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顯示器應用多 AMOLED透明度拔得頭籌

隨著多元應用場域的出現,透明顯示器的需求亦隨之提高。有鑑於此趨勢,工研院近日展示了最新的AMOLED透明顯示器研發成果。並進一步結合觸控與人工智慧(AI)功能,未來將能夠在博物館、商場、水族館、車站等等展示應用中大顯身手。...
2018 年 09 月 18 日

相關法規紛通過 台灣電動/自駕車即將上路

目前全球各國皆積極布局自動車與自駕車的技術與法規,台灣亦有所發展。在電動車方面,台灣憑藉著穩健的半導體優勢,正逐漸部署完整供應鏈。除此之外,政府也積極推動自駕車相關法規通過,在2018年下旬,便能看到第一個開放性場域的自駕車展示。...
2018 年 07 月 16 日

OLED照明成本降三成 後裝車燈商機先行

OLED照明具備了低眩光與輕薄可饒的特性,符合國際對於下世代固態光源的要求;然而卻由於製造成本居高不下使該技術無法普及。因此工研院提出了卷對卷生產解決方案,使成本能夠降低至少三成。更由於台灣廠商在車用後裝市場的長期耕耘,OLED照明有望優先在車用後裝市場開始導入應用。...
2018 年 04 月 27 日

工研院IEK主任蘇孟宗專訪 AI促使產學密切合作

由於人工智慧(AI)的崛起,各產業皆希望能夠將其業務與人工智慧結合。也由於人工智慧重視軟體、演算法技術的特性,使得企業需要更多來自學界、研界的前瞻研究能量。
2018 年 03 月 24 日

MicroLED為顯示產業帶來破壞式創新

由於MicroLED晶粒尺寸小的特性,未來將能夠在基板上同時建置各類感測器元件,將會為面板產業帶來破壞式的創新。在技術開發上,能有更多創意應用的時間空間;另一方面,MicroLED也跳脫傳統面板產業需要大量資本投入的進入門檻,讓中小企業也有機會在這個領域分一杯羹。...
2017 年 12 月 26 日

無線充電元件市場已成紅海 材料創新成活路

由於無線充電聯盟(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 WPC)Qi規格10W以下的各種元件技術皆已發展成熟,相關市場幾乎已成紅海。除了持續發想與推動各種創新應用之外,成本也必須持續壓低才能協助應用拓展。面對中國業者的價格戰威脅,台廠應積極開發新材料並做出市場區隔。...
2017 年 12 月 19 日

相關技術掌握度高 台面板業突圍就看MicroLED

到了2020年時,中小尺寸AMOLED面板市占將達4成,並且將占中小尺寸面板整體營收5成。此變化對於日廠而言的影響最為劇烈,台灣面板廠商也會受影響。然而,由於近年來台灣面板廠已有5~6成營收來自利基型產品,因此影響相對較小。MicroLED面板所需技術皆為台灣所能掌握,因此,MicroLED也將會是未來台灣面板技術發展的一大重心。...
2017 年 11 月 07 日

5G非獨立架構標準年底底定 小基站技術方案開發急如星火

3GPP正於近期進行5G NR標準制定工作,其中,5G Phase-1非獨立架構(Non-Standalone)標準將在2017年年底底定,其進展速度是超乎想像地快。此外,肩負提升頻譜資源利用率的小型基地台技術方案,也於近期展現出產業邁向5G世代的充足準備,其包括了周邊的射頻元件、避免基站彼此干擾的SON系統,乃至最終基地台布建後,將衍生的多站台數維運工作。
2017 年 09 月 14 日

高荷重機器手臂精度升級 航太產業加速駛向工業4.0

全球航太市場急遽擴增,伴隨相關零組件需求暴漲,導入工業4.0、促升整體產能也成必然趨勢。有鑑於此,漢翔、盟立與工研院於8月28日簽署合作備忘錄,攜手研發航太用高精度機械手臂,期望集三方在航空加工製造、高值加工機器人與虛實整合方面之所長,挑戰航太用機械手臂這塊潛力十足的市場。...
2017 年 08 月 30 日

加成製造法發威 軟性電路板製造成本降3成

軟性電路板製造技術大突破。在現行的電子線路製程中,微影蝕刻是主流的技術,但近期軟性電路板大廠嘉聯益於生產線中導入工研院所研發的加成法微細電子線路綠色製造技術,替軟板製造節省了30~40%成本,這樣的技術能量與工研院2016年籌組的全加成卷對卷軟板生產製造技術聯盟有很大的關聯,該聯盟多方整合了與該印刷電子線路技術相關的材料、設備、製程廠商。...
2017 年 07 月 06 日

因應自動駕駛發展熱潮 無線胎壓偵測角色更吃重

輪胎的狀態是影響車輛行駛安全性的一項重要因素,因此在整個自動駕駛系統中,胎壓偵測也是不可或缺的關鍵。若要促使汽車走向全面自動駕駛,無線胎壓偵測將會是確保自動駕駛操控穩定的關鍵要素之一,同時也將對自動駕駛的安全性產生深遠影響。...
2017 年 05 月 12 日

迎接新一波數位革命 中型SI新創前景看好

物聯網正逐漸推動新一波數位革命的來臨。研華科技董事長劉克振認為,未來的數位革命將是整合軟體、硬體和垂直領域關鍵技術的新產業變化,其中,中型的垂直領域系統新創公司若能專注於應用產業的雲端服務和系統整合服務,將極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台積電。...
2017 年 05 月 0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