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前儲能通過實戰驗證 能源署三管齊下推動表後儲能

儲能系統不僅可以緩解再生能源對電網穩定的衝擊,同時也可以在天災發生時扮演緊急救援的角色。但由於台灣的表前儲能已經進入穩定期,未來要進一步拓展儲能裝置規模,必須將目光放在表後儲能上。 由於風力、太陽能等再生能源具有不穩定特性,儲能系統常被認為是其不可或缺的配套措施。但在地震等天災經常發生的台灣,儲能系統不只是再生能源的緩衝,也可以在災害發生時提供寶貴的緊急備援,避免電網崩潰而造成大規模、長時間停電。因此,為提升電網韌性,政府已將表前儲能列為國家的重要能源政策,並希望透過法規要求與提供經濟誘因,吸引民間業者,特別是大型科技業者投資表後儲能,進一步擴大台灣的儲能容量,讓台灣的電網更穩定、更強韌。...
2025 年 07 月 01 日

TI宣布600億美元投資計畫 強化美國基礎半導體製造能力

德州儀器(TI)宣布新一波投資計畫,將針對七座坐落於美國本土的半導體工廠投資超過600億美元,這是美國歷史上在基礎半導體製造領域的最大投資。德儀正在擴大其美國製造能力,以滿足從汽車到智能手機再到資料中心等領域對半導體日益增長的需求。這些位於德州和猶他州的大型製造基地,總計將創造出超過60,000個美國工作崗位。...
2025 年 06 月 19 日

超微Advancing AI 2025開跑 晶片/軟體/系統同步大更新

超微(AMD)在人工智慧(AI)領域的布局持續深化。在Advancing AI 2025大會期間,超微推出了一系列硬體、軟體與端到端解決方案,並以對開放生態系的支持作為主軸,全面推動AI技術與應用的進程。...
2025 年 06 月 13 日

PCIe 7.0/光纖Retimer標準同步發表 8.0標準展開路徑探索

PCI-SIG在2025年的年度開發者大會上正式發表PCI Express(PCIe) 7.0標準,以及推動PCIe光化的Optical Aware Retimer標準。PCIe 7.0規範針對資料驅動的應用,如人工智慧/機器學習(AI/ML)、800G乙太網、雲端運算和量子運算。同時,PCI-SIG也宣布,PCIe...
2025 年 06 月 12 日

外接電源設備入列 歐盟強制搭載USB Type-C產品範圍再擴大

繼行動裝置之後,歐盟打算進一步要求外接電源類產品,也必須強制搭載USB Type-C介面與USB-PD功能。目前該草案已提交到歐盟議會及理事會進行審查,倘若相關單位沒有提出異議,歐盟執委會可能在2025年第三季完成立法程序。...
2025 年 06 月 03 日

Rambus晶片業務觸角伸向用戶端記憶體模組

Rambus日前發表其針對客戶端(Client)記憶體模組設計的電源管理晶片(PMIC)與時脈驅動器(Clock Driver)方案,進一步擴大其晶片業務的布局範圍。這些PMIC、時脈驅動器及SPD Hub聯手構成了完整的晶片組解決方案,可滿足筆記型電腦、桌面電腦和工作站對記憶體模組的要求。此外,隨著這些新PMIC的加入,Rambus現在為所有基於JEDEC標準的DDR5和LPDDR5記憶體模組,提供完整的記憶體介面晶片組。...
2025 年 05 月 23 日

AI熱潮帶動精密檢測需求 蔡司首度現身COMPUTEX

以鏡片跟精密光學技術聞名於世的德國光學業者蔡司(Zeiss),以往在台灣最重要的業務為半導體檢測設備與眼鏡鏡片。但看好AI伺服器未來的發展前景,該公司旗下的工業量測部門今年首度參加COMPUTEX展,並於現場展示工業CT斷層掃瞄系統、3D掃描系統與工業顯微鏡三大與工業製造有關的解決方案,展現出蔡司比較不為人知的一面。由於AI伺服器採用液冷為未來趨勢,加上本身是高單價,品質要求嚴格的應用產品,因此台灣的AI伺服器製造商在製造產品時,需要對零組件與整機進行精密檢測。因此,蔡司決定擴大在台投資,希望將精密檢測技術帶進伺服器產業,協助台灣的製造商提升產品品質,進而加速AI的應用與發展。...
2025 年 05 月 20 日

平價電動車考驗供應鏈成本控管 TI多管齊下解難題

電動車產業正面臨激烈價格戰。為滿足市場對平價電動車的需求,許多車廠必須從零開始,以成本為目標來開發新車款。對供應鏈來說,協助車廠、Tier 1滿足降低成本的需求,已成為能否成功打入電動車供應鏈的關鍵之一。為滿足客戶對成本的要求,德州儀器(TI)將祭出一系列策略。...
2025 年 05 月 12 日

Aledia奈米線LED量產在望 背光應用打頭陣

以奈米線(Nanowire)結構在LED業界獨樹一格的法國Aledia,正在全力推動其產品量產。其位於法國的自有8吋晶圓廠將在2025年正式啟用,並開始生產藍光奈米線LED的工程樣品。這些鎖定LCD背光應用的奈米線LED可以串聯運作,因此能支援更高的操作電壓,進而降低LED驅動電流,使得背光單元的用電量明顯減少。而在藍光奈米線LED量產後,Aledia將進一步展開RGB奈米線LED的量產,實現無須巨量轉移(Mass...
2025 年 05 月 07 日

默克集團光電科技全球研發長周光廷:顯示產業雙軸轉型是挑戰更是機會 

作為一家世界級化學製藥集團,默克(Merck)在半導體化學品與顯示材料領域,都有相當完整的布局。而在該公司於2024年底完成對UnitySC的購併,正式進入半導體檢測設備市場之際,默克也將顯示器科技事業更名為光電科技事業,代表著該事業體將從以顯示器為核心,逐步轉型為橫跨光學與電子的新事業。...
2025 年 05 月 06 日

光程研創執行長陳書履:鍺矽技術擴大光子應用潛力

生成式AI對資料頻寬、延遲與傳輸距離的需求,是整個高速運算產業共同面臨的挑戰。由於物理法則的限制,電氣訊號已經很難再在頻寬、傳輸距離上取得重大突破,因此業界開始將技術發展的重心轉向光子(Photonics),或更廣義的光通訊技術。...
2025 年 05 月 05 日

碳矽電子創辦人李坤彥:紅鏈威脅是台灣SiC產業的危與機

在電動車的帶動下,原本只有少數測試儀器跟大型電力電子設備會用到的碳化矽(SiC)元件,成為市場矚目的焦點。然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在中國低價電動車席捲市場,加上中國政府大力補貼自家碳化矽晶片產業的情況下,目前碳化矽晶片產業的競爭非常激烈,特別是鎖定電動車相關應用的碳化矽晶片方案。...
2025 年 05 月 0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