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綠色雙軸轉型夯 科技產業減碳快馬加一鞭

根據國際電信聯盟(ITU)和世界基準聯盟(WBA)針對全球150家企業發布的《綠色數位企業:監測氣候溫室氣體排放》報告指出,經營ICT設備銷售、資通訊網路,以及提供軟體相關服務,包含資料中心和雲端運算的科技業者,已經在這場減碳的競賽中脫穎而出。無論是採購可再生能源、投資碳捕捉技術,到發行綠色債籌資,這些以數位技術為導向的業者正在透過各種方式減碳。...
2022 年 11 月 28 日

西門子智慧能源方案打造儲能價值

2050淨零排放已是全球共識,台灣為製造業大國,國家綠能發展及產業能源轉型為能源減碳的關鍵。台灣政府積極發展綠色能源,面對綠電時代即在眼前的未來,以及產業能效管理升級的挑戰,完善的儲能規畫與相關配套解決方案決定關鍵未來。西門子擁有完善的垂直整合解決方案,不僅提供儲能調頻技術,配合政府智慧離散式電網政策,提高電力的運行性能及電網可靠性,即時監控,並提供高資安防護。...
2022 年 11 月 25 日

微軟助攻企業轉型 五大關鍵實現數位化

產業面對COVID-19疫情、俄烏戰爭等衝擊,日前台灣微軟新任總經理卞志祥在媒體見面會中指出,數位轉型(Digital Imperative)成為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卞志祥認為,企業需要透過五大關鍵方向來實現轉型,包含產業上雲、賦能開發團隊、AI...
2022 年 09 月 07 日

西門子回歸台北自動化大展 強打全方位數位轉型方案

隨著疫情趨緩,西門子(Siemens)數位工業也回歸參加2022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展的實體展覽。今年西門子聚焦生產製程不同需求面向與挑戰,帶來更全面的數位企業解決方案,協助各產業累積數位轉型軌跡,運用有效價值洞見未來工業領域的數位世界。...
2022 年 08 月 25 日

企業數位轉型不可或缺 競逐尖端深度技術各顯神通

企業在數位轉型與淨零碳排兩大議題間周旋時,常忽略這兩者所運用的技術已落入深度技術(Deep Technology, Deep Tech)交集中。相對於深度技術,光譜的另一端為通用技術(General Technology,...
2022 年 07 月 02 日

助力風險管理 2022三大供應鏈技術可期

預算一向有限。供應鏈向來注重成本和恢復力的最佳組合。這意味著,供應鏈執行長(CSCO)有個艱難的重責,就是選擇正確的方式,將供應鏈的資金投資在技術上,創造出最有利的影響。 這是一項棘手的任務,每個部門和職能都有各自熱衷的專案,並且這些專案可能多少有些回報。換言之,供應鏈會有幾十甚至幾百個計畫相互競爭,來爭取投資。Gartner的供應鏈技術成熟度曲線說明了這種豐富性。...
2022 年 06 月 30 日

搶先布局永續燈塔工廠 工業5.0力推綠色轉型

在工業4.0在2013年被德國提出後,也許產業界沒有想到的是,在不到十年期間,歐洲其實已經提出了「工業5.0」,過去的工業4.0強調的是數位技術在製造業的應用帶來全新的生產模式變革與企業數位轉型,確實經過近十年的改變,全球許多企業紛紛朝向智慧型公司邁進,也看到了市場上如Henkel、BMW、Volkswagen、Bosch等公司善用數據科技與人工智慧(AI),將自身蛻變為平台型企業,但這轉型的腳步尚未停止。歐洲議會認為,製造業應將數位價值延展到永續面,因此提出了工業5.0構想,有別於全新變革,工業5.0旨在建立更永續、以人為本,以及具備韌性的製造業生態系,其實際執行項目涵蓋資源保存、氣候變遷與社會影響力的發揮。歐盟的策略是,除了工業4.0的數位標準外,更可透過工業5.0建立綠色標準,就是減碳標準,這個標準涵蓋排碳標準制定、排碳技術建立、淨零生態系的打造、碳稅與碳交易的機制設定(Emissions...
2022 年 06 月 18 日

數位化提升人機協同力 AR應用遠端檢修增韌性

台灣製造業類別眾多,產品屬性不同,市場競爭樣態差異也頗大,近兩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反覆干擾,長短料、缺櫃、塞港等問題循環上演,再加上全球政經情勢詭譎多變,驅使企業加快發展智慧製造的計畫,藉由物聯網、雲端運算、機器學習與人工智慧(AI),讓資訊科技(IT)與營運科技(OT)相互融合建構虛實整合系統(CPS),從自動化邁向數位化、數位優化,達到智慧化的目標,彈性因應外部環境各種不確定因素。...
2022 年 06 月 06 日

拯救塞港大作戰 5G/物聯網打造新智慧港埠

全球航運運能持續緊繃,包括缺船、缺櫃、塞港等問題日益嚴重,也讓智慧港埠的議題備受重視。事實上,全球約有九成貿易均由海運業者所承載,港口扮演貿易進出口與物流運輸的樞紐,是全球經貿的關鍵基礎建設,隨著工作量日益繁重,各大港口無不朝向智慧港埠的目標加速優化升級。...
2022 年 05 月 26 日

2022年人工智慧五大趨勢 HPC/自動化/醫療帶旺AI

應用人工智慧(AI)協助企業獲得成功的程度,已超出數年前人們的想像。光是2021年,就能觀察到好幾波AI創新技術的熱潮,從邊緣AI(Edge AI)和電腦視覺(Computer Vision)的進步,到資料中心現代化和專用AI晶片,甚至運用AI自行設計這些晶片,這些進展為業界帶來令人興奮的機會。...
2022 年 05 月 21 日

加速研發氣候中和科技 博世未來三年將投資三十億歐元

博世集團(Bosch Group)日前發表其2021年營運成果,集團執行長Stefan Hartung亦利用這個發表會揭露了該公司對2022年的展望,並指出烏俄戰爭短期內將使減碳的進程延緩,但長期來看,此一不幸的地緣衝突事件,反而將使歐洲更堅定地邁開科技跟能源轉型的步伐。為此,博世集團未來三年將投資30億歐元,發展電氣化與氫能源等氣候中和科技。...
2022 年 05 月 06 日

2023年智慧製造服務營收可望達9500億美元

根據調研機構ABI Research預估,隨著企業數位轉型的需求持續成長,2021~2023年廠商在智慧製造相關服務的支出可望從3450億美元成長至9500億美元。智慧製造服務市場指的是採用工業4.0解決方案的工廠,部署包含自主移動機器人(AMR)、資產追蹤、模擬及數位孿生(Digital...
2022 年 02 月 0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