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華/SimProBot推出Tallgeese AI地端工作站方案

凌華科技宣布攜手美商SimProBot,推出企業專屬地端生成式AI解決方案,結合凌華科技AI GPU伺服器與Tallgeese AI軟體,為企業提供強大的AI運算能力。 生成式AI自從2022年12月OpenAI...
2024 年 10 月 22 日

建興儲存推出Gen5企業級SSD 瞄準AI應用與高效能運算領域

建興儲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EJ5系列PCIe® 5.0 SSD,這款專為企業應用而生的SSD專注於AI、資料中心和高效能運算(HPC)領域,旨在提供卓越的效能和可靠性,特別針對U.2和E3.S規格的企業級伺服器、強固型裝置,以及混合用途的高強度工作負載應用而設計。...
2024 年 10 月 22 日

突破AI GPU電源瓶頸 能源管理技術更上層樓

人工智慧(AI)在過去幾十年快速進步,並對全世界的影響與變化越來越深遠。AI帶來的影響也讓製造業從工廠端從自動化發展到「智」動化。例如AI協助工廠提高生產效力和改善製程品質,增加良率、降低成本、增強安全性和可靠性、精確預測維護需求、優化供應鏈管理以及提升員工工作效率等。...
2024 年 10 月 21 日

數產署/資策會運用AWS技術攜手伊雲谷為企業打造競爭力

生成式AI在全球掀起浪潮,台灣在AI產業鏈中扮演舉足輕中的關鍵戰略角色。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數產署)攜手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資策會)及Amazon Web Services(AWS)台灣核心級諮詢合作夥伴伊雲谷數位科技(伊雲谷),日前於AWS台灣辦公室舉辦「GenAI創新技術應用媒合會」,共同推動「國際雲端與先進網路應用推廣計畫」,積極落實AI技術商轉潛力,幫助台灣企業深根在地、接軌國際,以生成式AI打造黃金級競爭力。...
2024 年 10 月 18 日

台積電/Ansys整合AI技術加速3D-IC設計

Ansys和台積電擴大了合作範圍,以利用AI推動3D-IC設計,並開發新一代多重物理解決方案,用於更廣泛的先進半導體技術。兩家公司共同開發了新的工作流程,以分析3D-IC、光子、電磁(EM)和射頻(RF)設計,同時實現更高的生產力。這些功能對於打造半導體產品,用於高效能運算(HPC)、AI、資料中心連線和無線通訊至關重要。...
2024 年 10 月 17 日

Silicon Labs第三代無線開發平台助攻物聯網發展

Silicon Labs日前在首屆北美嵌入式世界展覽會(Embedded World North America)上發表開幕主題演講,由執行長Matt Johnson和技術長Daniel Cooley共同探討人工智慧(AI)如何推動物聯網(IoT)領域的變革,同時詳細介紹了Silicon...
2024 年 10 月 16 日

Ceva/Edge Impulse加速邊緣AI應用開發工作

Ceva宣布與Edge Impulse合作,以增強Ceva-NeuPro-Nano NPU對Edge Impulse平台的支援。雙方攜手合作,將使人工智慧(AI)開發人員能夠在實體硬體面世之前,更快地為Ceva...
2024 年 10 月 14 日

宜特科技推AI高速訊號解決方案

隨著人工智慧(AI)迅速崛起,宜特科技(iST)針對AI超高速訊號傳輸的需求,在訊號測試事業群(Signal Integrity BU)旗下推出AI高速訊號解決方案,提供前端設計模擬評估、電路板特性分析、埠實體層(Port...
2024 年 10 月 14 日

宜鼎推出InnoPPE安全裝備AI辨識解決方案

隨著EHS(Environment, Health and Safety)趨勢普及,第一線工作者在工廠產線、能源開採與營建等高風險工作場域的安全隱憂,亦成為眾多企業關注重點。同時,個人防護設備(PPE)相關標準日趨嚴謹,企業更需要主動建立更有效的監控機制與輔助技術,以確保員工確實穿戴安全防護裝備,進而符合ISO...
2024 年 10 月 09 日

超導數位技術變革AI/ML發展 實現運算設備用電永續(1)

超導數位技術利用材料在低溫時所具備幾乎為零的電阻特性。初步計算結果預測,相較於最先進的CMOS處理器所提供的性能,這項技術的能源效率高了100倍,運算密度也增加1,000倍。 科學家已經預測,在2040年前,全球接近半數的電力將用於運算...
2024 年 10 月 04 日

超導數位技術變革AI/ML發展 實現運算設備用電永續(2)

超導數位技術利用材料在低溫時所具備幾乎為零的電阻特性。初步計算結果預測,相較於最先進的CMOS處理器所提供的性能,這項技術的能源效率高了100倍,運算密度也增加1,000倍。 (承前文)但也有些驚人的不同之處。採用傳統的CMOS技術來堆疊多顆運算晶片的難度極高,因為這些晶片內部的功耗很大。運用超導技術,其耗散的微小功率能有效透過冷卻系統來處理。邏輯晶片可以直接透過先進的3D整合技術進行堆疊,實現更短距、更快速的晶片內連以及尺寸效益。...
2024 年 10 月 04 日

超導數位技術變革AI/ML發展 實現運算設備用電永續(3)

超導數位技術利用材料在低溫時所具備幾乎為零的電阻特性。初步計算結果預測,相較於最先進的CMOS處理器所提供的性能,這項技術的能源效率高了100倍,運算密度也增加1,000倍。 超導關鍵技術開發 (承前文)目前超導CPU所用的製程和材料,無法把運算密度提升到AI和ML技術突破所需的微縮程度。imec的目標是把目前的0.25微米微影尺寸微縮到28奈米。微縮的超導電線在縮小到50奈米的實際尺寸時,時脈速度和元件密度的乘積漸漸能與7奈米CMOS製程的表現相當(表1)。然而,在內連導線性能(以每條導線的GB傳輸率來表示)方面,28奈米超導技術預計能以百倍甚至千倍的幅度超越7奈米技術,功率效率也能提升50倍。...
2024 年 10 月 0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