCU、DSP與Codecs之採購成本,以及售後升級服務之費用。因此目前市場上提供可升級Codecs支援的PMP並不多。軟體解碼只是轉檔問題眾多解決方法之一,最佳方案應能夠達到類似DVD影片光碟與DVD Player之模式,讓消費者直接播放影片,完全不需考量Codecs問題。
 

PMP連結能力影響傳輸速度
 

對MP3 Player而言,通常只要具備USB介面、立體聲輸出、外部音訊輸入就很足夠,但PMP則複雜得多。PMP除了基本的USB介面與音訊輸出外,部分支援即時MPEG4編碼的產品還具備外部輸入,部分支援TV-out者需有S端子,若有行動儲存功能,更需內建記憶卡插槽。由於PMP傳送檔案體積都非常龐大,而目前盛行的無線通訊協定頻寬都不足,因此現階段內建WLAN或Bluetooth的需求並不高。或許當UWB普及後,PMP將是最適合使用之連結介面。
 

硬碟、LCD與電池尺寸 影響體積與可攜性
 

PMP 與MP3的體積取決於硬碟尺寸、LCD尺寸與電池體積。早期的PMP產品體積都略為偏大,更有厚度超過30mm者,如此體積只能算是可攜式,無法成為隨身攜帶的裝置。以往PMP大多採用2.5吋與1.8吋硬碟,但在2004年已經出現使用1吋硬碟之PMP,其LCD尺寸約在1~2吋之間,其體積大小已經與 iPod mini相差無幾。對消費者而言,兩部體積雷同之MP3與PMP,若價格相距不遠,播放格式較多之PMP應該是較有可能的選擇。
 

PMP將以硬碟式機種為主流 MP3 Player未來將可支援影片播放
 

自從2003年10月Archos發表全世界第一款PMP後,短短兩年內全球發表了超過數十款PMP,絕大多數消費性電子大廠都投入PMP之研發與生產。從2003年到2005年4月,PMP之發展歷史可以歸納出幾點趨勢:
 

.LCD尺寸朝向3.5吋與7吋發展。
 

.影片播放之電池續航力逐漸提高。
 

.2.5吋、1.8吋與1吋硬碟都有廠商陸續採用。
 

.支援之影片播放格式不斷增加。
 

.體積趨向輕薄。
 

.Embedded Linux平台獲得大多數PMP採用。
 

.無硬碟式PMP逐漸減少。
 

.投入廠商眾多。
 

整體PMP規格演進如圖2所示,以2003年推出之機種為基準,TYPE 1表示為3.5吋LCD機種,TYPE 2則為7~8吋LCD機種。
 

反觀MP3 Player的發展,改變最大的當屬內建儲存容量的提高。NAND Flash與硬碟都因技術的進步而提高容量。在顯示方面也開始採用彩色LCD,如OLED、LTPS等,唯現階段尺寸上仍集中在1.5吋至1.8吋間,預計未來將逐漸出現大尺寸LCD之MP3 Player。以Apple iPod的2吋為例,iPod的體積已經獲得消費者的接受,因此未來MP3 Player之顯示尺寸也將可發揮到2~3吋之大小。另外,基本的相片播放已無法滿足擁有彩色LCD的MP3使用者,預計在未來市場強烈競爭下,支援影片播放將是無法阻擋的趨勢。圖3描述了MP3 Player從2001年到2005年間之規格演進歷史。
 

PMP與MP3 Player之競合分析
 

MP3 Player與寬頻成長 有助推升PMP產品銷售
 

In -Stat/MDR在2003年的消費者調查指出:願意購買PMP的消費者中,有將近7成的人已經擁有或打算購買MP3 Player,有9成的人已經擁有或打算安裝寬頻網路。這個結果顯示出擁有寬頻網路與MP3 Player的消費者對PMP的接受度較高,因寬頻網路使得影音內容的取得較為便利,已擁有MP3 Player的消費者則傾向願意升級至PMP。因此,MP3 Player與寬頻網路的市場成長將會同時帶動PMP的市場成長,形成互補效應。在區域市場上,廠商可將PMP銷往MP3 Player市場規模較大且寬頻上網率較高之地區。
 

LCD尺寸決定PMP與MP3之市場區隔
 

PMP 能夠播放音訊與視訊,其播放能力遠遠超越MP3 Player,因此在媒體播放上,PMP可以完全替代MP3 Player。但目前在體積、LCD尺寸與價格的差異下,PMP對MP3的替代性仍然不高。若未來PMP與MP3之體積與LCD尺寸相差不大時,PMP對 MP3之替代性將非常大。只是這種產品算是PMP,還是MP3?韓國MP3製造廠MPIO發表了一部具備1吋64K色彩OLED顯示幕,並能播放 MPEG4影片之裝置(圖4)。根據本文對PMP之定義中:產品主要應用為影片播放者始稱為PMP。因此MPIO這款產品只能稱為MP3 Player。
 

PMP市場趨向三分天下
 

從市場的動態可發現:能夠播放影片且具備1~2吋LCD之MP3 Player已經越來越多,這樣的趨勢將導致LCD尺寸在1~3吋間之PMP與這種MP3的界線模糊化,並具有高度相互替代性。而在3.5吋以上之PMP 因攜帶性不夠,對MP3市場之影響較為輕微。7吋以上PMP則幾乎失去可攜性,這樣的產品倒是非常適合車用影音娛樂市場。因此筆者認為,未來可攜式影音播放機市場走向大致可整合為三個市場區塊,分別為LCD在1~3吋間之隨身攜帶型MP3市場、LCD在3.5~5吋間之標準PMP市場、LCD超過7吋以上之車用PMP市場。
 

行動影音需求未起 PMP成長陷膠著 
 

PMP 從上市以來一直存在兩派說法,一派認為PMP將是繼MP3後另一個快速成長的CE產品;但另一派卻認為PMP的需求不明,且影片內容取得與轉檔問題尚未解決之前,PMP的銷售將不會有大幅成長。筆者認為,轉檔問題若無法解決,PMP將可能步入Tablet PC的後塵,無法跨入大眾市場。另就消費者需求而言,如同Apple執行長Steven Jobs所說:沒有人會願意在這麼小的螢幕上看電影。行動影音的需求低落情況,是PMP廠商應該重視的問題。 
 

根據In-Stat的統計,2003年全球PMP出貨量僅有不到5萬台,估計2004年將成長至40萬台(圖5),另IDC預測2004~2008年PMP 之年複合成長率為57%。相對於2004年全球MP3 Player超過3000萬台的出貨量及高度成長率,PMP的市場規模顯得非常渺小。根據前文所述,MP3與PMP為互補性產品,但在某個市場區隔內, MP3與PMP亦具備高度替代性。如在LCD尺寸1~3吋間,PMP將可完全取代MP3 Player。因此,PMP製造商可以試圖將產品設計方向,轉為MP3 Player之進階版,暫時避開行動影音需求不明與轉檔問題,以分食MP3市場的方式,搭上市場成長的列車。在行銷上,將產品歸類為具備PMP播放能力之 MP3 Player。對消費者而言,同樣是MP3 Player,若能額外增加影片播放能力,即使LCD尺寸較小,卻多了不少新鮮感,如此模式應較能獲得消費者之接受。
 

(本文作者為工研院IEK產業分析師)
 

》想看更多內容?快來【免費加入會員】【登入會員】,享受更多閱讀文章的權限喔!
標籤
相關文章

「大」有看頭 光電廠競逐AMOLED

2004 年 10 月 15 日

可靠度/耐用性/相容性備受關注<br>SSD測試標準不可或缺

2009 年 04 月 30 日

專訪恩智浦介面產品行銷經理吳韶阡 驅動器擁抱訊號補償商機

2011 年 11 月 17 日

韓國面板廠力拱 OLED電視顯示器加速推展

2013 年 01 月 19 日

產業結盟加速推廣/核心技術陸續成熟 工業4.0越來越有譜

2017 年 10 月 07 日

專訪K&S執行副總裁兼總經理張贊彬 購併AJA打造多贏局面

2023 年 04 月 23 日
前一篇
飛利浦發表低功耗的高整合度可攜式音訊設備半導體解決方案
下一篇
類比:採用DC-DC轉換器設計實例 深度解析電流模式控制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