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giKey推出Arduino UNO Q開發板可預購 結合強大微處理器與即時控制功能

DigiKey宣布,剛發表的Arduino UNO Q已可透過DigiKey網站預購。這款新一代的開發板結合了強大的微處理器、圖形加速能力與專用的微控制器,能讓產品開發更加流暢。 最新發表的Arduino...
2025 年 10 月 13 日

台灣PCB產業年度盛會TPCA Show 10月22日開跑

全球PCB產業關注的年度盛會「第26屆台灣電路板產業國際展覽會(TPCA Show 2025)」將於10月22日至24日於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盛大舉辦。今年展會主題聚焦「Energy Efficient...
2025 年 10 月 09 日

智慧機器人應用SIG成立 推動台灣AI產業創新發展

行政院於2025年6月宣布「智慧機器人產業推動方案」,台南市政府積極串聯產學研資源,與台灣智慧城市產業聯盟及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共同合作,10月8日在台大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智慧機器人應用SIG成立記者會暨論壇」。智慧機器人應用SIG匯聚超過50家廠商,涵蓋大小企業與新創,包含華碩電腦、和碩聯合、信驊科技、悠泰科技、盟立自動化、達明機器人、博鈞科技、Sigma...
2025 年 10 月 08 日

高通收購Arduino 加速邊緣技術創新與開發能力

高通(Qualcomm)宣布,已與開源硬體及軟體公司Arduino達成收購協議。此次交易將加速高通推動其策略,透過讓開發人員更容易使用其邊緣技術與產品組合,提升創新與開發能力。這項收購延續高通近期對Edge...
2025 年 10 月 08 日

超微與IBM攜手為Zyphra提供先進AI基礎設施

超微(AMD)與IBM宣布,將攜手為總部位於美國加州舊金山的開源AI研究與產品公司Zyphra提供先進的AI基礎設施。根據IBM與Zyphra簽訂的多年期協議,IBM將在IBM Cloud上提供大型AMD...
2025 年 10 月 02 日

伺服器電源新技術百花齊放 電源產業挑戰/機會並陳

GPU的電源需求,成為加速技術創新的催化劑。Matrix拓撲因具備高效率與高功率密度而備受關注,但其暫態響應能力不足,仍待補強。另一方面,AI伺服器電源廠正面臨客戶規格與架構需求分歧,研發負擔加重的挑戰。如何兼顧前瞻技術、穩定供應與快速開發,已成電源產業必須正面迎戰的課題。...
2025 年 10 月 02 日

矽光子需求爆發 2030年市場規模逼近60億美元

隨著AI伺服器與資料中心規模的急速擴張,傳統電性互連已面臨頻寬、功耗與散熱等瓶頸,矽光子技術正成為次世代運算基礎設施的支柱。這也使得CPO技術將進入高速成長期。   根據Counterpoint...
2025 年 10 月 02 日

超微與Cohere擴大全球合作 推動AI解決方案整合

超微(AMD)宣布,將與AI公司Cohere在多個面向擴大全球合作。Cohere的客戶將能透過搭載AMD Instinct GPU的基礎設施,使用Cohere完整的AI解決方案套件,包括Command...
2025 年 09 月 26 日

信任/安全成兩大核心課題 AI時代面臨新挑戰

人工智慧(AI)即將成為大多數數位基礎設施與應用中的核心要素,為其增添一層具附加價值的智慧能力。隨著這種趨勢,AI將在自動化複雜任務與支援關鍵決策方面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因此,解決AI的安全與信任挑戰,是負責任地採用AI的關鍵前提。實際上,如果人類無法信任AI的運作方式,那麼這些系統就無法被廣泛採用。...
2025 年 09 月 26 日
圖2 AI同樣為數位電路設計與製程遷移帶來多樣化的效益

簡化類比與數位製程節點遷移 AI工具扮演關鍵角色

半導體產業隨著製程技術的持續演變而發展。從早期的平面電晶體到改用FinFET,最近又轉向全環繞閘極(GAA)架構,每一個新節點都帶來在功耗效率、性能和矽面積(PPA)方面顯著改進的機會。 製程技術不斷創新,驅使IC設計團隊不斷將其晶片設計遷移到更新的製程節點,不僅是為了利用最新的科技進展所帶來的效益,也是為了回應市場對更小、更快和更節能產品的需求。...
2025 年 09 月 24 日

AI驅動封裝技術向前行 高功率/大尺寸是挑戰也是商機

人工智慧(AI)、高效能運算(HPC)已成為推動半導體產業成長的核心驅動力,由AI跟HPC帶來的技術需求,正在引領整個半導體產業的技術發展方向。在先進封裝領域,高功率與大尺寸的趨勢愈加明顯,不僅改變了晶片封裝與測試的方式,也為供應鏈帶來前所未有的機會。在今年SEMICON...
2025 年 09 月 17 日

AI晶片設計面臨永續挑戰 人工智慧引爆能源危機

AI工作負載的運算密度極高,對運作所需的電力與能源需求也不斷攀升,這樣的趨勢未來只會更加明顯。從晶片設計的角度來看,有兩大部分會消耗最多電力:運算與資料傳輸。此外,還需要冷卻系統帶走這些運作所產生的熱量。...
2025 年 09 月 1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