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器PSU面臨雙重挑戰 寬能隙元件機會來了(2)

成本是伺服器或PC電源供應器導入寬能隙元件的最大阻礙,但由於法規跟客戶對轉換效率與外觀尺寸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在高階PSU上使用寬能隙元件,已成為必然的趨勢。 SiC vs. GaN 寬能隙內戰漸趨白熱化...
2023 年 04 月 27 日

伺服器PSU面臨雙重挑戰 寬能隙元件機會來了(1)

成本是伺服器或PC電源供應器導入寬能隙元件的最大阻礙,但由於法規跟客戶對轉換效率與外觀尺寸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在高階PSU上使用寬能隙元件,已成為必然的趨勢。 對伺服器所使用的電源供應器(PSU)而言,電源轉換效率一直是很重要的技術指標。在同樣的輸出功率下,轉換效率越高的PSU不僅越節能,同時也可以幫助使用者省下可觀的冷卻成本。...
2023 年 04 月 27 日

龐大產能奧援 TI正式進軍主流32位元MCU市場

類比晶片廠德州儀器(TI)近年不斷投資新的晶圓廠,未來幾年將有可觀的新產能上線。這些產能將用來生產哪些產品,在業內引發不少討論。近日該公司正式宣布推出基於arm Cortex-M0+核心的一系列32位元MCU,並祭出競爭力十足的定價策略。此舉一方面將有助於消化TI自己的新增產能,另一方面或也將使競爭本已相當激烈的M0...
2023 年 03 月 22 日

TI/光寶GaN打造高效能伺服器電源供應器

德州儀器(TI)宣布攜手光寶科技正式在北美市場推出搭載TI高整合式氮化鎵(GaN)與C2000即時微控制器(MCU)的商用化伺服器電源供應器(PSU)。透過TI LMG3522R030 GaN FET...
2023 年 03 月 06 日

TI致力締造多元包容美好社會

德州儀器(TI)在台深耕50多年,持續透過半導體讓電子產品變得更加實惠,進而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除了積極發展創新解決方案外,TI更期許成為與當地社區共好的友鄰企業。為此,TI從環境永續、社區參與等面向落實在地承諾,並為台灣社會帶來更多正能量。...
2023 年 01 月 19 日

TI推動全新無線協定Matter開發

不管是燈泡、門鈴還是恆溫器或門鎖,智慧家庭產品都應能互相搭配運作。但嘗試將不同品牌製造的智慧家庭產品無縫連接時,有時感覺就像在聯合國擔任翻譯人員一樣困難。 SimpleLink Wi-Fi產品系列主管Johnsy...
2023 年 01 月 17 日

德州儀器API平台提供自動化購買體驗

確定半導體持續供應不斷鏈一直是電子產業的首要之務。德州儀器(TI)宣布推出一套應用程式介面(API),提供TI類比和嵌入式處理產品有關的即時庫存資訊,為協助製造商獲得所需產品向前邁出一大步。 TI store...
2022 年 11 月 22 日

德州儀器助力Vehicle to Grid電動車願景

老化的電網正面臨全球前所未有的充電需求,而且這種壓力可能只會隨著汽車電氣化而加劇。不過,如果電動車可以將電力送返電網來減輕負擔,又會是什麼樣的情境?這個概念稱為Vehicle to Grid(V2G),設想電動車能夠提供有助於加強電網的電池電力,尤其是在需求尖峰期間。隨著新型充電和電池儲存解決方案出現以及經過驗證的技術重新部署,如此的願景逐漸獲得關注。...
2022 年 09 月 29 日

德州儀器SEMICON論壇解析GaN電源管理趨勢

德州儀器(TI)出席國際半導體展SEMICON Taiwan 2022,台灣、韓國及南亞總裁李原榮於「功率暨光電半導體」論壇上發表演講,深度解析電源傳輸技術發展趨勢及基於氮化鎵(GaN)的電源管理創新應用。...
2022 年 09 月 21 日

德州儀器將於SEMICON論壇分享GaN技術優勢

德州儀器(TI)將出席SEMICON Taiwan 2022,副總裁暨台灣、韓國及南亞總裁李原榮並將於9月15日召開的功率暨光電半導體論壇中以「解析氮化鎵(GaN)技術優勢及其創新應用市場趨勢」為題發表演講,分享德州儀器的GaN技術優勢及其如何突破功率密度和效率極限成功應用於工業領域及更多創新市場。...
2022 年 09 月 07 日

TI推出新款藍牙LE無線MCU

德州儀器(TI)擴展連線產品組合,推出新款無線微控制器(MCU) 系列,以競品一半的價格達到高品質的藍牙低功耗(Bluetooth LE)技術。SimpleLink Bluetooth LE CC2340系列能展現同級最佳的待機電流和射頻突波(RF)...
2022 年 06 月 23 日

2021年前十大類比晶片商排名出爐 歐美大廠笑傲江湖

研究機構IC Insights近日發表2021年全球前十大類比晶片商營收排行榜,擠進榜單的十家業者都在2021年繳出營收成長至少20%的成績單,顯示晶片缺貨對類比晶片業者的營收成長,帶來極大的幫助。但前十大廠商的排名跟2020年相比,沒有出現任何變化,且僅有瑞薩(Renesas)為亞洲公司,其他業者均為老牌歐美大廠。這個現象也顯示,類比晶片是一個進入門檻相當高,產業生態相對穩定的市場。...
2022 年 06 月 0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