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架構具共通性 智慧機器人與自動駕駛發展應同步

根據摩根士丹利預測,2050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4.7兆美元,而自動駕駛技術市場同樣快速成長。從市場現況觀察,特斯拉、Wayno以及相關產業都大規模地在車輛、機器人等領域開發和部署自主運作系統,採用類似,甚至相同的視覺和AI規劃技術架構。...
2025 年 08 月 18 日

虛實之間的技術革命 模擬訓練重新定義機器人產業

全球智慧機器人產業正經歷一場根本性的技術變革。模擬到現實轉移技術的成熟,讓機器人訓練從耗時數年、成本高昂的真實世界收集,轉向虛擬環境中的高效學習。這項技術突破不僅將機器人的學習效率提升超過100倍,更重要的是徹底改變了產業的競爭邏輯。...
2025 年 08 月 18 日

從虛擬訓練到精密控制 智慧機器人商業化開啟新篇章

18個月前,人形機器人還被視為科幻電影中的遙遠想像;18個月後,特斯拉Optimus開始量產準備,中國優必選Walker S1進入商用測試,挪威1X的NEO家事機器人準備試產。 從概念原型到量產商用,這個跨越只用了不到兩年時間。更震撼的是:機器人大型語言模型市場預估將從2025年的194億美元暴增至2028年的1000億美元,複合成長率達48.2%。...
2025 年 08 月 18 日

GPU升頻技術新變局:Arm類神經加速器挑戰桌機霸主

2026年,156億美元的行動GPU市場將迎來關鍵轉折點。當NVIDIA憑藉DLSS在桌機市場稱霸、AMD以FSR搶攻開源生態、Intel用XeSS建立第三勢力時,一個意外的挑戰者正悄然改寫遊戲規則。Arm在SIGGRAPH...
2025 年 08 月 13 日

告別純賣晶片時代 設計服務決定十年勝負

半導體產業正經歷一場深刻的商業模式轉型。博通2024年ASIC設計服務營收達80億美元,占據市場55%份額,而Marvell、聯發科、AMD、輝達等大廠也正急起直追,紛紛宣布擴大設計服務投入,從傳統的標準晶片銷售轉向客製化解決方案提供。這種從「賣產品」到「賣服務」的策略轉移,正在重新定義晶片廠商的核心競爭力。...
2025 年 08 月 12 日

液冷創新引領AI運算革命 兼顧環保與效能成關鍵

隨著人工智慧和高效能運算需求的爆炸性增長,運算硬體特別是中央處理器和圖形處理器的功率密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攀升。NVIDIA GB200系列晶片的熱設計功耗已達1200瓦,即將問世的GB300更將突破1400瓦門檻,這已然超越了傳統氣冷技術約500瓦的實際散熱極限。...
2025 年 07 月 31 日

高效電池系統整合與功率技術應用論壇特別報導

  AI運算需求的爆發性成長,正推動電源技術領域發生根本性變革。從資料中心的電池備援系統到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從化合物半導體應用到數位控制技術創新,整個電源技術生態系統面臨前所未有的性能挑戰與發展機遇。...
2025 年 07 月 31 日

中國AI算力制衡遊戲新局 唯獨華為當輸家

輝達創辦人黃仁勳7月15日在北京宣布,美國政府已批准H20晶片的出口許可,輝達將重新開始向中國市場銷售這款AI晶片。黃仁勳對此表示非常高興,稱這是非常好的消息,期待很快能恢復出貨。 美國政府同日正式宣布批准輝達H20晶片對中國的出口許可證。這項決定將直接影響輝達55億美元的相關庫存和費用認列。輝達在4月因出口管制必須認列55億美元損失,如今政策逆轉將直接轉化為營收貢獻。根據財報文件,這筆費用涉及H20系列相關的「庫存、採購承諾及相關準備」。...
2025 年 07 月 18 日

英特爾玻璃基板戰略轉向:台廠迎來大商機

  英特爾停止內部玻璃基板研發的決策,表面上是新任執行長Lip-Bu Tan資源重新配置的結果,但深層分析顯示,這個轉變反映了多重結構性因素的交互作用。2025年3月接任的Lip-Bu Tan面臨的是一個競爭力全面衰退的英特爾:在資料中心市場雖握有62%市占率,但AMD在同市場的營收卻更高,顯示英特爾正以大幅折扣競價;Core...
2025 年 07 月 11 日

川普稅收大禮:35%抵免讓台積電在美經營無後顧之憂

稅收抵免大增10個百分點,從25%跳升至35%!川普這次「大美麗法案」不僅是給半導體業的超級大禮,更是美國重建半導體霸權的戰略布局。這項無上限的稅收優惠直接降低企業建廠成本超過三分之一,對動輒投資數百億美元的先進製程廠而言,每年可節省數十億美元稅負。更重要的是,此舉有效彌補美國製造成本比亞洲高30%的結構性劣勢,讓美國本土製造重新具備全球競爭力。...
2025 年 07 月 03 日

聯電找Intel當靠山:兩個技術追趕者能彼此提攜嗎?

成熟製程被中國廠商殺成血海,先進製程被台積電壟斷到天邊,但根據日經亞洲的報導,除了之前公布的12奈米,聯電正在探索6奈米晶片生產的可行性,這種製程適合製造WiFi、射頻、藍牙晶片,以及各種應用的AI加速器和電視、汽車處理器。聽起來市場前景不錯,但現實是台積電早就在這些領域深耕多年,客戶關係穩固。聯電現在才想分一杯羹,時機是不是有點尷尬?...
2025 年 07 月 01 日

自動駕駛感測融合限制大 純視覺路線成本效益突出

自動駕駛技術發展至今,多模態感測器融合一直被視為實現高等級自動駕駛的主流方案。然而,最新的研究資料顯示,這項技術在實際應用中面臨著系統性挑戰。時間同步問題導致僅有86.6%的感測器訊息能在關鍵的50毫秒內完成整合,而光達在濃霧條件下的點雲數量衰減甚至可達26%,對於特定材料甚至在20-30米距離完全無法觀測。...
2025 年 06 月 2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