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Innovation Taipei 2023登場 攜手台灣產業鏈深耕AI生態系

英特爾台灣日前在台北隆重揭幕本年度亞太暨日本區唯一實體Intel Innovation活動-「Intel Innovation Taipei 2023科技論壇」,由英特爾執行長Pat Gelsinger(基辛格)揭開序幕。Gelsinger於會中勾勒AI無所不在的未來願景,以及英特爾的AI發展藍圖,並透過與台灣供應鏈夥伴合作開發最新技術和解決方案以實現此願景。此外,現場更以實體展示包含人工智慧、邊緣運算到雲端、新一代系統與平台、前膽技術等四大主題的最新應用,以及與台灣生態系合作的最新成果,包含最新的AI...
2023 年 11 月 10 日

聯發科技天璣9300 5G 行動晶片訴求全大核架構

聯發科技發表天璣9300旗艦5G生成式AI 行動晶片,搭載全大核架構設計,提供高智慧、高性能、高能效、低功耗表現,在終端生成式AI、遊戲、影像等方面定義新使用體驗。首款採用聯發科技天璣9300晶片的智慧手機預計於...
2023 年 11 月 10 日

中美科技戰重塑電子供應鏈(1)

出口管制長期以來,是美國用來管理與中國複雜關係的手段。美國與歐盟共同限制半導體設備與先進技術出口到中國,中國則掌握關鍵原物料鍺和鎵。雙方種種出口限制,皆大力衝擊電子供應鏈。 出口管制長期以來是美國用來管理與中國的複雜關係,以及中國/美國/美國盟友或合作夥伴之間關係的關鍵工具(圖1)。拜登政府延續了這樣的趨勢,並在2022年採取了幾項重大措施,包含執行廣泛的出口管制,用來保護美國的國家安全利益。從商業的全球性質,以及拜登政府努力讓合作夥伴和盟友制定多邊限制的政策下,...
2023 年 11 月 06 日

中美科技戰重塑電子供應鏈(2)

出口管制長期以來,是美國用來管理與中國複雜關係的手段。美國與歐盟共同限制半導體設備與先進技術出口到中國,中國則掌握關鍵原物料鍺和鎵。雙方種種出口限制,皆大力衝擊電子供應鏈。 中國在原物料的反制措施可能失效...
2023 年 11 月 06 日

Ansys人工智慧新品持續提升客戶體驗

Ansys正透過即將推出的Ansys SimAI和Ansys AI+技術,持續加強在人工智慧(AI)創新方面的投資。即將發布的版本是基於Ansys在其模擬產品組合和客戶社群中不斷擴展的AI整合。 Ansys...
2023 年 11 月 06 日

台灣半導體產業2024可望成長13.7%

日前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舉辦第36屆MIC FORUM Fall《智匯》研討會,發布台灣半導體產業預測,並展望第三類半導體台廠商機,同時關注電子業面臨全球淨零壓力,企業如何規劃短中長期的策略因應。...
2023 年 11 月 02 日

淨零轉型/循環經濟當道 智慧科技為資源循環業注活水

過去近半個世紀以來,台灣資源回收業靠著傳統的勞力密集體系,創造了55%的超高資源回收率,但在淨零轉型與循環經濟的趨勢下,部分業者嗅到相關商機,積極推動資源循環領域的升級轉型,開始導入人工智慧(AI)、自動化、大數據分析等應用,提供更智慧的資源回收、分類與高效處理模式,進一步提升垃圾減量及再利用的目標,希望為社會永續發展注入更多能量。...
2023 年 11 月 01 日

2023 TSIA年會探討AI時代下的半導體

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於10月27日舉辦2023 TSIA年會EMPOWER AI with SEMICONDUCTOR,邀請微軟(Microsoft)Corporate Vice President...
2023 年 10 月 27 日

AI人機協作降半導體製程開發成本(3)

製造半導體晶片的瓶頸之一,是開發電晶體和記憶體儲存單元的化學電漿製程所需的成本越來越高。這些製程仍然是由訓練有素的工程師以人工方式進行開發,透過尋找機台上的參數組合,以便在矽晶圓上產出可接受的結果。 (承前文)人類基準測試的目標成本的基準是由人類玩家決定的。志願者包括六名擁有物理科學博士學位的專業製程工程師。工程師們根據他們之前對製程趨勢和電漿參數依賴關係的瞭解,利用機械性假設來設計其實驗。作為參考,三名無相關製程經驗的人員也參與其中。參加這場比賽的電腦演算法為貝氏最佳化演算法,這是一種適合於昂貴黑盒函數的常用機器學習方法。...
2023 年 10 月 27 日

AI人機協作降半導體製程開發成本(4)

製造半導體晶片的瓶頸之一,是開發電晶體和記憶體儲存單元的化學電漿製程所需的成本越來越高。這些製程仍然是由訓練有素的工程師以人工方式進行開發,透過尋找機台上的參數組合,以便在矽晶圓上產出可接受的結果。 (承前文)此外,團隊預計,如果目標放寬,V形的右側可能不明顯,或者相反,可能在只需要重新調整的製程中占首要地位,例如在腔體配對中(或將一道製程轉移到另一個機台)。人類知識在高維度探索空間中可能特別重要,可以有效延遲向電腦的轉移。可能影響轉移點的其他因素包括製程雜訊、製程漂移、目標公差、批次大小、受限制範圍和成本結構。團隊還有很多東西要學。這些議題可在虛擬製程平台上,進行進一步的系統性研究。...
2023 年 10 月 27 日

安提/宜鼎分享與NVIDIA推動AI智慧應用落地實績

全球AI技術與應用高速發展,近來討論廣泛的「生成式AI」著重於內容創造;而在產業應用端,則以「邊緣AI」為智慧轉型主力,能夠讓AI超越技術與理論、接軌實際場域,解決產業痛點。安提國際近日攜手合作夥伴NVIDIA、母公司宜鼎國際共同發表AI智慧工廠解決方案落地實績、分享AI布局策略。...
2023 年 10 月 27 日

達明機器人/陽明交大共同研發MR機器人

達明機器人與陽明交大共同研發利用混合實境(MR)規劃機器人路徑的新技術,以直覺式的手勢設定AI協作機器人路徑,讓第一線人員更快的完成工作目標,日前並於美國紐奧良的自動化與機器人年會ROScon 2023展出。...
2023 年 10 月 23 日