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電視供應鏈市場分析系列報導三之三

SKD/CKD出口蔚為風潮 電視供應鏈管理重要性益顯

作者: 楊靜萍
2008 年 03 月 05 日

本文將提供電視原始設備製造商(OEM)如何管理一個較長供應鏈的研究成果。從最近的幾年電視製造轉移趨勢來看,隨著液晶顯示器(LCD)成為成長最快、市占率最大的電視應用技術,且幾乎原有的資訊科技(IT)OEM占據電視製造的主流地位。因此本文就電視成本構成進行了逐項的分析,並提出廠商須確保盈利時要考慮的方向。
 



電視供應鏈管理複雜度高
 



電視產業與液晶監視器不同,前者一般被當地區域政府認為是對本地企業非常重要的產業,且具有政治上的涵義,通常予以關稅保護。除了行政方面的限制之外,事實上,目前液晶電視的製造部分特別類似於IT產品,此意味著速度效率和供應鏈的管理變得與IT產品的管理同等重要。主要的不同在於電視的製造更為複雜,也就是說管理電視的製造可採用IT製造的管理模式,所不同的是難度和複雜程度略高。現利用圖1解釋管理平面電視供應鏈的「救生圈」模型。


資料來源:DisplaySearch
圖1 供應鏈管理救生包模型



對於OEM而言,若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須採用非常有效的供應鏈管理和精細的成本計算方法,否則未來盈利能力將會面臨很大的挑戰。為了降低或避免電視整機的進口稅,OEM通常採用半散件組裝(Semi Knock Down, SKD)的裝配方式,SKD為在半成品組裝(Complete Knock Down, CKD)整體物料清單(BOM)的基礎上,將BOM材料打包為4~5個元件,然後再運送到目標區域或市場的SKD製造工廠,最後再裝配成電視整機。為此,電視就顯著地有別於液晶顯示器的製造方式,由於它不是直接由CKD BOM裝配成整機,再由中國大陸發貨,因此供應鏈的管理複雜度遠高於液晶監視器。
 



液晶電視成本精算至關重要
 



針對液晶電視的成本分解,本文展示電視成本構成的詳細清單,並對成本構成特別說明。所展示的液晶電視成本結構是基於產業的平均水平,不包括其他差異化產品所帶來的更多成本和附加價值,尤其是對於全球一線和二、三線廠商間有一定的區別,且在結構元件和模具成本部分,其成本的差異將在不同的整機產品毛利差異中體現。
 



這種成本結構可作為中間的標準參考,其模型的分析目的主要在於提供OEM一個參考,去應證廠商生產產品的成本架構,從而避免可能的毛利損失;對於一台電視整機成本構成而言,BOM成本僅僅為其中的一部分,其他還包括專利、保險、運輸等成本。
 



由於OEM本身利潤率非常低,因此對於供應鏈管理和成本精算變得尤其重要。以32吋液晶電視為例,說明液晶電視的成本結構為32吋面板占67.5%,包括勞動力、管理及利潤(LOP)在內的工廠管銷成本占9.8%,服務/專利等占1.8%,附件占2.7%,電子部分占13.5%以及結構件部分占4.8%。
 



SKD出口模式可降低關稅
 



與液晶顯示器等IT產品不同,通常在各國和各地區為了保護民族產業,電視往往都有關稅限制,因此電視SKD製造方式不失為一條迂迴、避免被徵收進口關稅的方式。
 



然幾乎所有的電視面板和製造廠商都來自亞洲,且短期內不可能將液晶產業轉向歐洲或美國這些液晶電視主要消費地,若OEM直接將電視整機出口到這些市場,必將面臨高額的進口稅,因此SKD出口模式成為一種折衷方案。
 



通常CKD方式意味著生產工廠須提供全部的BOM物料清單,而一條特定的生產線通常需要十個以上的動作才能按照CKD件組裝一台整機。
 



通常工廠銷售以船上交貨價(Free On Board, FOB)報價給客戶,工廠會告訴客戶的工廠將運送電視整機到港口,其餘的包括運費、保險、進口稅、航途中產生的運費等費用都由客戶承擔。若進口稅非常高(如歐洲為14%),則FOB將與市場零售價差距頗大。
 



為了規避如此高的進口關稅,OEM往往不能從中國大陸(包括亞洲其他國家)直接將整機產品發貨至美國或歐洲,而是運送SKD元件到消費市場所在地,並在當地尋找具有SKD組裝能力的工廠,實現在消費地組裝。SKD組件通常有四至五個,通常為模具、高頻接頭、機架、底座、面板和電路板等部分。以SKD方式進口,進口關稅將得到免除或者大幅度的降低。
 



採用SKD方式,OEM在當地的SKD組裝廠通常僅需要三至五個流程就可完成電視機組裝,對於OEM而言,在實現難度和成本上非常經濟。在此狀況下,工廠通常以離廠價格(Free On Truck, FOT)報價給客戶,也就意味著客戶須承擔從裝車後運送到銷售地的其他相關費用。
 



從上述可知,SKD方式可以提高OEM的報價,因為製造商必須按照SKD元件承擔所有元件所產生的海運費、保險費、其他運費、進口稅以及SKD組裝廠的LOP管銷和利潤部分的費用。在如此長的供應鏈中,精算費用的重要性甚為突顯,尤以CKD方式在FOB報價和FOT報價差異更甚,其運用的成本模型如圖2。


資料來源:DisplaySearch
圖2 液晶電視供應鏈成本模型



文中的三張圖表詳細介紹進口稅對電視整機價格的影響。由於北美(墨西哥)勞動力成本和裝配成本相對較高,對於42吋以下的液晶電視以SKD方式出口,成本的節省並不明顯;若在東歐進行SKD組裝,幾乎所有的尺寸都有較明顯的成本節省,由此可見,SKD組裝廠勞動力和管理成本為影響SKD模式競爭力的關鍵,而並不是每一種SKD均能成功降低成本。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歐洲將可能從2008年12月起徵收5%的液晶電視面板進口稅,雖然這樣,若在東歐生產的話仍是有利可圖,但由於進口稅的開徵,成本節省空間將直接下降近五成。電視製造商須確保SKD出口模式帶來的成本節省能大於SKD組裝工廠運作,以及供應鏈新增管理成本。
 



既然SKD和CKD出口模式為電視OEM必然趨勢,廠商供應鏈管理的角色勢必將快速擴大。另外,為清楚解釋SKD和CKD模式,圖3即針對此兩種模式的流程進行對比。


資料來源:DisplaySearch
圖3 SKD模式將隨著市場擴大轉入CKD模式



SKD裝配廠為降低成本要角
 



由於SKD/FOT模式,整個供應鏈將延長而變得愈加複雜,因此建議OEM賦予當地SKD裝配廠更多的職能,包括售後服務、歐洲廢電機/電子設備指令(WEEE)處理事宜等,這可使得當地SKD裝配廠扮演更多的角色而節約整體成本。
 



原料/供應鏈管理成本控制重要性突顯
 



對於OEM的市場機會與風險(圖4)分析總結如下,供應鏈參與廠商都能在液晶電視快速成長中而有所盈利嗎?事實上,所有的廠商都在面臨巨大的盈利壓力。


資料來源:DisplaySearch
圖4 電視代工廠商的風險與機會



而除了面板以外的所有原材料成本以及供應鏈管理成本的控制,對於液晶電視整機價格具有一定的下降空間,且變得日趨重要;供應鏈成本的細分可協助找出成本偏高的環節,從而挖掘潛在的毛利空間,因此,對於電視製造商管理供應鏈實現盈利,供應鏈管理成本精算必不可少,隱性的成本也應被納入精算範圍;當地製造成本的節省已非常明顯,對於SKD/CKD裝配工廠的成本管理、原材料計畫、當地資源和庫存管理都變得相當重要,特別如歐洲開徵5%模組進口稅,縱然按照SKD/CKD模式運作,成本節省仍然有限,因此到歐洲建立模組的生產變得至關重要;電視製造廠商應通過靈活/彈性的製造管理、成本管理、以及售後服務等專案來優化整個供應鏈,製造效率的提升甚至包括整合面板設計、供應鏈向後整合、當地化製造等措施;OEM/ODM產業相當依賴品牌商製造外包策略和OEM/ODM本身的成本競爭力;電視的代工製造須越來越IT化,當前SKD模式在美國和歐洲還行之有效,但管理複雜,當市場變得越來越大時,CKD模式也是值得提前規畫;尋找當地的合作夥伴也是降低風險的好方式。
 



(本文為DisplaySearch台灣區LCD TV OEM 研究總監楊靜萍於2007DisplaySearch台灣電視供應鏈研討會中演講內容,並由DisplaySearch整理)

》想看更多內容?快來【免費加入會員】【登入會員】,享受更多閱讀文章的權限喔!
標籤
相關文章

打造最佳人機介面 手機觸控面板市場競爭激烈

2009 年 01 月 23 日

RTLS市場需求急速升溫 超低功耗WiFi方案炙手可熱

2009 年 02 月 26 日

自駕車/電動車市場熱度飆 感測器/電池/聯網技術扮要角

2018 年 06 月 30 日

看好電動車應用趨勢 充電基礎建設發展快跟上

2020 年 07 月 30 日

第四次工業革命標竿 燈塔工廠成製造業轉型指標

2023 年 02 月 12 日

AI生成內容掀風 數位創作商機方興未艾

2023 年 02 月 19 日
前一篇
滿足智慧型手機成本需求 基頻/應用處理器邁向整合
下一篇
微芯發表8位元PIC微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