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與先進封裝帶動晶圓代工需求 台積電持續展現領先優勢

隨著AI浪潮推動全球半導體產業,晶圓代工正邁入Foundry 2.0新時代,由晶圓代工廠、IDM及封測業者共同構成的高整合供應鏈正逐漸成形。AI運算與旗艦智慧型手機需求的強勁成長,推動先進製程與封裝同步升級,帶動產業邁向更高獲利結構。...
2025 年 10 月 23 日

博通發表Tomahawk 6乙太網路交換器 效能再翻倍

博通(Broadcom)正式發表其第三代採用光學共同封裝(CPO)技術的乙太網路交換器Tomahawk 6–Davisson(TH6-Davisson),並已開始向客戶供貨。 TH6-Davisson專為加速AI網路的需求而設計,是業界首款實現102.4兆位元/秒(terabits...
2025 年 10 月 22 日

宇清數位推動智慧工廠轉型 APS系統助力製造業提升效率

隨著地緣政治與AI浪潮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智慧工廠已成為全球產業競逐的關鍵。宇清數位(YouThought Corporation)以深厚的半導體經驗為基礎,推出APS先進規劃排程系統(Advanced...
2025 年 10 月 16 日

2026年多重力量傾軋 地緣政治左右半導體業格局

2026年,半導體不僅是科技競爭的核心,更已成為國際地緣政治爭奪的前線戰場。從美中對抗到歐洲自主戰略,從亞太供應鏈的重新布局到各國「科技民族主義」的抬頭,半導體正在被重新定義:它不只是經濟價值的體現,更是安全、外交與制度競爭的槓桿。2026年可能呈現的半導體局勢,並非單一市場或技術的延伸,而是多重力量交錯下的結果。...
2025 年 10 月 13 日

確保美國本土先進製程產能 台積電成唯一選擇

2025年8月川普宣布對半導體進口課徵100%關稅,並推動1:1本土生產政策,要求賣給美國客戶的先進製程晶片至少一半在美國製造。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川普政府正準備推動1:1比例政策:晶片公司從海外進口多少晶片到美國,就必須在美國本土生產同樣數量的晶片,否則繳關稅。美國希望半導體自主,但能做先進製程的只有台積電,這也讓川普政府直接挑明台灣,希望台積電能承擔起台美半導體韌性強化的重責大任。...
2025 年 09 月 30 日

先進封裝推動半導體智慧協同 台灣晶圓代工邁向系統整合

當摩爾定律在2奈米節點逼近物理極限的同時,AI應用對系統整合的需求正呈指數級爆發,兩股力量的歷史性交匯催生了一個全新的競爭賽道。從台積電CoWoS月產能衝刺5萬片到Intel矽光子技術突破,從日月光VIPack平台革命到工研院3D...
2025 年 09 月 19 日

2Q’25晶圓代工營收季增14.6%創新高 台積電營收市占率達到七成

根據TrendForce最新調查,2025年第二季因中國消費補貼引發的提前備貨效應,以及下半年智慧手機、筆電/PC、Server新品所需帶動,整體晶圓代工產能利用率與出貨量轉強,推升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廠營收至417億美元以上,季增達14.6%的新高紀錄。...
2025 年 09 月 04 日

英特爾玻璃基板戰略轉向:台廠迎來大商機

  英特爾停止內部玻璃基板研發的決策,表面上是新任執行長Lip-Bu Tan資源重新配置的結果,但深層分析顯示,這個轉變反映了多重結構性因素的交互作用。2025年3月接任的Lip-Bu Tan面臨的是一個競爭力全面衰退的英特爾:在資料中心市場雖握有62%市占率,但AMD在同市場的營收卻更高,顯示英特爾正以大幅折扣競價;Core...
2025 年 07 月 11 日

美關稅升高台電子業風險 嚴峻挑戰挾轉型契機

川普政府掀起全球貿易關稅風暴,本文檢視台灣電子出口的結構與對美依存度,並剖析台灣產官各界的因應策略,以及國際競爭版圖的變動,最後展望未來3~12個月台灣電子業的發展趨勢與建議。 美國前總統川普在2025年重返政壇後不久,再度掀起全球貿易關稅風暴,新一輪關稅政策對多國商品祭出高額關稅,對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電子產業形成重大壓力。在新關稅上路90天後,台灣電子業供應鏈、價格與競爭格局正出現深刻變化,本文將分析川普政府關稅政策要點,檢視台灣電子出口的結構與對美依存度,探討關稅實施三個月後可能出現的供應鏈、價格、轉單、庫存與研發影響,並剖析台灣產官各界的因應策略,以及國際競爭版圖的變動,最後展望未來3~12個月台灣電子業的發展趨勢並提出建議。整體而言,這場關稅風暴對台灣電子業既是嚴峻挑戰,也是產業轉型升級的契機。...
2025 年 07 月 09 日

英飛凌12吋氮化鎵晶圓量產目標不變 價格肉搏戰更形白熱化

美國氮化鎵(GaN)電源晶片業者Navitas近日在送交美國證券交易管理委員會(SEC)的報告中指出,該公司的晶圓代工訂單將逐漸由台積電轉往力積電。台積電亦證實,該公司正在與客戶密切配合,確保轉移過程平順度過。業界普遍認為,競爭過於激烈,是促成台積電放棄氮化鎵晶圓代工業務的主因。但其實國際大廠對氮化鎵技術的發展前景依然相當樂觀,例如英飛凌(Infineon)就在台積電確定淡出氮化鎵晶圓代工業務後,宣示該公司的12吋氮化鎵晶圓量產計畫將持續推進,預計在2025年第四季向客戶發出第一批樣品。因此,可以預期的是,氮化鎵電源晶片的市場競爭,只會比現在更加白熱化。...
2025 年 07 月 04 日

川普稅收大禮:35%抵免讓台積電在美經營無後顧之憂

稅收抵免大增10個百分點,從25%跳升至35%!川普這次「大美麗法案」不僅是給半導體業的超級大禮,更是美國重建半導體霸權的戰略布局。這項無上限的稅收優惠直接降低企業建廠成本超過三分之一,對動輒投資數百億美元的先進製程廠而言,每年可節省數十億美元稅負。更重要的是,此舉有效彌補美國製造成本比亞洲高30%的結構性劣勢,讓美國本土製造重新具備全球競爭力。...
2025 年 07 月 03 日

聯電找Intel當靠山:兩個技術追趕者能彼此提攜嗎?

成熟製程被中國廠商殺成血海,先進製程被台積電壟斷到天邊,但根據日經亞洲的報導,除了之前公布的12奈米,聯電正在探索6奈米晶片生產的可行性,這種製程適合製造WiFi、射頻、藍牙晶片,以及各種應用的AI加速器和電視、汽車處理器。聽起來市場前景不錯,但現實是台積電早就在這些領域深耕多年,客戶關係穩固。聯電現在才想分一杯羹,時機是不是有點尷尬?...
2025 年 07 月 0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