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U走進主權AI 耐能智慧從端到雲全面布局

2025 年 07 月 31 日
耐能智慧董事長劉峻誠認為,儘管NPU功耗優勢明顯,但在生成式AI時代仍將會是CPU、GPU跟NPU共存的時代。

 

作為全球最早定義並投入神經網路處理器(NPU)開發的晶片公司,耐能智慧除已在智慧汽車、智慧醫療、智慧家電、機器人、安全監控,以及視訊會議等多種邊緣運算和終端應用市場取得亮眼成績外,近期更成功打入德國及沙烏地阿拉伯的「主權AI」標案,將業務觸角延伸到AI資料中心,展現NPU在AI端到雲應用的巨大發展潛力與關鍵價值。

混合架構勢在必行

耐能智慧董事長劉峻誠表示,NPU是專門為AI而設計的運算架構,所以在功耗方面,會比已經存在幾十年的CPU、GPU更有優勢。這項優勢相當關鍵,因為完全以GPU來跑生成式AI的耗電量太大,不僅對許多國家的電力系統造成考驗,也必須採用更昂貴的散熱方案作為配套。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若能把一些運算負載分散到NPU上,可以為功耗問題帶來一定程度的緩解。這也是主權AI會對NPU技術產生興趣的原因。

不過,劉峻誠認為,儘管NPU功耗優勢明顯,但在生成式AI時代仍將會是CPU、GPU跟NPU共存的時代。他進一步分析,以NPU來取代GPU或CPU是不現實的想法,因為不同運算架構有各自的長處。耐能在德國和沙烏地阿拉伯拿到的主權AI標案,就是CPU、GPU及NPU混合的系統。

也因為NPU具有優秀的性能/功耗比,因此NPU是最有機會滲透到各種應用情境中的技術。除了已經被應用在USB Dongle、筆記型電腦等IT產品上,還有前面提到的主權AI外,也有國際家電業者正在開發搭載耐能NPU的智慧家電產品。同時,耐能也正在發展一些企業級方案,像是伺服器、工作站或mini PC型態的產品。

 

耐能智慧所開發的NPU,已被應用在USB Dongle、筆電等各種不同尺寸大小的邊緣裝置;近期更成功延伸到AI資料中心應用。

 

端到端方案進攻企業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在企業市場上,耐能除了提供硬體,針對某些特定應用場景,還會提供模型跟應用軟體,構成端到端(End to End)且100%在本地執行的解決方案。

比如說,會議錄音檔的AI轉錄,可說是每家公司都有的基本需求。但因為會議內容往往是公司的內部機密,不宜使用雲端的語音轉錄服務,因此製作會議記錄這件事,還是許多公司的痛點。因此,耐能研發團隊自己訓練出一個模型,可執行多語言轉錄工作。該模型還支援語音識別,能自動分辨不同說話者,因此非常適合應用在會議紀錄上。

而在模型之外,耐能也針對會議記錄這個應用場景,開發了專用的Web App。企業客戶只要將Web App安裝在搭載了耐能NPU的本地硬體設備上,就可以擁有一個自己專屬的AI會議記錄系統,讓生成式AI應用可以低成本地本地部署。

技術掌握度極深 贏得國際大廠青睞

在與國際巨頭的商業競爭中,新創公司如何脫穎而出?劉峻誠給出的答案是:對技術的深度掌握。這份自信其來有自。劉峻誠本人正是NPU架構的發明者,並因此獲得國際電子電機工程師學會(IEEE)所頒發的達靈頓獎(Darlington Award)殊榮,他所撰寫的相關書籍,更已成為美國、台灣等大學院校AI相關科系學子必讀的聖經。

劉峻誠回憶,自2015年起耐能便投入紮實研究,從軟體、演算法模型到硬體架構,皆有深厚的實作經驗,從而掌握了高度的軟硬體整合能力。因此,耐能選擇了與蘋果(Apple)相似的策略—垂直整合,讓軟體為硬體而生、硬體為軟體服務,甚至連同應用層都一手包辦,才能在不完全依賴頂級硬體規格的情況下,創造出極致的效能與使用者體驗。

政府計畫補助 挹注研發資源

儘管耐能憑藉著深厚的技術實力與垂直整合策略,在國際競爭中脫穎而出,然而,新創企業的成長之路往往需要外部資源的挹注與政策的扶持。特別是在IC設計這樣高研發投入的產業中,政府的產業推動計畫,更扮演著關鍵的助力。

也因此,2024年耐能透過「智慧電子產業計畫推動辦公室(SIPO)」的協助,成功申請「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為其「離線生成式AI Edge SoC」的研發注入關鍵資源。

除了資金補助外,劉峻誠也期望,透過SIPO各式產業交流活動與展會曝光機會,未來進一步讓更多國內外業者認識耐能的品牌與技術,同時擴大開發者社群,吸引更多開發者運用耐能的方案進行開發,從而鞏固生態系,深化整體的市場影響力。

標籤
相關文章

感測器+AI後勢可期  義明跨界合作開拓應用新契機

2025 年 07 月 31 日

從既有MCU市場挖掘AI價值 新唐科技引領終端AI應用新浪潮

2025 年 07 月 31 日
ChatGPT引領語言對話人機介面新時代

簡立峰:ChatGPT引領語言對話人機介面新時代

2023 年 09 月 07 日

PC生態系龍頭火力全開 AI PC來勢洶洶(1)

2024 年 01 月 04 日

多模態將創殺手級應用 LLM/SLM並肩向前

2024 年 12 月 10 日

Silicon Labs亞太區暨日本業務副總裁王祿銘:2025物聯網/邊緣AI深度結合創新局

2025 年 01 月 17 日
前一篇
感測器+AI後勢可期  義明跨界合作開拓應用新契機
下一篇
從既有MCU市場挖掘AI價值 新唐科技引領終端AI應用新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